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賢
化學的特點是知識點多、內容分散,學生學會了新知識,忘了舊知識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通過經(jīng)常復習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使知識不斷“升級”。
一、打牢基礎知識的“底座”
“做”——讓學生把過去學習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默寫的方式總結在導學提綱上,目的是讓這些知識點在學生的記憶中保留更長的時間,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漏洞。
“學”——不會做的基礎知識就要通過“學”而獲得。學的方式有,查找教科書、課堂筆記或其他資料中相關的知識,無法查找的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時,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辯論,最后形成共識,以便補充各自知識的漏洞。
“問”——學生在“做、學”的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發(fā)問,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選一名發(fā)言人,把本小組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也可以由學生獨立發(fā)問,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其他小組的學生回答,學生不能解決的則由教師解答。
二、構建知識網(wǎng)絡
1.通過發(fā)散思維增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這一知識模塊的復習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質凝、討論,師生共同完成知識網(wǎng)絡建構(如下圖),使學生在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過程中知道為什么要學、怎樣學,還知道了這些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些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達到知識由“多”到“少”的升華。
2.通過類比思維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生在復習“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的反應后,可以把這一知識點延伸為:CO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金屬單質和二氧化碳。這樣一來,學生還可以根據(jù)這一知識點,方便地寫出:氧化鐵與一氧化碳的反應、氧化亞鐵與一氧化碳的反應、四氧化三鐵與一氧化碳的反應等。這樣做不僅知識鏈得以延長,還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典型例題引路,升級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典型例題的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明白這些綜合性的例題是由哪些基礎知識組成的,是通過什么方式緊密相連的,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例:含有相等質量氧元素的CO和CO[2]兩種物質的質量比是多少?
分析:根據(jù)化學式表示的意義,此計算題中到底用到哪些數(shù),要看下面的兩個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CO(整體)C(部分1)O(部分2)]
(2)CO2[(整體)C(部分1)O(部分2)]
在這兩個體系中,根據(jù)“整體的質量=部分的質量÷部分占整體的質量分數(shù)”這一關系,只要知道了體系中氧元素的質量,整體的質量自然可以求得;而題目中僅已知兩種含氧物質中的氧元素的質量相等??梢园蜒踉氐馁|量看作單位“1”或設它為M等。則有:[一氧化碳的質量二氧化碳的質量=一氧化碳中氧的質量÷一氧化碳中氧的質量分數(shù)二氧化碳中氧的質量÷二氧化碳中氧的質量分數(shù)=1÷1628×100%1÷3244×100%=14:11]
思路打開后,不同的學生還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例如,設一氧化碳的質量為X,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根據(jù)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兩種化學物質中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列二元一次方程:
X×(16/28×100%)=Y×(32/44×100%)
[XY=32/44×100%16/28×100%]=14:11
(作者單位:棗陽市第三中學)
責任編輯 林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