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莊子生命觀

2015-11-12 01:04慈秀秀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年14期

慈秀秀

[摘要]人有生,即有死,世人都無法脫離生死的羈絆。人只有一死,如何面對死亡,這是一個問題。莊子的生命觀中的苦生順命、生死物化以及樂死的觀點獨到而深邃、冷靜而深情、超越而現(xiàn)實,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研究他的生命觀,對當今的世人具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苦生順命觀;生死物化觀;樂死觀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061-02

“生死之事自從有人類之日,這問題即行存在。人類均皆為此一問題所困擾。唯生死之事,頗為公允,無論貧賤富貴,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無能脫離此一自然律者。亦無不是赤裸裸而來,雙手空空而去”。人有生死,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逃避死亡這一個事實,人,來到這個世界數(shù)十年,當他還對這個世界充滿無盡的依戀時,卻又不得不面對死亡,這是人生永恒的悲劇?!懊鎸ι八篮筮@一巨大的無知之域,一種生命的無根漂泊感是不可避免的”。

死是什么?死是一種結(jié)果,死是人生的必然歸宿。然而,死對于活著的人來說,并不只是一個從未來臨的時態(tài),它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fā)生。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死,總是處于一種懸臨的狀態(tài),如德莫克利斯劍一般高懸于頭頂,不知何時會落下。正是因為如此,如何直面生死,倒的確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死使生命出現(xiàn)停頓,死使生命變得有限。但也正因為如此,生命才顯得珍貴,有意義,有價值。如何面對死亡,死,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死只是一瞬間的事,而問題在于:人只能死一次,死了就不能再死,死也不能復生。如何面對死,其實也就是如何面對生,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層面。當一個人認真思考生死問題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jīng)在做哲學的思考。大哲學家都有自己的生命哲學。柏拉圖認為:“哲學是死亡的練習”,“真哲學家,總是專心致志于從事死亡”。而莊子正是這樣一位“專心致志于從事死亡”的哲人。

一、莊子的苦生順命觀

以死為樂,以生為苦,莊子是這樣來詮釋生死的。莊子認為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萬物之生伴隨著死亡,也同時伴隨著新生,人生在世短短數(shù)十載,充滿了痛苦,根本沒有什么長久和真實的快樂?!叭酥玻c憂俱生。壽者恬恬,久憂不死,何苦也!”。人“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人一旦稟承天地之氣而成形體,雖然不參與變化,但是也在等待著最終的死亡,他跟外界的環(huán)境或相互對立,或相互順應,忘情的馳騁其中,沒有什么力量能夠使他們止步,這是可悲的。人們終日忙碌勞作卻沒有收獲,終生疲憊卻沒有歸宿,這是悲哀的。雖然活著,但是沒有任何益處。身體走向枯竭,人心隨之蕭瑟。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髖然有形,擻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摈求t日:“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顰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莊子假借骷髏之口道出家國之事、人倫之情、生死之患等等皆為人生的負累。莊子認為面對這些應當安時而處順。“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并言“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也”。人,來到這個世上,他是應時而生;離開人世,是順時而死,安心適時,順從自然,便不會為哀傷和快樂所羈絆。人皆會面臨生老病死,我們理當順應自然之道,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學會聽天命而泰然處之,最終達到遺忘的境界。也只有懂得忘記,才能通達人生之道。人生如白駒過隙,時時提醒自己忘情、忘生、忘性、忘己;人這一生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卻又是如此漫長,充滿著意想不到的苦難,應當時時提醒自己養(yǎng)生、保身、安心。如果人生是一個輪回,終其一生所要迎接的便是不期而遇的死亡,面對這漫漫無極的苦難,只有順應自然之道,安時處順,才會淡然處之。只有順應天命,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

二、莊子生死物化觀和樂死觀

莊子“將人的生命現(xiàn)象看成是宇宙自然中的一種物質(zhì)現(xiàn)象,生命現(xiàn)象中的生死之變也僅僅被視作一種物質(zhì)之變”。莊子說:“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對于自然而言,生命之出現(xiàn)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對于個人而言,個體生命之出現(xiàn),完全是一種偶然的結(jié)果,也不需要特別地在意。生固然不值得可喜、可慶,死也不值得可悲、可唉。正是因為莊子懂得這個道理,才能夠在妻子死時鼓盆而歌?!扒f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尤眨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聲;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背尚⒃唬骸胺驓饩蹫樯瑲馍樗?,聚散雖異,為氣則同。今斯則死生聚散,可為徒伴,既無其別,有何憂色”。莊子“把生命看作是氣的凝聚,就像附生在人身上的肉瘤,把死亡看作是氣的消散,就像皮膚上潰爛的膿包”。生死之變只是一種自然的現(xiàn)象;生死的過程就如春夏秋冬四時之行一般。人最初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恍恍忽忽之間,那最原始的東西經(jīng)過變化而產(chǎn)生氣息,又經(jīng)過變化而產(chǎn)生形體,又經(jīng)過變化而產(chǎn)生生命。如今又變化為死,即沒有生命。這種變化,就像四季般更迭不止。人死只不過是回到最初的狀態(tài)。莊子并不是一個怪人。妻子去世了,親朋友鄰紛紛哭而泣之,惟獨莊子一旁鼓盆而歌。彰顯了莊子豁達的生死觀。妻子死去自己卻鼓盆而歌,好像不近情理,但莊子是在用一個歌者的方式向世人闡釋他的生死觀。他認為人的生死是自然發(fā)生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不可逆轉(zhuǎn),不必過于悲傷,生者依然要繼續(xù)生活繼續(xù)歌唱。endprint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胺虼髩K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死亡和新生,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xiàn)象,就像白晝和黑夜般互相交替。又何必悅生而惡死,悅生而惡死,即是“遁天倍情”,有違于自然之道。大自然給我形體,用生來使我勤勞,用老來使我清閑,用死亡來使我得到安息。從這個意義來看,死亡倒未嘗不是一件值得慶幸和高興的事情?!叭?,魚相與處于陸,相啕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如果生而無樂趣,正如那“相濡以沫”的魚兒般,生命只剩下呼與吸,不得生,亦不得死,倒不如“相忘于江湖”來的快哉。正如楚之骷髏所言:“死,無君無上,無臣無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之樂,不能過也”。莊子把生視為負累,把死視為安樂,在這里,死亡并不是等于生命的消失,而是對人生負累的解除,死亡因此而具有了生命的價值,生命體在生存狀態(tài)下得不到的東西,在死亡狀態(tài)下都可以實現(xiàn),這就是死亡的意思和價值。所以,生,固不必樂;死,亦不必憂。

三、結(jié)語

莊子有著貴族的家世淵源,但其現(xiàn)實的生活處境卻是極其艱難的,雖然生活窘迫,但莊子卻一直保持著人格的獨立,堅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精神孤傲而崇尚自由。由于時乖命蹇的歷史境況,他對傳統(tǒng)和現(xiàn)狀是深深不滿的,時時發(fā)出尖銳的批判和憤怒的抗議;另一方面,由于無力改變現(xiàn)實,所以只能“顛覆傳統(tǒng)”、在精神世界里尋找安慰,尋求“阿Q式的自慰”?!扒f子生命哲學的精神自由和逍遙主題正是莊子自己生命追求的理論化反映”。

莊子的苦生順命觀、生死物化觀和樂死觀,是在現(xiàn)實逼迫下精神層面的突圍,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之后無奈卻又別具一格的精神創(chuàng)舉。它徹底突破了生命中的諸種羈絆,在精神層面走上了絕對的自由。

參考文獻:

[1]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崔大華.道家與中國文化精神[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廖貞.淺議中國文化的生死觀[J].青海社會科學,2005(9).

[4]羅安憲.虛靜與逍遙——道家心性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李欣.莊子譯注[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3.

[6]孫海通.莊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曹礎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8]李霞.老莊道家生死觀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9]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付粉鴿.自然與自由——老莊生命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

休宁县| 江永县| 花莲县| 图片| 商南县| 田林县| 常山县| 泊头市| 平舆县| 阿坝| 嵊泗县| 岐山县| 铜鼓县| 贞丰县| 宁河县| 萍乡市| 勐海县| 达孜县| 顺平县| 凤阳县| 灵璧县| 肇源县| 漳平市| 克东县| 沈阳市| 基隆市| 陇南市| 台江县| 罗田县| 武强县| 丰顺县| 泊头市| 平舆县| 共和县| 黄浦区| 九龙县| 庆安县| 睢宁县| 淮安市| 榆树市|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