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豹
史料教學要“求真”、“求準”和“求巧”,即注意考辨史料、了解語境和恰當設(shè)問,從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史料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
史料教學 求真 求準 求巧
隨著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史料教學日益受到中學歷史教師的青睞,“論從史出”的觀念也深入人心。如何合理使用史料、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史料的價值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筆者在此結(jié)合一些案例,探討史料教學中應(yīng)注意的事項,并求教于大家。
一、考辨史料——求真
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提到:“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fù)史之可言?!盵1]史料不準確,就沒有真正有效的史料教學,更談不上“論從史出”。
許多老師“動手動腳找材料”的能力突出,卻忽視對史料的考辨,甚至以訛傳訛。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jīng)濟》一課的“資料卡片”引用了唐朝詩人王建的一首詩:“夜雨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盵2]編者的意圖應(yīng)該是以此作為正文的補充,說明唐朝“夜市”的繁榮,不少老師在教學中也是這么處理的。這一素材還出現(xiàn)在一些地區(qū)的模擬卷中。在備課過程中,筆者對“夜雨”兩字感到很困惑,覺得教材所引可能有誤。翻閱《王建詩集校注》,發(fā)現(xiàn)詩中有兩處錯誤:“夜雨千燈照碧云”中的“夜雨”應(yīng)為“夜市”;“如今不似時平日”中的“時”字,應(yīng)為“升”。更讓筆者意外的是,教材居然連詩名都標錯,正確的應(yīng)為《夜看揚州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時會琴客》是王建的另外一首作品。另外,《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一課正文部分講述青瓷時,引用了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一句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里的“窯”應(yīng)為“寒”,原句是“九秋風露越寒開”,作者以此描繪青瓷冷艷高雅的氣質(zhì)[3]。筆者在使用這兩則材料時,都會首先向?qū)W生指出以上錯誤并予以糾正。讓學生明白,他們奉為“權(quán)威”的教材中的史料都須考辨,這就是很好的“史證”教育。
還有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是,有的老師在運用史料時,沒有標明出處,這也是不嚴謹?shù)淖龇??!俺鎏幨鞘妨系闹匾M成部分,同樣承載著歷史信息,準確標明出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該段史料的來源、作者,有助于學習者深入理解,更可以傳遞科學而嚴謹?shù)臍v史學治學精神?!盵4]
二、了解語境——求準
了解語境是準確釋讀史料的前提。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的“自序”中舉了因脫離歷史語境而導(dǎo)致史料誤用的例子:明代張瀚所著的《松窗夢語》中,記載了他的家庭以機杼起家的經(jīng)過。中外治史的學者,對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說明當時工商業(yè)的進步及資本主義的萌芽。其實細閱全文,即知張瀚所敘其祖先夜夢神人授銀一錠、因以購機織布云云,乃在于宣揚因果報應(yīng)及富貴由命的思想。姑不論神人授銀的荒誕不經(jīng),即以一錠銀而論,也不足以購買織機,所以此說顯然不能作為信史[5]。
這個事例應(yīng)該對我們有啟發(fā):史料教學中,要引導(dǎo)學生將史料置于歷史的語境,把握史料作者的本意,理解史料涉及人物的真實想法,從而準確解讀史料的含義。筆者所在地區(qū)曾舉行《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一課的教學展示活動,一位老師出示了這樣一則材料:“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見丞相車騎很多,認為不是好事。宮中有人將此事告訴丞相,丞相隨即減少車騎數(shù)量。始皇大怒,說:你們有人泄露我說的話!但沒人敢承認。于是,秦始皇下詔,逮捕當時在場者,并全部殺掉?!辈⑻釂枺骸扒厥蓟蕿槭裁磳ω┫嘬囼T多少如此在意?這則小故事反映了什么問題?”經(jīng)過一番討論,師生得出了以下結(jié)論:秦始皇對丞相車騎多少在意的原因是秦始皇認為皇權(quán)是至高無上的,丞相作為百官之首,排場太大,有損皇帝的權(quán)威。這個故事反映了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矛盾、皇帝的獨裁,秦始皇多疑、猜忌并且殘暴。
聽完課后,筆者了解到這個故事出自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改編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不過,《史記·秦始皇本紀》還有另外一段記載:“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裆现翁煜拢茨芴駩?。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肆钕剃栔远倮飪?nèi),宮觀二百七十,復(fù)通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徒。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通過這段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因為秦始皇很重視修仙,所以他的行蹤是不能讓人知道的,如果有人敢泄露他的行蹤,就要被處死。故事的編者把《史記》中關(guān)鍵的一句話拿掉了:“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于咸陽宮。”[6]也就是說,經(jīng)過那件事之后,沒有人再知道秦始皇的行蹤。綜合以上信息,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秦始皇處死那些人,并不是因為始皇帝對丞相有多少車騎很敏感,或是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之間存在矛盾等,而是為了保證自己可以修煉成仙。顯然,該老師在這則材料的選用和解讀上有些斷章取義了。這種情況容易誤導(dǎo)學生,應(yīng)該予以糾正。
三、恰當設(shè)問——求巧
如何用好、用足史料,發(fā)掘史料的最大功能?巧妙地設(shè)問是關(guān)鍵。人民版必修三《神權(quán)下的自我》一課的“資料卡片”引用了薄伽丘《十日談》中的一段話:我們?nèi)祟惖墓侨舛际怯猛瑯拥奈镔|(zhì)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等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nèi)祟愂翘焐宦善降鹊?,只有品德才是區(qū)分人類的標準,那發(fā)揮大才大德的才當?shù)闷鹨粋€“貴”;否則就只能算是“賤”。這則史料,如果僅僅給學生閱讀并提取信息,或者教師直接講述它的背景,其價值會打折扣,學生對教材中“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這一論述理解也不深刻。
以下是筆者的課堂實錄片段:教師首先讓學生朗讀這則材料,找找關(guān)鍵詞,隨后提問:“說這段話的人,你覺得是男人還是女人呢?”學生誤以為這段話就是出自薄伽丘之口,紛紛答:“男人?!苯處煟骸板e了,是一個女人說的?!保▽W生有點愕然。)教師:你們再猜猜,她的出身是高貴還是卑微呢?學生:卑微。(學生以為主張平等的人往往出身卑微。)教師:“又錯嘍,她是一個富家女孩?!保▽W生越發(fā)覺得奇怪。)教師繼續(xù)提問:“現(xiàn)在,你能否想象一下,她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出這些話的呢?”(學生沉寂。)教師說:“老師給你們一些提示,這個女孩她戀愛了,然后……有想法了嗎?”(學生開始變得活躍,部分同學面帶笑容并低聲交談。)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我覺得她應(yīng)該是愛上了一個比她出身低賤的人,然后他們的戀情遭到了女方家長的反對?!苯處煟骸翱磥磉@位同學想象力很豐富,電視劇看多了?!保▽W生大笑。)教師說:“那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材料?!苯處煶鍪静牧希嚎ぶ骶_思夢達沖破封建門第觀念,與仆人相戀,事情敗露后,父親暴跳如雷,將仆人關(guān)入地牢,痛罵女兒不顧身份,竟與下賤的奴仆相愛。綺思夢達卻寧死不屈。(此時同學們?yōu)閯偛拍俏粚W生鼓掌。)教師:“這段話就是綺思夢達憤然駁斥父親時說的?,F(xiàn)在回頭再來看看材料,你是不是更好地理解了‘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這一結(jié)論呢?”(學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在這里,筆者連續(xù)發(fā)問,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并引發(fā)好奇心,再結(jié)合平時所看、所聽到的故事,合理想象材料的背景,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們要慎重選取史料、準確釋讀史料、用好用足史料,因為“運用史料并不僅是為了補充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或為使學生適應(yīng)考試的題型而進行的訓(xùn)練,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8]。
參考文獻
[1]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 朱漢國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陸龜蒙.甫里先生文集第四冊[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
[4] 劉曉兵,苗穎.淺談史料引用應(yīng)注意的三個問題[J].中學歷史教學,2009 (7).
[5]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7] [英]蒂姆·洛馬斯.論史料教學[J].葉小兵,譯.歷史教學,1998(2).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