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珊
摘要:育人先育心,我們的教育要從師生的心理健康開始。學校遵循“整體推進,穩(wěn)步深入,講求實效,形成體系”的原則,深入探索,全面推進,構(gòu)建了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形成了“心理輔導活動課—學科滲透—心理咨詢—家校結(jié)合—教育活動—教師心理健康素質(zhì)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框架。
一、心理輔導活動課——站穩(wěn)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心理輔導活動課經(jīng)歷了學習模仿、自主設計、靈活運用三個階段,主要采取班級團體輔導的方式。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基本模式是:熱身活動,引入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分享感受——教師引導,聯(lián)系實際——反饋校正,總結(jié)深化。
1.學習模仿階段。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途徑,請上海的老師到校講課,選取上海的《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案,低年級以游戲輔導為主,高年級以活動體驗為主,在全校鋪開,把心理輔導活動課統(tǒng)一納入課程表。
2.自主設計階段。根據(jù)實際情況,老師們自主設計活動方案,編寫了1—5年級活動課教材。如,《心理輔導活動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探索》。
3.靈活運用階段。心理輔導活動課豐富多彩,老師們優(yōu)化選擇,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課題,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學科滲透——暖心行動在學科課堂
1.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尊重、接納、鼓勵帶進課堂。在開放式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教學情感體驗。教學中老師挖掘教材潛在的智力價值和精神價值,使教學內(nèi)容既有意義又有興趣,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教師利用學科課堂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識,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能力,將心理健康課與其他學科融合在一起,魅力無窮。
三、心理咨詢——觸摸心靈盡在“心靈花園”
“心靈花園”是校園里的一片凈土,包括心理咨詢室、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室、心理訓練室、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訓練室和活動室全天開放,學校心理咨詢師和外聘的志愿者親臨心靈花園進行指導。學校每周寄語“心理輔導老師的話”,充滿愛意的激勵話語流淌在學生的心間;“知心姐姐社團”,通過競爭選拔后定期與班主任交流工作心得,及時開啟“知心姐姐信箱”,為同伴排憂解難。
四、家校結(jié)合——打造智慧開明的家長團隊
啟動“成功父母成長講堂”。每個月都聘請心理學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教授來校講學。他們指導家長了解并關(guān)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向家長普及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以期改變部分家長對學生粗暴的教育方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維護學生的心理安全。從2010年4月啟動“成功父母成長講堂”以來已經(jīng)對家長開辦了58期心理成長講座。采取的模式是“一集三分”。所謂“一集”,即集中輔導:有計劃定期開展系統(tǒng)的“做有效能的家長”家長培訓,分別從“剖析父母價值觀——幫助家長了解父母與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輔導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輔導家長協(xié)調(diào)家庭關(guān)系、調(diào)控情緒——對孩子常見的綜合智能類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等五個方面集中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叭帧保慈N分散指導方式:家長求助熱線——架設家長與專家、學校、班主任、任課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 “心靈家園”——專家親臨學校心理咨詢室,成為溝通家長與孩子、教師心靈的紐帶; “成功父母成長講堂”網(wǎng)站——家長交流網(wǎng)絡平臺聯(lián)通家長、交流思想、推廣經(jīng)驗。
五、教育活動——搭建釋放心靈的快樂平臺
學校注重提升集體活動的教育品質(zhì),時時處處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1.學生社團,適應群體。從培養(yǎng)愛好、學會交往的角度出發(fā),學校組織了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小社團,如,國旗護衛(wèi)隊、管樂隊、器樂隊、合唱隊、建模航模、創(chuàng)意美術(shù)、七巧板、電腦科幻、追風少年、針頭線腦、小記者團、少兒廣場舞等20余個深受學生喜愛的小社團,孩子們在社團中學會了交往,學會了生活,掌握了技能。
2.節(jié)日展演,發(fā)展個性。每一個校園節(jié)日,師生總會創(chuàng)意無限、開心無限,校園成了孩子們自信展示的大舞臺。
3.少先隊活動,體驗成長。新生入隊、隊日活動、外出游學、感恩系列,教育孩子們長大了?!皩W雷鋒”活動,孩子們學會了“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做好事;“感恩母親”孩子們了解了自己的媽媽,感受到媽媽的“愛”,融洽了親子關(guān)系;“回報自然”愛綠護綠活動,人人爭當護綠使者,孩子們懂得了與自然和諧相處。孩子們在活動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六、教師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塑造陽光幸福的教師團隊
葉瀾教授說過:“沒有教師生命質(zhì)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zhì)量。”教師要學會尋找快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遇到幸福。良好的教師人格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首先,學校組織各層面的教師論壇,鼓勵教師參加心理培訓,邀請知名心理專家親臨指導,為老師贈送心靈書籍,滋補心靈。堅持“教師成長訓練營”的長效機制。我校堅持八年的“教師訓練營”“教師工作坊”,讓教師們在輕松愉快的培訓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及情感體驗。其次,學校組織教工社團,讓老師減壓、增效、愛上陽光。每周教工社團活動時間,廣場舞、跳大繩、籃球比賽……老師們的臉上寫滿了開心與熱情,激發(fā)了激情、釋放了壓力,教師們汗流浹背,面色紅潤,身心愉悅。
每一位教師都能心平氣和,不抱怨,不放棄,像一個播種者,含著期待,將真善美的種子深深地埋在每個孩子的心中,從容地為他們播撒陽光……我們的教育從心開始,也將在心底綻放!
(責編 張敬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