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建軍
摘 要:教育教學工作面向每一個學生,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成就。這是當代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但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依然存在。為了全面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語文教師就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幫助學困生重拾信心,在語文學習中有所收獲。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策略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硬件在不斷充實,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也在不斷進步。但是,由于一些主觀原因或者客觀原因,學困生依然存在。這些學困生可能對自己的信心不足,課上不踴躍回答問題,或者語文基礎薄弱,語文素質(zhì)較差。因此,他們可能就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多負面影響,不利于今后的語文學習。而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喜愛語文,讓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有所收獲,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和教學目標。因此,本文將從學困生的成因入手,探討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學困生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人數(shù)并不多,但是對于提高初中語文的整體教學質(zhì)量來說,依然是一個較大的阻礙。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主觀原因。初中學生年齡集中在13歲到15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活潑好動,對一切事物的感知往往憑借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我們知道,語文是一門說理性較強,文字較多的學科。學生可能不喜歡這樣的學科,久而久之,對語文失去興趣,不再參與到語文的課堂學習中,從而成為語文學困生。其次,客觀原因。前文提到,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在不斷提高,但是,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往往是語文教師占主導,學生被動地參與,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沉悶無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一些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就很容易成為學困生。
二、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
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就需要語文教師創(chuàng)設愉悅、民主的心理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愉悅、民主的心理環(huán)境,就是指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同時更加側(cè)重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樂于傾聽教師的指導,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回答問題,甚至對一些語文問題提出新的看法。那么,要達到這一目標,初中語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在教學語言上要注意多以鼓勵勸導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討論。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他們表現(xiàn)好要直接肯定和贊美,而表現(xiàn)得不好,教師盡量不要直接對學生進行批評,要恰當?shù)貙W生進行指導,幫學生改正錯誤。其次,在教學活動中以及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中,要多關注學生的性格習慣特點,因材施教。
三、多種方法調(diào)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學科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而學困生由于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從而難以發(fā)現(xiàn)語文的獨特之處。因此,要想轉(zhuǎn)化學困生,就要調(diào)動學困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困生較其他學生可能好奇心更強,更喜歡一些新式的教學方法。那么,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來調(diào)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教學技術(shù)集聲音與影像為一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整個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困生及所有的學生都會被吸引,從而主動進行語文學習。
沒有哪一個學生一開始就是學困生,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教師運用教學的藝術(shù)進行引導和幫助。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中,使學困生樂于學習,就需要更多的教學策略。轉(zhuǎn)化學困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張登志.高效課堂下的語文教學[J].初中新課標,2010(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