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麗霞
摘要:在地理教學中,地圖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人們經常將地圖稱為地理的第二語言,這是因為它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自身獨特的的作用,是地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無法替代的一部分。地圖的記載形式是以圖像為主,輔助伴隨一些符號和標記,有的是用色彩進行區(qū)分。地圖能夠將空間信息濃縮到小小的紙片上,是人們認識地理事物的一個有效媒介。地理學習與視圖、讀圖是分不開的,沒有圖,地理學習就無法進行。
關鍵詞:初中地理 地圖 視圖能力
在地理課堂中,學生不僅能夠探究宇宙的奧秘,了解自己生存的星球與環(huán)境,認識大自然,還能學習到人文地理知識。地理就是學生增長見聞、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窗口。地圖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關鍵要素,只有將地圖用到教學的實處,我們的地理課才能算是真正的地理課。
一、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1.地圖能夠引領學生的地理學習。在我們的教材上有一節(jié)專門講地圖知識的,有的教師覺得本節(jié)的內容較為淺顯,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掌握。其實不然,我們要帶著學生一起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讓學生牢固掌握地圖的意義和用法。這樣,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就能通過自己對地圖的理解去解決。在以后的章節(jié)中,地圖是我們必然會遇到的,并且會大量出現。學好本節(jié)就能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能科學、合理地引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
2.地圖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人們經常將地圖成為“不會說話的老師”,它最大的作用是能夠對學生的空間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是必需的,但不是唯一的,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地理學習來說,良好地運用地圖、將地圖讀懂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如進行《東南亞》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自己通過看地圖找到東南亞,并觀察它有哪些山脈、河流,以及位于東南亞的什么方位。地圖能夠為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相比文字或口頭的敘述,學生對于地圖的印象更深刻,記憶更加牢固。
3.地圖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地理這門學科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初中生的思維水平還未達到需要的高度。因此,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會越來越覺得地理艱澀難懂。并且,地理的綜合性和推理性較強,文理科的知識融于一體,有些學生的知識不太全面,學起來有很大的難度,導致地理課堂死氣沉沉,缺乏必要的精神和活力。利用地圖教學就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地理記憶加強,使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視圖能力的具體措施
1.對學生的讀圖習慣進行科學培養(yǎng)。學生讀圖、視圖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地圖的三大要素做起。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比例尺,并習慣用地理的思維去對地圖中的抽象距離進行思考,促進實際概念在頭腦中的形成。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牢記“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地圖方向,只有正確認識地圖的方向,在使用的時候才能有保證。最后,要想讓學生正確讀出地理事物的名詞。我們必須讓學生學會看圖例注解,這樣他們在尋找目標時也會變得更加迅速。地圖中所蘊含的信息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在初次接觸地理學科的初中生看來,只是看到了一些基本的線條和符號,無法提取到學習需要的信息。教師要從習慣培養(yǎng)上做起,讓學生結合學習目的去對地圖進行解讀,并為學生設置適合他們的練習計劃,多看多練,直到學生能夠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2.對學生的讀圖興趣進行培養(yǎng)。要想使學生的視圖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引領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前提。因此,教師要采取一些活潑、生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制定一些與他們的學習能力相符的讀圖目標,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能夠積極投入地理知識的學習中。如學習“俄羅斯的河流”時,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四條主要河流,我就把河流名詞編成了一句話“伏爾加畢業(yè)了”??吹竭@句話,學生都很好奇。于是,我就讓他們在文中找到這四條河流。學生很快就結合提示找到了目標,使得他們對于這四條河流的記憶變得非常深刻了。
3.教給學生一些讀圖方法。在讀圖和對地圖進行分析時,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經典的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常見的一些讀圖方法有:(1)觀察形狀。有些地理事物的形狀特征比較明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并記憶,在頭腦中形成該事物的大體輪廓。常見的有黃河干流,它的形狀和漢字“幾”非常相似;意大利的國土輪廓像是一個長筒靴;我國的國土輪廓看起來像是一只大公雞。將這些圖形記下來,學生就能輕松判讀,當出現此類問題時便能輕松解答。(2)牢記重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圖中的重點與關鍵點進行專門突破,并利用這些重點實現日后讀圖的專項切入。(3)對地圖進行對比和歸納。有的地圖看來非常相似,如降水和氣溫的比較圖等。教師要將這些圖進行橫向、縱向的聯系,引導學生對圖中事物進行比較和歸納,找到這些圖的異同,引導學生掌握此類圖的學習與判讀方法。
4.學生視圖能力培養(yǎng)中應該注意的問題。(1)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貫穿視圖能力的培養(yǎng),盡量將地理知識利用圖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圖與文字能夠有效地結合,二者相互配合,成為彼此最好的補充,從而使圖和文字都活起來,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立體的地理知識。(2)利用自身的習慣影響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習慣利用地圖去講解知識,影響學生對地圖的看法。初中生大都喜歡模仿教師的思考方式,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用圖態(tài)度進行調整,提高自己用圖的技巧,使課堂用圖成為一種教學藝術。只有教師用好了地圖,經常讀圖,利用地圖分析問題,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影響,養(yǎng)成用圖的思維和習慣。(3)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積極思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地圖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表達了豐富的地理信息。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各種信息的相互關系,以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4)教學用圖在內容上要鮮明、突出,在表現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課堂閱讀地圖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所提要求應從簡單到復雜。并且,在教學中多使用彩色地圖,而實際應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圖,因此,在課堂上學習完彩色地圖后,教師應適當給出黑白色簡圖讓學生加以辨認。課后練習也要找好相應內容的綜合讀圖,加強學生對于該地區(qū)地形氣候等地理要素的認知。因此,精心準備地圖是備課的重要內容,是地理教學中運用好地圖的基礎。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