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 要]
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匕涯抗馔断蚋鼮閺V闊的文化視野,將有助于學生領略文本中活躍著的、面貌獨具的文化精神和它的源流,也會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圖表形式呈現(xiàn)文化之源流、在文化視野下品味經(jīng)典之意趣,是對語文文本解讀進行的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
文本;解讀;文化;視野
語文的魅力既來自于風格迥異、變化多姿的文本語言,也來自于其內容所浸染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神。每一個時代都擁有著自己居于冠冕地位的文學形態(tài),而這種文學形態(tài)也洋溢著其獨有的不可模仿和復制的精神特征。據(jù)此,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匕涯抗馔断蚋鼮閺V闊的文化視野,將有助于孩子們領略文本中活躍著的、面貌獨具的文化精神和它的源流,也會培養(yǎng)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此,筆者以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文為例,略談此中體會。
一、著眼宏觀,整合文本——以圖表形式呈現(xiàn)文化之源流
這一單元的課文有《林沖棒打洪教頭》《少年王冕》《黃鶴樓送別》和《清平樂·村居》。不難看出,文本的素材都是來自于古代文學。4篇課文的拓展性內容,只在第一篇課文后附了一張介紹《水滸傳》的資料卡片。如果就此展開教學,筆者感到文本的延伸將只是若干人、事、景、物而已,零碎且偏于一隅,即使精彩,也為螺殼內的道場,缺乏文化精神的張力和維系,學生也難以真正感受文本的文化和語言魅力。如果在此文化源流中感受各文本的語言和內容之美,在一個宏觀的文化視野下進行文本的解讀,孩子們會有何種嶄新的體驗呢?為此筆者制作了一張圖表。
[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等\&司馬相如、枚乘、張衡、楊雄、班固等\&陳子昂、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等\&蘇東坡、秦觀、柳永、李清照等\&關漢卿、
馬致遠、
張養(yǎng)浩等\&曹雪芹、
羅貫中、
吳承恩、
蒲松齡等\&《論語》《老子》《莊子》《孟子》等\&《七發(fā)》《子虛賦》《上林賦》《兩都賦》等\&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天凈沙·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等\&吳敬梓《少年王冕》、施耐庵《林沖棒打洪教頭》\&]
呈現(xiàn)這張圖表,可以調動學生們的閱讀經(jīng)驗及其他相關記憶。對此,學生們表現(xiàn)得興致盎然,因為以前他們只有一些極其零碎的了解,東鱗西爪、云里霧中,所以常常會顛倒前后、張冠李戴。有了這張圖表,他們便能按圖索驥、知其來龍去脈了。
二、尋途覓源,梳理文脈——在文化視野下品味經(jīng)典之意趣
為增加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深入體驗,在介紹圖表的過程中,筆者又增添了一些名篇片斷和名句賞析,使他們逐步感受到各代文學的最主要特征。至此,文本解讀便可在一種極為厚重的文化底色上展開,使學生在極具魅力的文化韻味中來解讀文本。
(一)細讀柴進言行,感好漢氣質之相異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根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第八回(有些版本為第九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林沖、洪教頭、柴進。它的最引人注目處也便是對人物的描寫。僅就文本而言,可從語言和動作描寫領略林沖之武藝高強、謹慎謙遜和洪教頭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禮,但就整部《水滸傳》小說的巨大社會影響力和人物描寫成就來說,如果只解讀至此處,未免過于膚淺單薄。學生們早已知曉林沖的厲害,綽號“豹子頭”,武藝在一百單八將中也是一流的,而洪教頭雖然跳躍自得,充其量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蛙”類的小角色,失敗原本就在意料之中,加之小說寫得精彩,他一出場就知道是何等人物了,“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能怎樣呢?小說人物描寫的高明之處還不僅在這里,需弄明白,洪教頭緣何這等狂妄?林沖又何必示弱至此?關鍵人物是柴進。柴進也是梁山好漢,且是“大官人”。洪教頭對林沖百般侮辱,他只道:“哦,你可別小瞧了他?!焙橐^量,他便應允,比武之時卻還任林沖戴著木枷,后又置銀為彩頭,把這比武權作解無聊之興的把戲。小說雖著眼于林、洪比武,卻也時時處處在寫柴進,他雖有梁山好漢共有的特點(講義氣、不吝財),但畢竟身份尊貴,不能完全做到“傾心相與”。文本解讀到此點,學生便可領會明末清初的文藝評論家金圣嘆的感慨:“水滸所敘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這樣,對單篇文章的審美體驗也便與整部小說的藝術成就貫通起來。
(二)根據(jù)儒林主旨,會文本諷刺之本心
《少年王冕》節(jié)選自清代中期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文章內容主要是王冕少年時家境貧寒,替人放牛,但他不忘學習、刻苦學畫,終成“畫荷花的高手”。文章的人物描寫主要圍繞孝行與志趣兩點。如果對文本的解讀就到這里,可看作一尋常之“勵志文”,此類故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并無特別之處。而《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是第一部專寫讀書人的小說,也是古典白話小說中唯一一部為人公認的“諷刺小說”,它生動刻畫了各類士人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對利欲熏心、虛偽丑惡者及其沉迷的科舉制度和禮教做了深刻的批判和諷刺,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就稱贊它:“秉持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彼裕瑢ξ谋镜慕庾x應考慮其內容在小說中的特殊意義,它包含小說之“大義”,并且“隱括全文”,自應有對照者才能顯示其價值所在。而解讀王冕此人,“孝行”則人人能明其心,“志趣”則鮮有人能會其意,待此類讀書人形象出現(xiàn),如嚴監(jiān)生臨終剪燈草、張靜齋高要打秋風等,學生們才能真正領略王冕品行的高潔珍貴。如此,解讀文本方可獲得其文化視野下的價值歸依。
(三)披文入情、拓展遷延,悟送別多彩之意境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由前文已知唐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情景交融,而“文包詩”的文,在描寫中依然帶有相同的特點,在文中有景語、有對話、有情語,因而解文即等于解詩。在解讀散文部分時,可適度引入有關聯(lián)的唐詩,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贈孟浩然》,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等詩句加以體會,便可使詩意文情交相輝映,帶給學生初步的審美享受。在解讀詩時,因已有前文鋪墊,文送詩情,便悄然可渡。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寫景則有煙花三月、長江奔流,寫人則是孤帆遠影、故人東去。人在景中,情在景外,別情依依,意味無窮,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與景圓融無礙的完美境界。而唐詩中描寫分別場面的有很多,引入一些其他風格的“離別詩”將有助于學生在豐富的美感體驗中,更為充分地領略唐詩“情景交融”的審美特質,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維的《渭城曲》、高適的《別董大》等,在解讀中要注意其“景語”到“情語”不同的美學特征。
凄清、孤潔: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清新、真摯: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蒼涼、豪邁: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樣,把單首詩的解讀放置到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里,它便如溪水歸海,獲得了一份更為雋永的意味。
(四)由田園詩解田園詞,樂田園明凈之意趣
田園詞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詞中描寫由景到人,都透出一股濃濃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在文本解讀中,要注意詞的形式:“詞牌”與題目的關系,一關乎曲調,一關乎內容;句子長短不一,富于變化,是為了合樂歌唱。在出現(xiàn)田園詞前,田園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名家眾多,介紹一些田園詩,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范成大的《田園四時雜興》,會有利于對本詞的解讀?!肚迤綐贰ご寰印氛Z言明白如話,“茅檐、小溪、青草”為景語;人物則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的“白發(fā)翁媼”和他們的三個兒子;活動也簡單,“鋤豆、織雞籠、剝蓮蓬”。而通過這些看似尋常的意象,卻從簡樸、貧寒的農(nóng)家生活中透出一番特別的安定、祥和的樂趣,這里便達到了對詞的內在精神的領悟。此外,適當?shù)匾胄翖壖财渌囊恍┨飯@詞,也將對本詞的解讀起到烘托和深化的作用,如《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發(fā)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tài),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又如《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
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這些詞作寫鄉(xiāng)村之景、鄉(xiāng)村之人,風格簡樸,富有農(nóng)村生活氣息,對孩子們體味田園詞的韻律、語言、意境將大有裨益。
語文的魅力是無窮的,在對語文文本的解讀中,追尋它所根系的文化源流,在時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廣闊視野里,或許我們能夠和孩子們一起,得到更多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歸依感。
[參 考 文 獻]
[1]席曉圓.文本解讀的困境解析與出路探尋[J].中學語文教師,2011(5).
[2]李靜等主編.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