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碧
所謂英語學困生,是指智力水平和其他學生一樣,但在學習英語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習效率偏低,無法達到規(guī)定的英語教學要求的一類學生。隨著近年來職業(yè)教育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職業(yè)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學校也越來越重視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注重特色專業(yè)課的打造的同時,也愈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于是,傳統(tǒng)的基礎學科也成為教學的重點學科,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筆者從事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工作多年,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即我們所說的學困生。本文旨在對英語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探討轉化學困生的對策。
一、職業(yè)學校英語學困生的成因
(一)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明確
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再優(yōu)秀的學生也會迷失了方向。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就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為達到目的而付出艱苦的努力;相反,如果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就會感到迷茫,懷疑為什么要學習,有沒有學習的必要。學習目的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推動力,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地前進,激發(fā)著學生在學習中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
學生從初中步入職業(yè)院校,抱著學習一技之長的目的,期待著與中學不一樣的課程。對于要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基本學科,很多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有學習的必要嗎?尤其是對于英語學科來說,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加之學生的這些疑問到不到紓解,就無從明確學習的目的,因此,即使上英語課,也是迫于無奈,上課只是被動應付,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學習困難,成為學困生。
(二)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志力薄弱
在教學過程中,我觀察發(fā)現(xiàn),學困生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沒有恒心和毅力,意志薄弱,遇到學習困難沒有信心克服,而是選擇退縮,就是選擇放棄。
眾所周知,一門語言的學習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學生不斷地聽、說、讀、寫、記,這個過程既是枯燥的,又是艱苦的,沒有恒心和堅強的意志,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消極情緒。每天大量的英語單詞、語法知識、句法結構迎面撲來,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努力學習、記憶,可是一次不理想的練習就會使學生的精神崩潰:為什么記了那么多遍還是記不???為什么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為什么我說的英語別人聽不懂?對于意志堅強的學生來說,這都不是事,十遍記不住單詞就二十遍、三十遍地記;張口說不出英語就多聽多模仿;說的英語別人聽不懂就注意自己的發(fā)音、語調(diào)、句式的選擇,先從簡單句開始,然后慢慢地練習復雜句……而對于意志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感覺學習英語太難了,學好能怎么樣,學不好能怎么樣,干脆不學了,愛咋地咋地。這就是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不恰當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就會在英語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過于簡單:除了單純背誦就是死記硬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少,而學習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這是學習方法不恰當?shù)谋憩F(xiàn)。英語學習固然要靠大量記憶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句法,但并不是死記硬背這么簡單,而是要根據(jù)學生自己的自身優(yōu)勢,變更記憶的方法,或采用分類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或采用比較記憶法、構詞法等進行記憶,如此才能記得牢固記得長久。此外,還要把學習到的東西積極運用到實踐中,使其內(nèi)化成為自身知識系統(tǒng)的一部分,任何外力也抹不去。
二、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方法和對策
(一)正確對待英語學困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英語學困生的顯著特點是成績不好,但他們也有自尊心,害怕別人說自己“笨”,討厭別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清楚認識學困生的這種心理,平等對待他們,不輕易拋棄和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特別是對于那些特別勤奮而成績多數(shù)時候卻不理想的學生,要尊重他們的能力差異,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多一點照顧和關心,幫助他們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而對于那些學習目的不明確而又自暴自棄的學困生,教師不能放任其自流,而要向他們闡明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置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學生回答正確后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品嘗到獲得小小的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就會覺得上英語課不是那么令自己討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有趣的話題,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就會漸漸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對英語的學習由消極變得積極,由討厭變得充滿熱情。
(二)承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存在能力的差異,有的學生天生資質就好,學習能力很強,對他們來說,學習英語是很容易的事;而有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學習英語就感覺比較吃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以優(yōu)秀學生作為參照標準進行教學,又不能以學困生作為參照標準開展教學,而應以大多數(shù)學生為參照,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展開教學。然而,如此進行教學也會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優(yōu)秀學生覺得“吃不飽”,而學困生覺得“吃不了”。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次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然要從簡單知識過渡到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簡單的問題要鼓勵學困生積極思考回答;而對于中等難度的知識,要求中等生積極思考回答;而對于難度較大較復雜的問題,則鼓勵優(yōu)秀學習思考回答。如此,各種能力的學生都可以滿足各自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尤其對于學困生來說,進行分層教學,既使他們了解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又使他們產(chǎn)生了進一步提升的信心。
(三)倡導學生合作學習,以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
合作學習不但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還能夠以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發(fā)展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yōu)點,學困生也不例外。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點,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倡導學生遇到問題,積極交流、相互探討,協(xié)作查找資料,共同解決問題。在進行口語練習或情境活動時,教師可以要安排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幫助學困生開口講英語,及時糾正錯誤發(fā)音等,使學困生在循序漸進中,一點點進步。在課后學習中,要提倡優(yōu)等生向學困生提供幫助,傳授自己的學習方法、講解學習要領,并帶領學困生實踐學習方法是否有成效,如果有成效就發(fā)揚,如果沒成效就傾聽學困生的想法,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是“教學相長”的,雙方都會從對方那里學習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識和良好品質。
總之,英語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教師把握好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不拋棄、不放棄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興趣的引導、學習方法的探索、學生間相互的幫助,就能成功轉化學困生,使他們愛上英語學習,學好英語。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