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珉璇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21-01
生動有趣、富于啟發(fā)、和諧動聽、節(jié)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地理知識。知識的傳授,師生的交流都是通過語言來傳達的,從某種意義講,教師語言能力的高低可以決定大部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師必須提高教學語言應(yīng)用能力,盡可能多的使用風趣、生動、幽默的語言,還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語言,如地理謎語、諺語、成語、別稱、詩歌、歌曲等。
1 賞析語文詩詞,陶冶學生情操
《黃河的治理》教學中,引用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形容黃河發(fā)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上。這句詩用于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更形象生動,把黃河下游高出地面7米甚至10米的感覺,表達的淋漓盡致,加上黃河“地上河”圖片的幫助,便對黃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認識?!叭碎g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以及“一山有四季”詩詞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變化,引起了氣候、植被景觀的垂直變化的地理意義。
例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詩中前兩句寫的是玉門一帶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后兩句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玉門關(guān)外的楊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風不度造成的,這里的春風當指夏季風,玉門因為地處我國西北內(nèi)陸,幾乎不受來自海洋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影響,氣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
2 適當引用諺語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適當引用諺語,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啟迪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描寫西北地區(qū)氣候的有: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這句話描述了西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每到夏天,這里烈日炎炎,白天氣溫上升快,有時高達攝氏四、五十度,當?shù)厝苏f:“沙窩煮雞蛋,石頭好烙餅”。但夜晚氣溫又急劇下降,辛勤的農(nóng)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爐取暖,圍著火爐,品嘗剛摘下來的西瓜。另外為了表現(xiàn)新疆的風沙大,有諺語“一年一場風,從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兩土,白天不夠夜里補”。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描寫了描寫東部季風區(qū)氣候。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深受鋒面雨帶的影響,鋒面能帶來降水以及暖鋒和冷鋒過境后的不同天氣。鋒面是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因為鋒面兩側(cè)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春季來臨,氣溫開始回升,南方暖氣流活動逐漸加強,這時的鋒面多為暖鋒。暖鋒過境時產(chǎn)生降水,過境后受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因此“一場春雨一場暖”。深秋季節(jié),來自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冷氣團活動逐漸增強,當它南下時,與前面的暖氣團相遇,形成冷鋒。冷鋒過境時產(chǎn)生降水,過境后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下降,因而“一場秋雨一場寒”
3 采用成語和謎語增添光彩
短小精悍的成語也會使地理教學增輝添彩,如:“滄海桑田”描述了地殼的運動變化;“風雨交加”體現(xiàn)了冷鋒過境時的天氣狀況;“斗轉(zhuǎn)星移”展示了地球的運動;“百川歸海”形容了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情景;等等。準確地引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成語,既具有科學性,又客觀反映了地理現(xiàn)象,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和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適當應(yīng)用,既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又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講課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謎語來活躍課堂氣氛,如“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插銀針,一閃一閃亮晶晶”(星星);“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另如:“久雨初晴”——貴陽;“風平浪靜”——寧波;“大言不慚”——???;“相差無幾”——大同;“千里戈壁”——長沙;等等。
4 運用歷史典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知識,教師若適當引用生動、形象的材料加以印證,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又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調(diào)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軍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并應(yīng)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么“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zhàn)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guī)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yù)測到冬至前后短時間天氣反?,F(xiàn)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5 播放與地理有關(guān)的歌曲,活躍課堂氣氛
我們的地理課堂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豐富的地理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把握教育契機,營造良好教學情境。在講長江概況時,引入《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苯柚柙~,在地圖上引導(dǎo)學生找到長江發(fā)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自西向東注入東海。長江不僅為沿江地區(qū)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溝通了沿海和內(nèi)陸的交通,促進了沿江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與黃河并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首歌深情地表達了華夏兒女對母親河的依戀和贊美。可以說蕩氣回腸,意味雋永,若能配以畫面和音樂,效果甚佳。
許多的詩詞、謎語、諺語、歷史典故、歌詞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地理信息,充滿著對地理的認識和體驗,而且膾炙人口,生動形象,感情充沛,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課堂上巧妙加以引用,能夠增加地理課的人文色彩,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達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使學生想學、愛學地理這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