李麗波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手足口病患兒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D的變化情況。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診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80例,其中40例為普通病例,納入觀察組A,另40例為重癥病例患兒,納入觀察組B,同時選擇同期進行體檢的兒童35例,納入對照組。經過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三組兒童血清中的SP-A、SP-D含量,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B患兒血清中SP-A、SP-D含量分別為(224.96±132.29)ng/L、(45.6±29.24)μg/L,明顯高于觀察組A和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足口病患兒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D的含量明顯升高,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其含量的變化可以使得反應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情變化。陰虛癥,還能降低患者左旋多巴平均每日用量。
[關鍵詞]活性蛋白A;活性蛋白D;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由于腸道病毒感染所導致形成?;疾乐貢r患者會出現(xiàn)神經性肺水腫,肺炎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人體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活性蛋白D是組成人體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重要組成部分,且這兩種蛋白的合成及其代謝的異常和很多肺部疾病均有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通過檢測SP-A、SP-D的含量變化可以了解患兒的肺損傷的程度,本次我院為究并分析手足口病患兒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D的變化情況,進行如下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診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80例,其中40例為普通病例,納入觀察組A,患者年齡8個月~3歲,平均為(2.1±0.5)歲,包括男22例,女18例;另40例為重癥病例患兒,納入觀察組B,患者年齡10個月~3.5歲,平均為(2.2±0.4)歲,包括男23例,女17例;同時選擇同期進行體檢的兒童35例,納入對照組,患者年齡8個月~3歲,平均為(2.2±0.6)歲,包括男22例,女18例。所有的患兒之間無性別、年齡等方面的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治療前在股靜脈取血2mL,將血樣在室溫條件下凝固20分鐘后,進行15min的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3000r/min且溫度條件為4℃。處理后,將血清置于-20℃的冰箱中備檢。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中的SP-A、SP-D含量,檢測試劑盒為Cusabio Biotech公司生產,檢測嚴格按照操作按指導手冊進行。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三組患兒血清中SP-A、SP-D含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O軟件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問,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兒血清中SP-A、SP-D含量檢測結果
經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B患兒血清中SP-A、SP-D含量分別為(224.96±132.29)ng/L、(45.6±29.24)μg/L,
明顯高于觀察組A和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足口病患兒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出現(xiàn)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以及支氣管肺炎等比較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并且手足口病合并肺部并發(fā)癥的死亡率較高。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察組B患兒血清中SP-A、SP-D含量分別為(224.96±132.29)ng/L、(45.6±29.24)μg/L,明顯高于觀察組A和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說明:手足口病患兒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D的含量明顯升高,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其含量的變化可以使得反應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情變化。
肺表面活性物質是一種脂質及蛋白質復合物,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合成并分泌。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D的局部先天免疫功能較強,密切相關于肺組織炎癥的損傷程度?;純旱姆尾渴艿絿乐氐膿p傷后,患兒血清中SP-A、SP-B、SP-D的含量顯著增高,可以反應出患兒的病情的嚴重程度。手足口病患兒血清中SP-A、SP-D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患兒的肺損傷時,其肺泡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導致SP-A及血管內大分子出現(xiàn)了雙向漏出,進入血循環(huán)。同時,患兒的血管內集聚了大量的炎性細胞、多形核白細胞,大量彈性蛋白酶遷移和釋放,大量的炎性細胞代謝產物和血漿蛋白經降解后也會形成SP-A。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檢測患兒血清中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活性蛋白D,可以了解患者的患病程度,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