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常 旭,徐 佳
(1.長春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市第二十中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喪鐘為誰而鳴》中女性形象探究
李婷婷1,常 旭2,徐 佳1
(1.長春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市第二十中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喪鐘為誰而鳴》作為一部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不僅是體現了海明威一如既往的硬漢主義、男性英雄特征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謳歌女性在戰(zhàn)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時代巨著。
海明威;《喪鐘為誰而鳴》;女性形象
厄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于1954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杰出的作品為他在美國文壇上贏得一席之地,優(yōu)秀的作品和鮮明的寫作風格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讀者和作家。
海明威作品的主題一般以打獵、釣魚、拳擊、斗牛、戰(zhàn)爭和死亡為主,評論家菲利普·楊將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定義為“準則英雄”,即優(yōu)雅地與死亡和毀滅作斗爭?!坝矟h形象”不斷出現在海明威作品中,致使很多評論家認為他有大男子主義情結,女性在他的作品中微不足道,處于邊緣地位。然而,細細品讀他的作品,不難發(fā)現他是具有很強女性意識的作家,對女性有同情、支持、積極和公正的態(tài)度。
《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根據1940年他自己在西班牙的參戰(zhàn)經歷撰寫而成。在小說的開篇,作者引用約翰·多恩的一句名言:“誰都不是一座孤島,自存一體;每個人都是歐洲大陸的一塊碎石,那廣袤大陸的一把塵土。如果海浪沖掉一塊泥沙,歐洲就小了一點;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家園被沖擊,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萎縮,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分子。因此別讓人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它正是為你而鳴”。海明威借用多恩的名言意在告訴我們,作為自然界的一員,我們既屬于自然母親,自然母親也屬于我們,任何事情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人與人之間更是這樣。
在小說中,作者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喬丹和瑪利亞的關系發(fā)展過程。在小說的最初部分,山對于喬丹來說是征服的對象,但是隨著他與瑪利亞不斷地交往和結合后,他逐漸將自己融入到了大自然中,感覺大自然是如此的親近。喬丹從開始征服自然,到躺在落滿松葉的地上,去聞松香、聽水響,能靜靜地欣賞自然界的美,完全融入其中,都體現了他逐漸拋離孤立融入環(huán)境的轉變?,斃麃喼詫λ腥绱舜蟮挠绊懀饕谟谒裏釔圩匀?,樂于融于自然當中。
在小說中,海明威對瑪利亞多處的描寫總是與大地、自然分不開,比如,在對瑪利亞的雙乳描寫時與自然結合在一起,說瑪麗亞的雙乳豐滿,像是平原上對峙在中間凹地的兩側的小小峰頂。在喬丹深愛著瑪麗亞的過程中,喬丹承認他從來沒有愛過別的女人。無論是描寫瑪麗亞的身體還是其他的諸多場合,作者也將其和自然的描寫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喬丹和瑪麗亞結合的時候,喬丹感到自己正和大地結合,和大地融為了一體,自己也成為了大自然的一個部分。
瑪利亞對喬丹的影響,不單單表現在他對自然的親近,還體現在與人的交往中。通情達理的瑪麗亞,對待周圍人的態(tài)度感染了喬丹,讓他也學會了如何關愛別人和得到別人的關愛,學會如何幫助別人和得到別人的幫助。小說中瑪麗亞的愛對喬丹有著無法估量的意義。與瑪麗亞結合之前,喬丹在痛苦地等待末日的來臨。就像他在文中所說:“如果這場戰(zhàn)爭打不贏,那別的什么也就全沒了。沒有革命、沒有共和國、沒有你也沒有我,全完了。”他們相愛后,喬丹的世界觀發(fā)生了改變,悲觀逝去,樂觀歸來,正是他與瑪麗亞之間的愛情,使他升華了對自我和感情的認識。這種和諧、友好的關愛,更加激發(fā)了喬丹為共和國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決心。他們兩人絕非普通的戀人,而是在絕境相互吸引的兩個人,因為他們彼此都有自己的心理需要,都需要對方的幫助和撫慰。通過對瑪利亞的歌頌,不難看出海明威對女性的尊重,對女性在戰(zhàn)爭年代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喪鐘為誰而鳴》作為一部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不僅是體現了海明威一如既往的硬漢主義、男性英雄特征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謳歌女性在戰(zhàn)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時代巨著。作者在文章中努力實現個人與自然、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而情感是戰(zhàn)爭年代最為稀缺的內容,只有敢于肯定和大膽表現男性與女性的相互依存、互相鼓勵和愛,才能回歸原始的情感,實現情感和諧,構建親密的人際關系,消除性別的偏見和歧視。該小說表明海明威晚年對理想伴侶的渴望和追求,也體現了他對女性的認可和欣賞。
[1]王琳琳.《喪鐘為誰而鳴》與生態(tài)女性主義意識[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
[2]吳然.“硬漢”海明威——作品與人生的演繹[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5.
[3]徐從英.再議《喪鐘為誰而鳴》之女性主義觀念[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
[4]陳良廷等譯.海明威著?短篇小說全集(上)[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I06
A
1007-0125(2015)11-0254-01
李婷婷(1983-),女,吉林四平人,碩士,長春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常 旭(1983-),女,吉林四平人,本科,長春市第二十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徐 佳(1980-),女,長春人,碩士,長春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