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江
一
有次回鄉(xiāng),去看望鄰家的大媽,大媽從小待我不錯,小的時候貪玩調(diào)皮,常常誤了飯點。大人要忙著做農(nóng)活,叫幾聲沒回應(yīng),就不管我了。
母親為了讓我長記性,往往把剩菜剩飯鎖在柜子里。回家后倒騰一陣找不到吃的。餓得我眼冒金星,直咽清口水,要不是沒力氣,真想一把火把老屋點了!
過得最悲摧的時候,就是無奈地走回小屋。還沒拋開被子,自己就被自己的怒火燒倒了。餓著肚子也能睡著,這就是少年吧。
鄰家大媽家和我家只隔一道墻。墻上搭滿了瓜架子,南瓜、絲瓜、佛手瓜……纏在一起長,分不清是你家還是我家。
墻上有一道豁口,聽到動靜。大媽往往趴在豁口上,我氣急敗壞的樣子,老惹得她哈哈大笑。笑過后,大媽總是說:“過來,過來,我給你做。”
有時我心里太憋屈,賭氣不理她,大媽就從豁口處爬過來:“耶,出息啦。脾氣大了?”一邊說一邊牽我的手。
那時候日子苦,大媽總是把最好吃的給我:舀些剩飯,切一截香腸或者剜一坨火腿心子。和著炒好后撒點兒蔥花,上面還蓋個煎好的荷包蛋呢。長大后才知道,這也算是我吃過的最早的“揚州炒飯”了。
吃飽后嘴皮不能沾油,我用袖子使勁兒擦,這樣出門后就不怕碰到母親了。到了開下頓飯時我嘴皮還是干的,一副“沒力氣”的樣子,不知她老人家心里怎么想?
養(yǎng)只雞還貼把米哪,更何況養(yǎng)個兒子。
這么一想,好像天下的道理都讓我一個人占盡了,心里充滿莫名地快樂。大人們表達歉意的方式就是給我夾菜,想笑卻不敢笑出來,能把人肚子憋疼。至今我的胃口都很好,可能就是那時沒笑出來,把腸子憋粗了。
大媽的大女兒小憐和我同歲,母親說,你小的時候,農(nóng)忙時你大媽回家喂奶,連你一起喂呢。可能是吃了她不少奶的緣故,在我的心里,鄰家的大媽像母親一樣親。尤其是受委屈的時候,我都想搬過去跟大媽一起過。
這一天還沒進門,就聽到大媽正教訓(xùn)逃學(xué)的孫子:“你小子不要逃學(xué)了,喏,你要學(xué)隔壁的周叔叔,他就是因為從小愛讀書,現(xiàn)在給國家當記者呢……”聽得我臉紅耳熱,我都成了大媽用來舉例的榜樣了,這門是進,還是改個時間再來?讓我糾結(jié)了老半天。
仔細想想,大媽罵得也對。像我這種劣根性很重的人,就是應(yīng)該讀書認字。用知識好好改造自己。
今天想來。要是我當年不讀書。在村里有可能是個游手好閑的廢物。有“智者”甚至描繪了我不讀書的未來:年齡大了直接當選鉆石王老五,肩上站只“鷯哥”,吹著口哨,走過有待嫁閨女家的門口。有人趕緊關(guān)門上栓……
我呢,心里苦。就會像有的人一樣天天喝酒。村里產(chǎn)的玉米,說不準大部分都讓我烤酒了,一年下來,農(nóng)民少喂幾頭肥豬呢。
——這恐怕是到目前為止我為本村做的唯一貢獻吧。
同時,這也算是讀書的好處。
到了學(xué)齡,我真的上學(xué)讀書了。大媽為了鼓勵我,常常對我說:“你要好好讀。將來當個干部。我把小憐許給你做媳婦?!弊x好書能當干部又能娶小憐做媳婦,我當時不懂。但相信大媽說的一定是好事。
也許是受了鼓舞,我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成績一直很好。后來,我成了一家省報的記者。
在二十年前的農(nóng)村,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理。
二
我成了干部,小憐卻沒成為我媳婦。不是大媽食言,在農(nóng)村,你當了干部不主動下聘禮,口頭約定就自動解除。這樣也好,要是小憐姐姐真成了媳婦,今后聽姐的還是聽我的,可能要一輩子才能搞清楚。小憐姐姐書讀的沒我多,可能沒想到這一層。她剛結(jié)婚的前兩年我回鄉(xiāng)。見了我還臉紅呢,躲著走。
她這么一搞,嚇得我直到姐生了孩子才敢談戀愛,還生怕老婆說我是“二婚”。爽了約,當然得用青春作代價。小憐姐姐嫁人了,個中的酸甜苦辣,我也只好換個人體驗了。
在城里工作,我才發(fā)現(xiàn),城里人是多么重視讀書。為了讓孩子讀好書,城市每天都上演著神話,學(xué)區(qū)房瘋狂地漲價,有的“名師”,補課費動輒一節(jié)課七、八百元,為了讓孩子們提高成績,不惜花光積蓄,甚至于有的父母,因為對孩子教育觀念上有差別。含淚離婚……
城里沒地,不讀書能做什么呢?而讀好書,多數(shù)人能當干部,不管孩子們認不認同,反正父母們是這么想的?!肮S”一詞在他們的心里是有陰影的。再說,工廠里的管理人員、技術(shù)人員,都讀過不少書。讀書少的,只能做普通技工,下了班身上還有產(chǎn)品的味道,他們會說,這孩子命苦呀。
于是孩子們認真的讀書,苦練“除味功”。他們好像特別忙,忙得都沒有吃過鄰家大媽的“揚州炒飯”。那是這個年齡應(yīng)該有的童趣,而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反倒成了奢侈品。
書讀多了學(xué)問就大嗎?也許不是,我到過很多家庭,卻從未吃過孩子們做的食物,哪怕是一碗面。也許是,學(xué)問大了身子輕,走路時腳不沾地。不少的孩子上了名牌大學(xué)。有了好工作??蛇@時父母才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身份也降了,成了“保姆”,或者說好聽一點“生活老師”,從頭一點一滴,給孩子們補生活課。
“你要爭氣,將來到國外上大學(xué),到國外生活……”
這是這些年我在城里聽得最多的教育孩子的話,令我又震驚又費解。
我沒有去過國外。一是錢太少,怕丟人。二是文化不高,怕迷路。三是沒名氣,無人請。但我從不反對孩子們到國外讀書。我們的國家,有好多人到國外受了很好的教育,回來后做成以前做不成的事?;蛘?,在國外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享受著他們的成果,沒什么不好。我也不反對孩子們到國外生活,地球本是一個村,在開放的時代,哪兒適合哪兒過。
其實,好多父母和我一樣,都沒有去過國外。隔著霧霾也能看清外國的月亮?我想,倒是這些父母們,該重新好好讀讀書了。
本是公平的選擇,讓孩子們自己做主即可。面包也好,餃子也罷,都是食物。面包里有黃油,餃子里還有肉餡呢。沒吃過黃油,卻到處說黃油有“藥用功能”,有點荒唐。從這個角度說,治理心里的霧霾,可能比治理大氣的霧霾花更長的時間。
剛好,大媽在院里教訓(xùn)小孫子,湊熱鬧的孩童越來越多。我也說兩句:你們要好好讀書,愛動腦子的,書讀得越多越好,讀到國外回來最好。愛動手的,不用讀那么多書,不會什么讀什么。見了書就頭疼的,那就到學(xué)校多認字,將來娶媳婦,知道她大名叫什么……總之,很快你們就能快樂讀書,長大后,讀書快樂!
此處有掌聲!
大媽沒多少文化,她也叫好。我是一個讀書人,把書讀到了一個農(nóng)民都叫好的程度,我特別高興。
讀書,其實是一件多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