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凱
大渡河波濤洶涌,卷著歷史的黃沙奔騰而去,卻帶不走屹立在兩岸的震后重生奇跡。
——編輯手記
四川省漢源縣位于大渡河中游。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縱貫全境,有數(shù)不盡的風流人物,道不完的今古傳奇。
進入21世紀,漢源遭遇兩場災難:“5·12”汶川大地震重災縣;“4·20”蘆山強震受災縣。
面對瘡痍滿目的村落,漢源人以大渡河的氣魄重建家園。他們依托適合水果生長的資源,實施統(tǒng)一規(guī)劃成片連建,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chǎn)村相融”致富之路。
短短兩年多時間,漢源這塊遭受創(chuàng)傷的土地,便以一張格外美麗的面孔,無比動人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1
春到了,三月的漢源,一天一個艷陽天,10萬畝梨花開了,開滿了九襄壩子?;ǒB花、花連花、花裹花,開得前呼后擁,開得鋪天蓋地,開得無邊無際。
10萬畝梨花的腹心,有一個三強村,村子人多地少,他們抓住災后重建機遇,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花果經(jīng)濟,建成了四川省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2014年,接待游客14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00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12052元。
花香農(nóng)居是三強村的重建聚居點,有20家重建戶,氣派的三層小樓,有吃有住有休閑,游人住進去,完全融入梨花之中。門前聞花香,開窗摘花朵,坐在陽臺望去,遠山的梨花盡收眼底。
三強村走出的路子,是漢源縣新農(nóng)村建設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新村變景區(qū),民居變景點,產(chǎn)品變商品,果園變公園。
九襄壩子的梨花還未盡興,雙溪鄉(xiāng)申溝村的桃花又開了。
火紅的桃花,從溝底到半坡到山頂,開得一束束、一團團、一片片,像一把把燃燒的火炬,照紅了天映紅了地。一座座三層樓房掩映在桃花叢中,寬闊的街道上擠滿各色各樣看花的人。
以前的申溝,真正是“深溝”。一條大溝缺水少土,多的是沙子和石頭。溝兩邊山坡是一塊一片的荒地。全村424戶人家,散落在溝邊和坡上,年年歲歲靠天吃飯,強壯的男人竟窮得娶不上媳婦。
“5·12”汶川大地震,申溝是重災村。災后重建和新農(nóng)村建設,如何有機結(jié)合?鄉(xiāng)政府提出“十六字”工作思路:以花為媒,以果交友,旅游興村,產(chǎn)業(yè)富民。
申溝豐厚優(yōu)質(zhì)的紅沙土,最適合白鳳桃生長。村民們開荒,買苗,栽樹,修渠引水,荒溝荒坡荒山變身萬畝桃園。
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村民們的新居有庭園,有壩子;嶄新的村落,有街道,有綠化;變了模樣的申溝,還建了很多農(nóng)家樂。喝的茶水是山泉,吃的蔬菜是自產(chǎn),連豬肉、雞鴨也是原生態(tài)。觀花品桃季節(jié),申溝村游人如織,農(nóng)家樂溢出的菜香,隨清涼的山風飄得很遠很遠。
申溝村火了,一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萬元。
2
只見在連綿起伏的果林中,新修了一條盤山公路,取名“百里果蔬長廊”。
長廊起點在清溪鎮(zhèn),鎮(zhèn)上有個永安村。過去村民的日?;ㄤN,全靠去小煤窯打工,掙的是“玩命錢”。一年里,總有兩三回悲傷籠罩村子,那是挖煤工在窯下丟了性命。
現(xiàn)在的永安村是遠近聞名的大櫻桃基地村。5月的陽光下,綴滿枝頭的大櫻桃圓得似珍珠,紅得賽瑪瑙。采摘大櫻桃的日子,村里呈現(xiàn)一派繁榮。大人小孩,手提竹籃,摘果,運果,穿梭在林間,行走在山道上,蕩起一串串笑語,撒下一路路歡歌。
2014年,永安村的大櫻桃收入:30萬元以上6戶,10萬元到30萬元364戶,5萬元到10萬元180戶;5萬元以下的15戶,被嬉為貧困戶。
來永安村收大櫻桃的老板,豎起大拇指驚嘆:“小洋樓住起,小汽車開起,小日子過起,那叫一個舒坦。”
沿著“百里果蔬長廊”前行,就來到大田鄉(xiāng)勝利村。
勝利村栽的是紅富士,是蘋果里最優(yōu)質(zhì)的品種。有人稱是“金蘋果”,因為賣價7元一斤。又有人叫“紅將軍”,因為是果中統(tǒng)帥。
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紅艷艷的蘋果壓彎搖動的枝條,這座嶺是蘋果,翻過嶺還是蘋果。村民們忙著摘蘋果,客商們忙著裝蘋果,平坦的鄉(xiāng)間公路運送蘋果的車輛排成長龍。
在勝利村5組,有一個20畝的幸福果園,果園的主人是華中軍。
10年前,幸福果園還是一片荒地,種的是豆子,全年收入只有幾千元。眼前這里掛滿紅紅的蘋果,每個平均6至8兩重,賣價在每斤6到8元。華中軍樂呵呵地說:“這樣的價錢保守些估計,會賣上25萬元?!?/p>
春天,果樹開花,花在村中,村在花中;秋季,水果成熟,果在村中,村在果中。這就是今天的漢源!
3
“清溪風口茶馬道,蹄聲遠去歲月老?!?/p>
清溪鎮(zhèn)是漢源的一座古城。它始建于漢代,唐時初具規(guī)模,清朝達到頂峰。據(jù)地方志記載,在鼎盛時期的清代,城內(nèi)有9街18巷,設有衙署、考棚、文廟祠宇28座,還有牌坊、樓亭18座。山梁上那長長的接向天邊的小路,就是茶馬古道。
出產(chǎn)于清溪鎮(zhèn)的“貢椒”,以“子母椒”稱奇,椒果上長著一顆小花椒,奇異的形態(tài)好似母親背著兒子。“子母椒”油重粒大,色澤丹紅,芳香濃郁,醇麻可口,是花椒中的冠軍。早在唐代元和年間,清溪花椒便選作了皇室貢品。直到清光緒29年,才結(jié)束了這段“輝煌”的歷史。
清溪花椒,美在品質(zhì),美在厚重,飽含大山的質(zhì)樸,嵌入山里人的情懷。
它長得低矮,遍身是刺,沒有樹的高大,更沒有花的嬌艷;它對生長的條件,一點也不苛求,不與稻谷爭良田,不同玉米搶厚土,長在荒坡石崗,溝坎地邊,有一縷陽光,一滴雨水,就能立身安家;無論是入皇宮、上餐桌,還是當香料、作藥用,它都不在乎,只知道在大山里生長、開花、結(jié)果。
一千多年的陽光,一直照著花椒的生長。
一千多年的山風,一直吹著花椒的芳香。
全縣栽種花椒10.21萬畝,干花椒年產(chǎn)量1700噸,年產(chǎn)值1.83億元。
花椒采摘的時候,走上一處山岡看去,起伏的坡坡嶺嶺都是高高矮矮的椒樹。身邊吹著涼爽的清風,迎面撲來滿鼻的椒香。
椒農(nóng)們在花椒樹下忙活,不時地,有悠悠的山歌飛來:
紅紅太陽照北坡,坡上采椒妹子多,
賣了花椒去割肉,哥喝酒來妹唱歌。
這幸福的歌聲越過清溪,越過漢源,越過川西南,傳到了大山外的遠方…… (責任編輯:王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