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認識保護“兩關”文化 傳承創(chuàng)新華夏文明

2015-10-28 04:01潘竟虎潘發(fā)俊
克拉瑪依學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考證玉門關嘉峪關

潘竟虎+潘發(fā)俊

摘 要: 新嘉峪山石關是西漢玉門關、絲綢之路的塞門,西域道的起點。東漢西遷敦煌,隋唐又遷瓜州,明代回歸嘉峪山,改名嘉峪關。兩關地望、變遷、遺址、文化含義等一系列問題有重大的研究價值,在文獻考證的基礎上對此進行挖掘、“詮釋”、深化認知,對于絲路文化建設與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是亟須也是必要的。

關鍵詞: 玉門關;嘉峪關;絲綢之路;考證;絲路文化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3.01

一、 “兩關”地望考

1.嘉峪和嘉峪山

東西方交通要道——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擠壓褶皺形成的溝槽狀地峽,南依雪山,北臨沙漠,東西長1 120 千米,南北寬窄不一,最窄處在嘉峪?!凹斡冢ň迫┏俏髌呤?,即古之玉石山”[1] 54,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隘口寬10 千米,可通行地段只有數(shù)公里,古代驛道、當代公路、鐵路、高鐵、光纜和輸電、油、氣管線都從這里通過。嘉峪兩側的山體稱為嘉峪山,“嘉峪山在州西七十里,山之西麓即嘉峪關,一名玉石山,下有九眼泉”[1] 44-45。嘉峪南山是祁連山系的一支,俗稱文殊山;嘉峪北山是走廊北山向南突出的山體,由黑色硯石構成,俗稱黑山。東漢以后玉石山因山中金礦改名金山,元朝又改稱嘉峪山,嘉峪南山西端和嘉峪北山東端之間的隘口就是嘉峪。

嘉峪有一條內(nèi)陸河,漢名呼蠶水,唐名金河,今名討賴河,酒泉人稱北大河,發(fā)源于祁連山,通過嘉峪切穿北山,沖積形成酒泉綠洲和金塔綠洲。嘉峪向北7.5 千米有一道石峽,東西長10 千米,是漢唐交通故道。此道從酒泉出北門過北大河,經(jīng)果園鎮(zhèn)、花城湖、新城湖轉(zhuǎn)西,經(jīng)野麻灣、斷山口至石峽東口,穿越石峽,經(jīng)大草灘(水庫)、二草灘、黑山湖、紅柳溝西去。古人不走開闊的嘉峪而走狹窄的石峽,因為嘉峪內(nèi)外是戈壁,而石峽內(nèi)外一路水草,便于人畜步行。

2.嘉峪山“兩關”

嘉峪山有兩座古關遺址,一是嘉峪關,一是石關。嘉峪關名聞遐邇,方志記載詳細,遺跡保存完好,政府投入巨資維修,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文學作品亦卷帙浩繁。石峽東口石關的歷史更遠、內(nèi)涵更深、價值更大,卻鮮有人問津?!笆P兒口在嘉峪關西北,去(酒泉)城七十五里?!盵1]216明筑石峽堡置石關兒營,清置黃草營,石關顯然不是明、清的關隘,也不是宋、元關隘。岑參《贈酒泉韓太守》詩曰:“酒泉西望玉關道,千山萬磧皆白草?!眴T半千《隴頭水》詩曰:“路出金河道,山連玉塞門?!绷儆埂墩魅嗽埂吩娫唬骸皻q歲金河復玉關,年年馬策與刀環(huán)?!北R照鄰《關山月》詩曰:“影移金岫北,光斷玉門前?!本迫魍挠耜P道,就是通往金山的金河道,唐金山尚無嘉峪關,只有一座石關,可見石關就是玉門關。唐初道宣著《釋迦方志》記:“從鄯州東行百余里,又北出六百余里至涼州,東去京師二千里。從涼州而西少北四百七十里至甘州,又西四百里至肅州,又西少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門關,關在南北山間。又西減四百里至瓜州,西南入磧?nèi)倮镏辽持??!盵2]10各地位置明確,玉門關地形逼真,前置故字與唐玉門關區(qū)別,從而確認嘉峪山石關是漢玉門關。

3.嘉峪山玉門關

《史記》卷123《大宛列傳》第63記: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兵下河西,開辟了絲綢之路。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矣?!盵3]3171-3172這是《史記》、也是正史第一次出現(xiàn)玉門關。匈奴退出后河西地空無人,被匈奴驅(qū)逐到西域的月氏和烏孫又不愿返回河西,元鼎二年絲路已通,西漢只好緊急移民,置酒泉郡為絲路前沿基地。又從令居向西修長城為絲路保障,元封四年修到酒泉和玉門關。酒玉長城名為酒泉塞,沿北山修到玉石山,又沿玉石山向南修到祁連山,名為玉石障。酒泉塞和玉石障是酒泉郡早期的北境和西境,也是西漢當時的邊境。“關、境上門也”,[4]86玉門關只能初置于玉石山,不可能在敦煌,其時酒泉塞外的金塔綠洲和玉石障外的玉門綠洲、敦煌綠洲尚未移民,沒有郡縣。《史記·大宛列傳》又記:太初元年(前104年)李廣利首伐大宛失利,次年還至敦煌,要求罷兵,“天子聞之大怒,而使遮玉門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貳師恐,因留敦煌”[3]3174。這里明言玉門關在敦煌以東。兩漢“三史”對玉石山玉門關的記載不少于13次。

4.爭議中的玉門關

1907年斯坦因[5]11聲稱在敦煌發(fā)現(xiàn)了漢玉門關,隨后,玉門關西遷說、東遷說、敦煌說等相繼見諸文獻。20世紀80年代后,敦煌說逐漸成為主流觀點,但有學者[6]62-66 [7]40-42認為玉門關始于敦煌以東,也有人[8] 103 [9]1-13認為始于敦煌。2000年筆者提出玉門關始于嘉峪山石關,[10]19之后多次發(fā)文論證。[11]10-13 [12] 59-64 [13] 3-10玉門關是絲綢之路的塞門,隨絲路的存亡而存亡,五代宋初河西戰(zhàn)亂,絲路不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唐玉門關消亡后,嘉峪山的故玉門關無虞故今混淆,五代宋初的文獻省去故字直呼玉門關,作地名使用而已,“五代宋初玉門關”應不存在。

玉門關始于敦煌的另一個重要依據(jù)是對敦煌漢簡的誤解,如小方盤域出土的“酒泉玉門都尉護眾侯畸”等簡。敦煌置郡前期,防備仍由酒泉郡管轄。[14]49于是調(diào)遣酒泉玉門都尉治陽關,酒泉宜禾都尉治昆侖塞(瓜州北境),酒泉中部都尉治中部障(敦煌北境),敦煌郡出現(xiàn)三個酒泉都尉,司馬遷合記為“敦煌置酒泉都尉”[3]3179。小方盤城并非西漢玉門關,而是戍守陽關的“酒泉玉門都尉”下屬的“護眾侯”名“畸”的治所。玉門關地望之爭歷時一百多年,歧見很多。

二、 “兩關”變遷考

1.西漢玉門關和陽關

《史記·大宛列傳》記: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西北國初通于漢矣……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3]2694此前西域道不通,不可能置關。元封四年“酒泉列亭障至玉門”[3]3171,此時玉門關已經(jīng)存在。按照歷史慣例,置邊郡的同時置邊關,所以元鼎二年(前115年)初置玉門關,為西疆邊關、絲路塞門、西域道起點。陽關位于龍勒(壽昌)縣城西六里,即今敦煌西南70千米南湖鄉(xiāng)北工村古城西面的古董灘,在敦敦山之南,故名陽關。伐宛戰(zhàn)爭開發(fā)了敦煌,西漢邊境推進到敦煌以西,敦煌置都尉始于天漢二年,間接說明置敦煌郡設陽關的時間是天漢二年(前99年)。[15] 44-46“時漢獨護南道”,陽關為南道起點。新置的敦煌郡人口稀少,只有三萬,陽關地勢開闊,設防困難,所以玉石山玉門關繼續(xù)保留,為陽關后距,陽關為玉門關前哨。《后漢書·光武帝紀》記:建武二十二年(46年)“詔罷諸邊郡亭侯吏卒”[16]1648,陽關廢棄,防線后撤,玉石山玉門關再度成為邊關。又記:“十七年夏復出玉門擊西域”,傳記李賢注云:“玉門,關名,屬敦煌郡,在今沙州。臣賢按酒泉又有玉門縣。據(jù)《東觀集》曰‘至敦煌,明記玉門關也”。[16]704永平十七年(74年)玉門關還在酒泉玉石山,76年(建初元年)已在敦煌,所以西遷時間是永平十八年(75年)。西漢玉門關歷時190年,陽關歷時145年。

2.東漢魏晉北朝玉門關

永平十六年竇固進兵,班超出使,收復了西域。次年降車師,置都護,北疆歸漢。東漢于是把新開的天山北路稱為北道,原西漢北道改稱中道,三道“總湊敦煌”[16]190,需要恢復邊關。陽關原為南道而置,位置偏南,中道北道通關不便,需要北移;玉石山已為內(nèi)地,玉門關需要西遷,于是“兩關”合一,在敦煌西北90 千米小方盤城置東漢玉門關,為南中北三道的共同起點,南涉鄯善為南道,西達高昌為中道,北通伊吾為北道,位置適中。這里原是駐守陽關的玉門都尉下屬一個侯官治所,現(xiàn)在王車易位,在東面道上筑河倉城(大方盤城)為玉門都尉治所,小方盤城為玉門關侯治所,關口在西面的馬圈灣,地面建筑已毀。東漢沒有恢復陽關,“兩關”僅距60 千米,在這么短的邊境上設置兩個邊關,并立兩個口岸,不可思議。東漢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上疏“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16]1580,玉門關已在敦煌,陽關已不存在。《后漢書·西域傳》記:“自敦煌西出玉門,陽關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盵16]2926出玉門關,南涉鄯善,北通伊吾,陽關指代方向,不是關口。

3.隋唐玉門關

唐瓜州也稱晉昌郡,有時合稱瓜州晉昌郡,位于今瓜州縣東南80千米鎖陽城。晉昌縣是瓜州晉昌郡下屬的一個縣。因為敦煌三道沙漠化、沙塵暴日增,東漢以后新辟瓜州向西北直通伊吾的莫賀延磧道,后來與漢北道和貝加爾湖至歐洲的草原路貫通,發(fā)展成為隋唐新北道。新北道需要塞門,于是曹魏在瓜州北界置伊吾縣(不在伊吾)。西晉伊吾縣有伊吾都尉,有伊吾關。唐為晉昌縣。清筑雙塔堡,南距瓜州34千米。大業(yè)五年隋破吐谷渾,占據(jù)伊吾的土屯設“獻地千里”,時斷時續(xù)的新北道暢通。《隋書·西突厥傳》記:大業(yè)六年裴矩將西突厥可汗之母“馳之玉門關晉昌城”[17]1873??梢娪耖T關是大業(yè)五年(609年)東遷瓜州晉昌縣的。唐玉門關是晉昌縣東門外20步葫蘆河上的一座橋。天寶十五年(755年)安史作亂,吐蕃占據(jù)河西,絲綢之路中斷,唐玉門關消亡,歷時146年。

4.明嘉峪關

唐以后河西強權割據(jù),戰(zhàn)亂連年,絲路中斷500多年。13世紀蒙古崛起,征服亞歐大陸,再開絲綢之路,修驛道、建驛站,但是沒有恢復玉門關,因為4個蒙古汗國覆蓋亞歐,無須設關。嘉峪山第三次成為西疆邊境,長達三百多年。明代絲路需要恢復玉門關,但玉石山早已改名嘉峪山,玉關已改名石關,洪武五年(1372年)只好另置新關,改名嘉峪關,為明代絲路過境的大門、西域道起點、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海關,對外開放122年。

弘治七年(1494年)“吐魯番叛,閉嘉峪關,絕西域貢”[1]218。延續(xù)了1 609年的絲綢之路徹底衰落。嘉峪關沒有隨之消亡,而是變身為軍事防御邊關,開始大修長城。從弘治八年修嘉峪關大樓到萬歷四十四年筑野麻灣堡,耗時121年,建成了關城雄偉、長城牢固、營堡棋布、峰堠林立的天下雄關。弘治七年之后的3個世紀,明清王朝閉關絕貢,鎖國自守,實行海禁,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皆廢,世界第一大經(jīng)濟體錯失工業(yè)革命良機,由盛而衰,然后是受人欺辱的2個世紀。21世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嘉峪關又成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上的重鎮(zhèn)。

三、 “兩關”遺址考

1.關口和關城

根據(jù)《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收錄之《高居誨使于闐記》記載:“至肅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門關,又(另一條路)西百里出玉門關,經(jīng)吐蕃界。”[18]917從酒泉出玉門有兩條路:依北山西行的玉關道出玉門關山口,依南山西行的玉關南道出天門關河口,所以玉門關有兩個關口,共用一座關城(圖1)。玉山之門玉門關今名石關,石門周匝,石峽20里,眾泉北流經(jīng)斷山口河入花海。[19]1311天山(即今之祁連山)之門天門關今名天生橋,谷深橋險,烽燧靖邊。玉門關城安遠寨,位于嘉峪關市區(qū)安遠溝村賈家莊,西至玉石障10千米,北至酒泉塞15千米,南臨雪山河水,西北玉門關,西南天門關。《肅州志》記:“安遠寨,城西四十里,內(nèi)無居民?!盵1]40嘉峪關的關口、關城和長城三位一體。嘉靖年修西長城時斬斷了天門關,萬歷年修此長城時封堵了玉門關,只留關城西羅城的嘉峪關門,為出入嘉峪關的唯一關口。

<E:\liull\克拉瑪依學刊201503\3-1.tif>

圖1 “兩關”位置示意圖

2.玉石障和西長城

玉石障第一亭在玉門關南山坡頂上,東面山腰是西長城頭墩。第二亭在山南麓,第三亭在2.5千米處,烽燧保存完好,塢跡清晰,東面正對西長城北二墩。5千米以南為農(nóng)田、嘉峪關城、過境的鐵路公路及管線,亭障無存。10千米以南再現(xiàn)山壕,止于15千米討賴河北岸懸崖。第一亭和第二亭之間依山勢劈崖榨為障,其余都開挖壕塹為障,殘口寬9.8米,殘底寬3.5米,殘深2.1米。“西長城,即嘉峪關南北延長而西向之長城也,(玉石障)古時遺跡頃圮……南起討賴河,北盡石關兒,共長三十里。”[1]214

3.酒泉塞和北長城

“兩關”的北翼防線是酒泉塞和北長城。玉門關西北25千米的花海鄉(xiāng)有5.5千米漢長城遺跡。玉門關東北5千米的斷山口東崗上有一座烽燧,是明代利用漢亭殘體修成的墩臺。酒泉東北臨水鄉(xiāng)至高臺縣羅城鄉(xiāng)有漢長城墻垣1.5千米、壕塹28千米。把三地亭障連成一線,便是元封四年“酒泉列亭障至玉門”的酒泉塞?!氨遍L城,即在肅州北三十里之長城邊”,[1]215位于酒泉塞內(nèi)側,隆慶萬歷年間重修,西起嘉峪關北邊墻新腰墩,東止肅州界牌墩,邊墻70千米,山壕14千米。

4.險山塞河

“兩關”南冀“以邊山險,因河為塞”。[1]215祁連山“嵯峨萬” [1]215,討賴河峽谷兩岸垂直,谷深80~110米,是南翼天然防線。

四、 “兩關”文化考

1.玉山文化和嘉峪山文化

《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記:“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盵20]218從玉山之門至玉山腹地已發(fā)現(xiàn)152幅巖畫,始于新石器時代,跨越盤古、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唐。早期作品反映狩獵經(jīng)濟和生殖崇拜,中期是畜牧經(jīng)濟和圖騰崇拜,晚期是宗教畫。

嘉峪南山的文殊寺古建筑群建于北朝至明清各代,1956年普查有建筑物3 600余座、72余院、石窟10余處。建在奇峰異巒上,檐牙精致、雕梁畫棟,工藝精湛細膩,巧奪天工、壯觀玄妙,堪稱奇觀。嘉峪山還有金河玉關、嘉峪石硯、嘉峪晴煙、峪泉活水、關限華夷等勝跡。

2.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

橫跨亞歐7 000 千米、縱貫歷史1 609年的絲綢之路,始于嘉峪山玉門關,終于“閉嘉峪關”【1】218。中國有數(shù)十座古關,大都是軍事防御邊關,通商在此,唯嘉峪山“兩關”面對廣闊的西方世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國際商貿(mào)海關。歷史上有15個王朝修過長城,修到嘉峪山的只有漢長城和明長城,它們是兩種長城類型的代表。漢長城和玉門關是絲綢之路的基礎設施:亭是大漠中的路標,就像大海中的燈塔;也是路站,多建在水草處;也是通訊線,有事烽火報警;障是“遮虜”的路障,關寨建在障內(nèi)道上。而明代關城在長城線上。閉關后的嘉峪關和明長城是閉關鎖國的防御工事。關城樓高墻固,設施齊全,層層布防,樹碑“天下雄關”,掛匾“天下第一雄關”。正面和右翼長城99千米,南翼以山河為塞,沿邊、境外、腹里有營堡10座、墩臺265座,駐軍設防,日夜守望,是一個布局科學、規(guī)模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號稱“中外巨防”。

3.漢唐盛世的地下畫廊

玉門關和酒泉之間的新城鄉(xiāng)和果園鄉(xiāng)有2 000多座漢魏晉唐墓葬,已挖掘18座,出土700余幅磚畫和絲束等物,涉及氣候、民族、經(jīng)濟、文化、軍事、政治,描畫了民富物庶、甲于內(nèi)郡、人煙樸地桑柘稠的景象,堪稱漢唐盛世的史畫長卷,玉關道上的地下畫廊,只是墓葬群的冰山一角。

4.保護“兩關”文化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同意支持甘肅省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平臺。甘肅省也提出了以絲綢之路文化發(fā)展帶和河西走廊文化生態(tài)區(qū)為核心的戰(zhàn)略布局?!皟申P”文化是集敦煌文化、長城文化、絲綢之路文化、石窟文化、簡牘文化、民族文化、邊塞軍旅文化以及現(xiàn)代工業(yè)和科技文化等為一體的河西走廊生態(tài)文化的重要載體。玉山文化展示早期的華夏文明,絲路文化是華夏文明走向鼎盛的表現(xiàn)。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文殊山佛道儒“三教”的建筑群反映絲路商旅的信仰,毀于“大躍進”和“文革”。還有反映守關將士信仰的關帝廟,“文革”初期關城管理者接受筆者建議,筑高墻封堵了關帝廟,躲過了浩劫,而今卻毀于今人之手,實在令人嗟嘆。玉門關隱姓埋名960多年,也沒有幸免于難,如玉石障南段山壕毀于旅游開發(fā)的推土機下。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的提出,是保護“兩關”的機遇。保護的前提是認識玉門關,目前學術研究已經(jīng)明確,而政府層面的認同與否決定著“兩關”的命運。

參考文獻:

[1]黃文煒.重修肅州新志[M].酒泉:酒泉市博物館,1984.

[2]道宣.釋迦方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3.

[4]徐堅.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奧里爾·斯坦因.西域探險考察大系:斯坦因西域考古記[M].向達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6]侯曉星.西漢玉門關遺址質(zhì)疑[J].寧夏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2).

[7]侯玉臣.漢玉門關與西域南北道[J].甘肅社會科學,2002(1).

[8]李并成.東漢中期至宋初新舊玉門關并用考[J].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2003(4).

[9]李正宇.新玉門關考[J].敦煌研究,1997(5).

[10]潘發(fā)俊.嘉峪史話[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11]潘發(fā)俊,潘竟虎.西漢玉門關地理位置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2).

[12]潘竟虎,潘發(fā)俊.漢玉門關地理位置再考[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4).

[13]潘竟虎,潘發(fā)俊.西域道“四路五關”考略[J].克拉瑪依學刊,2014(3).

[14]趙評春.西漢玉門關縣及長城建置時序考[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4(2).

[15]潘發(fā)俊,潘竟虎.玉門關和玉關道[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16]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7]魏徵.隋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8]歐陽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9]樂史,王文楚.太平寰宇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0]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考證玉門關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用鄉(xiāng)愁敲打城門
首屆絲路天使總決賽在嘉峪關舉行
在嘉峪關“吹?!?/a>
涼州詞
涼州詞
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保障體系
蕪湖《商務日報》檔案之發(fā)現(xiàn)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yè)改革與實踐研究
玉門關歷史變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