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樵
黃厚江老師倡導“本色語文”,提出“把語文當語文教,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具體在閱讀教學上,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積累,在閱讀中提高綜合素養(yǎng)。閱讀教學應該以文本理解為基礎,以問題探討為引導,以語言活動為主要形式,通過對文本語言文字的品析與把玩,豐富學生的情感,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他執(zhí)教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文《我們家的男子漢》正是“本色語文”的經(jīng)典課例。
【片段一】很家常:看似平常最奇崛
師:我對課文的題目有個疑惑:“我們家的男子漢”,是誰的家?
生:作者的家。
師:對。是作者的家??墒?,既然是作者王安憶的家,作者為什么不說是“我家的男子漢”,而說是“我們家的男子漢”呢?
生:課文中提到的這個小孩是王安憶姐姐家的小孩。
師:哦,原來這個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個比較大的家,還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員。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從表達效果上看,“我”和“我們”有什么不同?
生:“我們”有一種親切感。
師:對。表達出作者和孩子的親切,除了親切感呢?——好,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題目讀一讀。想一想,如果要在標題后面加上標點,加什么標點好?
生(齊):感嘆號。(師在題目后面加上感嘆號)
【賞析】黃厚江老師在全國性的初中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上執(zhí)教《我們家的男子漢》,我們沒有看到對文本的深度解讀,沒有看到在文本基礎上大量的拓展延伸,沒有看到花樣迭出的方式方法,沒有看到連篇累牘的幻燈投影,沒有看到絲絲入扣的拆解與密不透風的追問,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節(jié)家常課,樸實、真實、厚實的課,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題目“我們家的男子漢”,為什么說是“‘我們家的男子漢”,而不是“‘我家的男子漢”?據(jù)我所看到的課例以及聽過的課,可以說,沒有一位老師會在“我們”二字上做文章,發(fā)現(xiàn)其意蘊,而黃老師發(fā)現(xiàn)了,“我們”不僅說明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家”,也“有一種親切感”,且可以在題目后加“感嘆號”以表達這種親切自豪的情感。黃老師借助極為尋常的“我們”二字,引導學生體會其背后所蘊含的意義,不僅訓練了學生對文字敏銳的感受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種以小馭大、舉重若輕的設計實乃奇崛不俗。
這樣的閱讀教學,以語言訓練為本,以學生為本,緊抓“讓學生學語文”這個牛鼻子,不好高騖遠,不旁逸斜出,切實落實“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積累”的閱讀指導思想。黃老師也在他的《我教〈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中指出:“我試圖通過這節(jié)課回答兩個問題:(1)看似簡單的沒東西可教的文本如何挖掘有價值的教學內容;(2)閱讀教學如何開發(fā)文本本身的教學資源而不是簡單化地‘旁征博引來豐富教學內容?!?/p>
【片段二】很語文:淘盡黃沙始見金
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顯著特點?
生:文章除了題目外還有小標題。
師:這些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總結這部分的內容。
師:“總結”這個詞用得似乎不太恰當??偨Y是相對前面的內容而言,如果是領起后面的內容,我們叫——
生:總領。
師:是的。小標題的作用可以是總領或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內容。但有同學閱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有些小標題不能概括一部分的所有內容,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不能概括一部分內容的小標題?
生:有。文章中有一個標題是“他的眼淚”,我認為部分內容有的與“眼淚”無關。
師:哪些內容呢?
生:當這個孩子收到作者的來信時并沒有流淚。
師:大家一起來看這部分內容。我要了解一下大家的想法和意見。同意這位同學意見的請舉手。
(部分學生舉手)
師:不同意這位同學的請舉手,我們請一位說說你們的理由。
(部分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還是同眼淚有關系的。那個男孩看完信后跑進洗手間用毛巾捂住臉,是不想讓別人看見他流淚,他認為流淚是一種屈辱。
師:“男兒有淚不輕彈”,看來這部分內容還是同眼淚有關系的。應該說,本文的小標題,還是都能概括每部分內容的。同學們思考一下,小標題的作用,僅僅是概括一部分的內容嗎?
生1:還可以使結構層次更清楚。
生2:吸引讀者。
生3:使文章更生動。
師:本文中人物的語言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下面請同學們從文章的每一部分內容中找出一句你認為最合適的人物語言作為標題。
【賞析】閱讀這個片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者對文章小標題的解析交織著很多的“語文點”:1.文中有個小標題叫做“他的眼淚”,這個標題與這一部分的內容相關嗎?2.文中小標題有何作用?3.以人物典型的語言為小標題來替換原來的小標題。4.比較兩種小標題的不同效果。在整節(jié)課中,類似的“語文點”還有:題目中“我們”為什么不說“我”;結合文中人物的言行,歸納“我們家的男子漢”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對“男子漢”的理解;“這是一個男孩子,這是一個男人”“這真是比任何文學還要文學,任何藝術還要藝術”這些句子的理解。
概括起來,在這些“語文點”中,核心的是三點:對句子含義的揣摩,小標題的替換與品析,對“男子漢精神”的理解。由此可見,教者對文章在教學立場上的理解與處理,是“淘盡黃沙”始見“語文之金”的,他剔除了許多可以由本文生成的所謂教學內容而緊扣“語文”,這正體現(xiàn)了黃厚江老師“把語文當語文教,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的“本色語文”的特點。說黃老師的課“很語文”,這是對當下游離語文的一種叩問與追魂。說黃老師的課“淘盡黃沙始見金”,是說他的課“淘盡”一味地借題發(fā)揮,拓展延伸,“淘盡”課堂教學中的“非語文”的侵占,“淘盡”對課文內容的不當取舍,在教學過程中見“讓學生學習語文”之“金”。
【片段三】很人文:潤物細無聲
師:“我們家的男子漢”身上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
生1:堅強,男人都比較堅強。
生2:理智。
生3:獨立,男子漢不能依靠別人。
生4:我認為理智最重要,他能改變你不夠堅強和獨立的缺點。
師:如果一個男子漢光是堅強和勇敢,不理智那也不行,甚至很可怕。
生:沒有理智的強人可能會成為草莽英雄。
師:對,所以相比之下老師也認為理智最重要。學了這篇課文,大家對男子漢應該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位。請大家拿出一張紙,寫上一句話,說出你心目中的男子漢應該是怎么樣的,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也可以是自己的話,語言可以生動形象,也可以富有哲理。
(學生在紙上構思書寫,然后交流。)
生:男子漢不流淚,不喊疼。
師:雖然通俗,但很具體,很形象。
生:理智第一,能干第二,堅強第三,獨立第四。理智與能干并肩,堅強與獨立同行。
師:結構工整,富有詩意,也很有哲理。
生:男子漢是家中的頂梁柱。
師:男子漢不僅是家中的頂梁柱,而且是民族的頂梁柱。用了比喻,很好。
生:男子漢的胸懷寬如海。
師:非常好。老師最不喜歡小肚雞腸的男孩子。
生:男子漢,不蠻干。
師:精巧,有意思。同學們寫得都很好,就不再一一交流了,大家課后可以繼續(xù)交換看法。
師:有位同學根據(jù)這篇課文的內容,寫了一首小詩《小小男子漢宣言》,既能概括課文的內容,也能表達同學們的心聲?,F(xiàn)在,老師把小詩中的一些內容空了下來,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容看怎么填。
(學生嘗試填寫并交流)
師:現(xiàn)在老師公布答案,看看大家和那位同學想的是不是一樣。(展示投影:小小男子漢宣言
我是一個男子漢/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是一個男子漢/男兒有淚不輕彈/我是一個男子漢/ 男子漢不怕有困難/我是一個男子漢/生活的挑戰(zhàn)敢直面/我是一個男子漢/生活的責任我承擔)
師:下面請大家齊讀這首小詩,注意讀出男子漢的氣概。
(學生齊讀)
【賞析】“很語文”“是不影響”“很人文的”。黃老師的課在“很語文”的同時也“很人文”,但這種人文是以語文訓練為載體的,是以潤物細無聲為方式的,是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宗旨的,絕沒有為了人文而人文。
學生學習《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一定要領會“男子漢“的含義以及體會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男子漢”心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文性”。這是一個必須落實的任務。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文本的這個內涵?黃厚江老師以他的課堂實踐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很好例證。一方面讓學生結合課文領悟了男子漢的特點,在言語表達、詞語選擇以及朗讀中,心理被影射了男子漢的“理智”“能干”“堅強”與“獨立”;一方面,學生言語表達能力與語言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與提升。這樣的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言語能力與思想認識在語文課堂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提升,從而也切實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從黃厚江老師的《我們家的男子漢》的教學中不難領會到他“本色語文”的真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