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宵
引導學生反思是提高數(shù)學學習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狀態(tài)變?yōu)橹鲃訝顟B(tài)。
一、引導學生在猜想新知時反思
知識是相通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數(shù)學各知識點的邏輯聯(lián)系更是緊密,這就為猜想新知創(chuàng)造了良機。
例:制一個長6.5分米,寬4.2分米,高2.6分米的長方體油箱,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每升汽油重0.73千克,這個油箱最多能裝油多少千克?(得數(shù)保留整千克數(shù))我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讓一名學生板演第一個答案、四個不同解法的學生板演第二個答案。第一個問題答案明確:(6.5×4.2+4.2×2.6+2.6×6.5)×2=110.24 (平方分米);第二個問題有四種意見:(1)6.5×4.2×2.6×0.73 =51.8154(千克)≈51(千克)(2)6.5×4.2×2.6×0.73 =51.8154(千克)≈52(千克)(3)110.24×0.73=80.4752(千克)≈80(千克)(4)110.24×0.73=80.4752(千克)≈81(千克)
師:這里第一步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都做對了;第二個問題有四種結(jié)果,請同學們猜猜哪一種是對的?
生1:“油箱裝油”是求容積不是求表面積。
生1一語道破“天機”,表面積與容積的區(qū)別引發(fā)全班同學進入反思。
生2:應該求容積,后兩種都是先求表面積,是錯誤的。
生2的話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贊同。
師:前兩種到底哪一種是對的?
同學們再度深入反思。
生3舉手發(fā)言:第二種是對的,因為得數(shù)保留整千克數(shù),就應該用四舍五入法。
生4站起來說:第一種是對的,因為這題只能用去尾法,如果用進一法,油箱里的油都會溢出來?!?/p>
同學們聽了都不由自主鼓起掌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猜想時反思,從而快速學習新知,讓學生體會到反思對學習的幫助。
二、引導學生在深入比較時反思
教師教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時,要優(yōu)化對比,深入反思,讓其透過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理解到本質(zhì)的概念。教學:某工人運56個花瓶,損壞一個要倒賠6元,完整地送貨到家每個可得15元,最后他共得了630元,問他損壞了幾個花瓶?
生1:(56×15-630 )÷(15-6)
生2:(56×15-630)÷(15+6)
我及時抓住重點,用電腦展示15-6與15+6,到底要除以哪一個?此時學生進入反思。過了一會兒,有人舉手:“我知道了?!庇腥思拥卣酒饋碚f:“生1是對的?!绷硪粋€也不甘示弱地站起來道:“生2是對的,56×15-630表示工人沒有得到的錢,因為壞了一個花瓶,貨主不但不給錢,工人還要賠6元,壞一個花瓶工人損失了15+6=21(元),所以應該(56×15-630)÷(15+6)”。話音剛落,掌聲就響起。這樣讓學生在對比優(yōu)化處真正品嘗到正確解題的幸福感,學生的反思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引導學生在巧妙留白處反思
在數(shù)學教學中,如果恰當而巧妙地“留白”,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反思能力。教學: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地開往乙地,客車每小時行3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25千米,經(jīng)過5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剛讀完題目,幾個學生胸有成竹地舉起小手:30×5+25×5。
生1迫不急待地站起來回答道:“(30+25)×5。
師:同意這兩種解法的請舉手。
全班同學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我微笑著,不說話。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好象意識到什么,快速進入反思。過了一會兒,有同學發(fā)言:“不對,應該是30×5-25×5?!庇械耐瑢W緊鎖眉頭,半信半疑。生2興奮地站起來,拉著生3來到講臺上,根據(jù)題意進行了模擬表演,讓全班同學形象地感受到應該用減法計算。這種藝術(shù)性的“留白”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智慧,也是一種教學境界,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思的良機。
四、引導學生在數(shù)學方法形成時反思
數(shù)學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但一旦掌握了方法之后,厚厚的數(shù)學課本僅剩下薄薄的公式或方法,而且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會在腦海中快速顯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反思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時,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分別把它們平均分成8份,第一張用紅筆涂2份,第2張涂1份,2份表示2個 ,1份表示1 個 ,2個 加1個 ,是3個 ,就是,所以 + = ,再練習類似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題,并配合以動手操作,啟發(fā)學生再度反思,歸納出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學到了“歸納法”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反思能力。
五、引導學生在討論、評價時反思
我十分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并適時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反思的能力。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86頁例5: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成長方形和正方形。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我讓學生預習并準備16個小正方形紙片。課堂上,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后拼出三種圖形:拼成一行的長方形,拼成兩行的長方形,拼成四行的正方形。接著,讓學生觀察、討論、反思后得出:在小正方形的個數(shù)一定時,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其周長就越短——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但需要充分闡述自己的解法,還要聽懂別人的解法,并比較與別人在解題思路上的對錯、異同;一題多解時要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差異,找到最優(yōu)的解題方法,達到“智慧共享”,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反思的能力。
作為教師,應憑借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敏銳的眼光,及時捕捉教學資源,不斷提升學生反思的價值和效果,課堂上重視反思,鼓勵學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真正使學習因反思而精彩,使學生好思、善思、巧思,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