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興,楊勇,溫欣,胡橋,蔣燕,牛萬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氣廠,陜西靖邊718500)
凈化吸收塔差壓與處理氣量選擇的探究
蔡之興,楊勇,溫欣,胡橋,蔣燕,牛萬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氣廠,陜西靖邊718500)
為了脫除天然氣中二氧化碳、硫化氫,凈化廠通常采用MDEA的水溶液與天然氣在吸收塔中逆流接觸。檢修結(jié)束投入使用的吸收塔氣液接觸良好,塔體差壓較低,幾乎不會發(fā)生攔液狀況。但是隨著裝置的運行,在未改變工況的情況下吸收塔的差壓會逐漸上升,攔液次數(shù)也逐漸增多。本文通過對吸收塔塔板受雜質(zhì)堵塞的不同狀況對塔盤壓降進行計算,分析了造成差壓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塔體差壓與異常差壓下吸收塔最優(yōu)處理氣量計算方法。通過天然氣處理氣量的優(yōu)選,從而減少吸收塔攔液次數(shù)的發(fā)生,確保天然氣脫硫脫碳的質(zhì)量。
差壓;塔盤降;處理氣量
為了脫除天然氣中二氧化碳、硫化氫,凈化廠通常采用MDEA的水溶液與天然氣在吸收塔中逆相接觸。檢修結(jié)束投入使用的吸收塔氣液接觸良好,塔體差壓較低,幾乎不會發(fā)生攔液狀況。但是隨著裝置的運行,在未改變工況的情況下吸收塔的差壓會逐漸上升,攔液次數(shù)也逐漸增多。本文以采氣一廠第二凈化廠Ⅱ#凈化裝置脫硫塔為基礎(chǔ)進行模型的建立。
1.1正常運行下的吸收塔差壓計算
對于滿負荷工況條件下的吸收塔(C-1101)進行塔盤壓降計算,該吸收塔共設(shè)有18層CJST高效塔盤,相關(guān)物性參數(shù)(見表1)。
1.1.1天然氣密度計算原料氣進氣壓力P為5.00 MPa,及原料氣進氣組成CH4和CO2體積分?jǐn)?shù)(分別為93.810%和5.321%)計算原料氣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為M=17.351。T取氣體進塔平均溫度10℃。應(yīng)用式PM= ρRT計算氣體密度。
1.1.2MDEA配方溶液密度計算第二凈化廠MDEA配方溶液濃度控制在40%左右。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天然氣研究院依據(jù)測定數(shù)據(jù)回歸的計算公式為:
1.1.3氣體孔速計算裝置滿負荷運行時,處理氣量為375×104m3/d(標(biāo)況),換算為5.0 MPa工作狀況下的氣量為7.630 7×104m3/d(0.883 1 m3/s)。
CJST塔盤罩帽孔徑為d=10 mm,開孔面為2個,面開孔數(shù)為13,單罩總開孔數(shù)為156個,每層塔盤罩帽為36個。
開孔面積A0為:
1.1.4塔盤壓降計算干板壓降:
溢流堰高:hw=0.025 m
堰上液流高度:
表1 MDEA吸收塔的相關(guān)物性參數(shù)
式中:E為液流收縮系數(shù),E=1.035;LS為液相體積流量,m3/s;lw為溢流堰長度,m。氣體通過上層清液阻力:
濕板壓降:hp=hd+0.8hL
綜上:脫硫塔的總壓降(見表2)。
表2 脫硫塔壓降表
2014.7.1起Ⅱ#凈化裝置脫硫塔運行之后,在平均處理氣量370×104m3/d,脫硫溶液75 kg/h,從14層進液的狀況下,平均差壓在10.81 kPa。與計算塔盤壓降值相吻合。
1.2CJST塔盤上限氣速計算
1.2.1CJST塔盤性能負荷圖
1.2.1.1霧沫夾帶線CJST塔盤的霧沫夾帶線按泛點率80%計算,整理后方程:
1.2.1.2液泛線經(jīng)計算液泛線如下:
1.2.1.3液相負荷上限線取Q=5 s作為液體在降液管中停留時間的下限,則有:
1.2.1.5液相負荷下限線取堰上液層高度為how= 0.006 m作為液相負荷的下限條件:
計算出LS的下限值:
根據(jù)霧沫夾帶線、液泛線、液相負荷上、下限線、漏液線,繪制CJST塔盤性能負荷圖,并標(biāo)出操作點、畫操作線,得出氣、液操作范圍(見圖1)。
圖1 CJST-塔盤性能負荷圖
氣液操作范圍:(1)脫硫塔改造后的最小液相負荷為5 m3/h;(2)最大液相負荷為147 m3/h;(3)脫硫塔最小氣相負荷為152×104m3/d;(4)受霧沫夾帶影響,脫硫塔最大氣相負荷為479×104m3/d。
1.2.2CJST塔盤的上限氣速根據(jù)霧沫夾帶的影響,脫硫塔最大氣量負荷為479×104m3/d。則在天然氣壓力5.0 MPa、原料氣溫度20℃工況條件下,脫硫塔氣象負荷為10.210 7×104m3/d,上限氣速計算為:
由上式計算結(jié)果可得,在塔盤氣速達到2.681 m/s以上時,由于過快的氣速,而導(dǎo)致嚴(yán)重霧沫夾帶的發(fā)生,進而引發(fā)液泛的發(fā)生。
經(jīng)過計算:在處理氣量為300×104m3/d、原料氣壓力為5.0 MPa、循環(huán)量為75 m3/h的工況下,脫硫塔的差壓值在9.44 kPa。查找歷史生產(chǎn)數(shù)據(jù)得到2014年10月21日,Ⅱ#凈化裝置區(qū)在處理氣量為304×104m3/d、原料氣壓力為5.03 MPa、循環(huán)量為77 m3/h的工況下,脫硫塔差壓為8.49 kPa。理論計算值與實際生產(chǎn)值相差很小。
但是,Ⅱ#凈化裝置區(qū)2014年4月在處理氣量為300×104m3/d的工況下,脫硫塔差壓卻恒定在20 kPa上下穩(wěn)幅波動,與新投運的裝置差壓或理論差壓嚴(yán)重不符,達到了正常生產(chǎn)差壓的2倍。2014年5月31日對Ⅱ#凈化裝置區(qū)停車檢修時發(fā)現(xiàn)吸收塔1~9層塔盤及帽罩被黑色污泥覆蓋,1~5層帽罩氣孔堵塞嚴(yán)重,由于污泥堵塞塔盤與氣孔,縮小了氣體通過的孔徑,從而增大了流速。根據(jù)不同塔板的堵塞狀況對天然氣的氣速,塔板差壓進行了校核。
表3 計算參數(shù)表
表4 塔板差壓計算表
圖2 塔板氣速分布圖
2.1塔板壓降、氣速計算
處理氣量為300×104m3/d、原料氣壓力為5.0 MPa、循環(huán)量為75 m3/h的,同時對實際CJST塔盤孔徑根據(jù)污泥覆蓋的多少引入系數(shù)α(α∈[0,1])。孔徑:d0=10 mm,實際孔徑dn=αnd0,塔盤孔數(shù)N=5 616。
氣體體積流量VS=6.395×104m3/d(0.740 1 m3/s)
2.2塔板氣速分析
塔板氣速分布統(tǒng)計(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第1層至第9層塔板氣速都超過霧沫夾帶的上限氣速2.68 m/s。尤其是在5層以下,氣速已經(jīng)達到了4 m/s以上。對裝置帶來嚴(yán)重的霧沫夾帶,進而引發(fā)液泛。同時,由于溶液的嚴(yán)重發(fā)泡,而兩者共同作用使得攔液頻繁發(fā)生。
2.3塔板壓降分析
全塔理論壓降=18層塔板計算壓降之和=0.689+ 0.689+0.689+0.708+0.731+0.758+0.876+0.898+0.935+ 1.009+1.104+1.229+1.398+1.635+1.635+1.979+1.979+ 1.979=20.92 kPa。
經(jīng)過計算,全塔理論壓降為20.92 kPa,與實際工況下的19 kPa~23 kPa基本吻合,由表5可以看出,2014年4月至5月脫硫塔第一層塔板的壓降最高1.979 kPa,逐層減少,至18層最低0.689 kPa。
2.4異常差壓下處理氣量優(yōu)選方法的提出
表5 塔板壓降所占總塔體壓降的百分?jǐn)?shù)表
塔板堵塞狀況隨著塔板層數(shù)的增加逐漸減輕,因而塔板的壓降也隨著減小。以表4的計算值得到每層塔板壓降所占總塔體壓降的百分?jǐn)?shù)表5。
處理氣量上限值的計算方法:(1)以表5的壓降比例反推差壓異常狀態(tài)下的單板壓降;(2)根據(jù)每層單板的壓降計算單板有效流通面積;(3)根據(jù)單板有效流通面積與氣量計算單板孔速;(4)對氣速大于嚴(yán)重霧沫夾帶上限氣速的塔盤的有效面積求平均值;(5)用有效面積的平均值與臨界嚴(yán)重霧沫夾帶上限氣速2.68 m/s計算處理氣量上限。
由表4得:第1層~第9層塔盤氣速都超過了臨界嚴(yán)重霧沫夾帶上限氣速2.68 m/s。因此對1~9層塔盤有效通道面積求平均值:
面積=(0.286+0.264+0.242+0.221+0.198+0.176+0.176+ 0.154+0.154+0.154)/9=0.202 m2
按上限氣速計算在平均截面的天然氣流量上限:
0.202×2.68×3 600×24=4.677 3×104m3/d
標(biāo)況下天然氣流量上限為219.42×104m3/d。Ⅱ#凈化裝置吸收塔2013.4.25檢修完成投入使后,用日處理氣量在350×104m3,差壓穩(wěn)定在10 kPa。隨著裝置的逐步運行,脫硫塔的差壓雖然有波動,但在2014年1月之前脫硫塔差壓都在15 kPa以下,裝置運行平穩(wěn)很少出現(xiàn)攔液情況。2014年2月,Ⅱ#凈化裝置的天然氣處理氣量下降至300×104m3,但脫硫塔差壓卻依然穩(wěn)步上升,逐漸增長至24 kPa,日平均攔液3次。此時表明吸收塔差壓有了很明顯的偏差,說明塔盤的有效流通面積減少,塔板氣速增大,從而導(dǎo)致了塔板壓降的升高。從2月至4月日處理氣量都在300×104m3,循環(huán)量在75 m3/h,吸收塔差壓穩(wěn)步在22 kPa~24 kPa,日攔液4次。
通過吸收塔處理氣量優(yōu)化方法計算得到在該工況下的天然氣流量上限為219.42×104m3/d。2014年5月,當(dāng)Ⅱ#凈化裝置吸收塔氣量下降至207×104m3/d時,吸收塔的差壓降低至15.6 kPa,同時,吸收塔攔液次數(shù)也減少至1次/天。可得出,將氣量控制在計算所得上限氣量值以下時,可以極大的降低吸收塔的壓降,同時減少攔液的頻次。
本文通過分析天然氣凈化吸收塔在塔體差壓異常的原因,提出吸收塔在差壓異常狀態(tài)下的處理氣量上限計算方法,并通過實際生產(chǎn)的氣量調(diào)配驗證了該計算方法的可靠性。
4.1正常生產(chǎn)時的吸收塔壓降計算:
(2)根據(jù)塔板層數(shù)與濕板壓降計算塔體理論壓降。
4.2吸收塔差壓異常的判斷與處理氣量上限值的計算方法
(1)將實際吸收塔差壓值與理論計算值進行比對。
(2)當(dāng)實際值遠遠大于理論值時,以表5的壓降比例反推差壓異常狀態(tài)下的每層單板壓降。
(3)根據(jù)每層單板的壓降計算單板有效流通面積。
(4)根據(jù)單板有效流通面積與氣量計算單板孔速。
(5)對氣速大于嚴(yán)重霧沫夾帶上限氣速的塔盤的有效面積求平均值。
(6)用有效面積的平均值與臨界嚴(yán)重霧沫夾帶上限氣速計算處理氣量上限。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7.029
TE962
A
1673-5285(2015)07-0121-05
201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