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現(xiàn)代教學中廣泛應用微課來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卻鮮有微實驗教學。通過對比分析初中生物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對初中生物實驗進行整改,實施微實驗教學,使實驗趨向于微型化、生活化。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實驗;課堂;研究
學生獲取生物知識離不開生物實驗,生物實驗的實施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近年來,教學活動中興起了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微實驗。微實驗是指以教學需求為根據(jù),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小實驗。微實驗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實驗地點拓寬了,由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對于微實驗的探究,作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創(chuàng)新性觀點:
一、改革學生實驗
相對來說,蘇科版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學生實驗是比較多的,而且很多實驗都是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簡單實驗,完全可以直接做,例如,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但是,還有一部分實驗由于在課堂上不方便取材而比較難做,對這部分實驗要進行改革。例如,驗證食物中是否含維生素C的實驗。維生素C又叫L-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豐富。在氧化還原代謝反應中起調節(jié)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壞血病。正常情況下,維生素C比較敏感,容易被氧化,主要來源是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不同水果、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不同的。在實驗中一般用2,6-二氯吲哚酚鈉鹽來研究維生素C,藥品和實驗器材難以獲得,導致無法在課堂上實驗。教材中是運用碘酒和新鮮豆芽汁進行實驗的,雖然實驗設計得比較巧妙,但是對實驗要點沒達到細化的要求,而且也沒有深入研究維生素C含量不同的影響因素。對于這項實驗,其實學生在家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具體實驗過程為:以黃瓜、草莓、橘子等果汁為實驗材料,用家里的容器來替代實驗室的試管。學生可以根據(jù)使藍色消失消耗的碘酒滴數(shù)來測定哪種果中維生素含量較高。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比較果皮和果肉的維生素C的含量,以及鹽和加熱對維生素含量的影響,做到對驗證食物中是否含維生素C實驗的補充。
二、改進演示實驗
蘇科版生物教材中演示實驗有很多,這類實驗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學習實驗技能的重要案例,經(jīng)過改進后,演示實驗可以巧妙地變?yōu)閷W生實驗。例如,在研究肉湯變質原因的試驗中。教材中的實驗相對來說比較嚴謹,但操作復雜,學生很難在實驗室制鵝頸瓶,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法,比如給一組瓶口加密封塞,另一組不加;把一組瓶子置于空氣中,另一組瓶子密封在塑料袋中。整個實驗學生在家就可以完成。再如制作菌類孢子印的實驗,孢子印是很容易被風吹走的,它的保存至關重要,而課本中沒有講解孢子印保存的方法,這對學生展示實驗成果很不利。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用蛋清保存,或將孢子印置于硬紙上,用保鮮膜密封起來。另外,選取菌類的時候,避免選擇水分過多的、不新鮮的菌類,水漬會影響孢子印的形成;扣在菌蓋外面的杯子選用玻璃杯而不是紙杯,實驗效果更好。
三、創(chuàng)新實驗
要不斷開發(fā)初中生物微實驗,教師就要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實驗的次數(shù),僅僅依賴教材上的實驗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在鉆研課本實驗的基礎上做出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課本中沒有的實驗,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例如,在學習了酵母菌之后,教師可設計制作酸奶、釀造葡萄酒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在學習了昆蟲之后,教師可設計研究蝸牛觸角、螞蟻觸角作用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在學習了化石之后,教師可設計制作人工化石琥珀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在學習了尼古丁等有害物質之后,教師可設計研究煙草殺蟲作用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開展這些微實驗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讓學生親自在實驗中驗證學習成果,感受學習的意義和樂趣,促進學生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意識。
四、建立微實驗視頻資料庫
建立微實驗視頻資料庫,要求將生物課上所做的所有微實驗錄制下來,包括參與實驗的所有老師和學生,要求用視頻記錄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除了課堂實驗,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在家里做的微實驗拍成視頻上傳到校園生物微實驗視頻資料庫。有了這樣一個初中生物微實驗視頻資料庫,教師和學生可隨時觀看相關實驗資料,在課堂上直接使用。這些視頻資料還可以作為以后學生進行實驗的參考,以便自己在實驗中不斷改進,得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發(fā)微實驗,是對教材實驗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也是對教材實驗的拓展,它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昭君.關于初中生物微課程視頻資源設計策略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4(76):136.
[2]陳潔.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77):146.
[3]王玲.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東方青年·教師,2012(06):25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