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星,趙 昱,謝在庫,楊為民
(1.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2.中國石化總公司,北京 100728)
美國聯(lián)合碳化合物公司(UCC)于1984年開發(fā)了SAPO-n系列分子篩[1-2],其中SAPO-34分子篩具有獨特的小孔結(jié)構 (孔直徑為 0.43m)、中等強度的酸性、良好的水熱穩(wěn)定性,在催化甲醇制低碳烯烴(MTO)反應中表現(xiàn)出比ZSM-5型沸石分子篩更優(yōu)良的催化性能,目前已經(jīng)成功工業(yè)化應用于MTO工藝之中[3]。
SAPO-44分子篩,具有與SAPO-34分子篩相類似的CHA結(jié)構,具有三維結(jié)構,孔徑亦為0.43nm,有一些研究者將SAPO-44分子篩應用在乙醇制烴反應中[4],但有關其用于MTO反應的性能研究,文獻報道的很少。
本試驗合成了不同硅鋁比的SAPO-44分子篩,采用XRD、SEM、NH3-TPD等對其進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應器中對其MTO反應的催化性能進行了考察。
SAPO-44分子篩的合成參考文獻[1]。以擬薄水鋁石(w(Al2O3)=70%)、硅溶膠(w(SiO2)=40%,屬堿性硅溶膠,pH=11)和磷酸(w=85%)為鋁源、硅源和磷源,以環(huán)己胺 (C6H13N,化學純)為模板劑,按照0.95P2O5:1.0Al2O3:nSiO2:1.25C6H13N:60H2O (n=0.2,0.4,0.6)比例(物質(zhì)的量比)進行配料,具體配料方式如下:在充分攪拌下,將擬薄水鋁石加入到磷酸溶液中,依次加入硅溶膠、模板劑混合成初始溶膠,經(jīng)過老化4h以后將溶膠移入帶有聚四氟乙烯內(nèi)襯的不銹鋼晶化釜中,密封后在160℃~200℃自生壓力下靜態(tài)晶化24h。晶化完成之后,將固體產(chǎn)品經(jīng)離心過濾,洗滌,并放置在烘箱中干燥過夜,即得到分子篩原粉。所得樣品均在550℃下高溫焙燒4h得到除去模板劑的分子篩粉末。將分子篩粉末壓片、粉碎之后,經(jīng)篩分獲得20~40目的樣品待性能評價。不同硅鋁比的SAPO-44分子篩樣品分別命名為Si-02、Si-04 和 Si-06。
XRD物相分析在德國Bruker 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上進行,工作電壓30kV,電流30mA,掃描范圍5°~50°。SEM采用Philips XL3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測樣品晶粒大小和晶體形貌。NH3-TPD在天津市鵬翔科技有限公司的TPD/TPR PX200A裝置上進行,將催化劑樣品在氦氣氣流中于550℃下活化1h,通入NH3吸附氣吸附至飽和,于100℃下氦氣吹掃1h,開始程序升溫脫附,以10℃/min的升溫速率升至550℃,用氦氣吹掃1h。程序升溫脫附過程中,以300℃以下脫附的NH3量表示樣品的弱酸量,300℃以上的NH3量表示樣品的強酸數(shù)量。
在固定床微型反應器中,對所合成的SAPO-44分子篩進行評價,反應條件為:常壓,450℃~480℃,甲醇空速為6h-1,反應產(chǎn)物由氣相色譜FID檢測器進行分析。
圖1 各個樣品的XRD譜圖
圖1給出了所合成的SAPO-44分子篩樣品的XRD譜圖。從圖1可以得知,所制備的不同硅含量的樣品均為具有CHA結(jié)構的SAPO-44分子篩。
表1 各個樣品的相對結(jié)晶度
表1給出了這些樣品的相對結(jié)晶度數(shù)據(jù)。從圖1和表1均可以看出,隨著初始凝膠中的SiO2含量的增加,相對結(jié)晶度有逐步提高的趨勢,這可能與初始凝膠的pH值調(diào)變有關,因為本文所用的硅源是一種堿性硅溶膠,加入的硅溶膠量增加,初始凝膠的pH值發(fā)生了改變,pH值的提高將有利于骨架元素充分分散,有利于得到高結(jié)晶度的分子篩樣品。堿度對結(jié)晶度的影響,在beta沸石合成的過程中[5],也觀察到了類似于本文的現(xiàn)象。
圖2 各個樣品的SEM照片
圖2為不同硅含量的SAPO-44分子篩樣品的SEM照片,從圖2可以看出,3個分子篩樣品的晶粒均屬典型的立方晶體。硅含量低的樣品,晶體表面光潔度最好;隨著硅含量的增加,晶體表面開始出現(xiàn)一些碎屑狀物質(zhì);進一步提高硅含量,分子篩晶體中出現(xiàn)了一些核殼結(jié)構的晶體。推測表面殼層是由于凝膠中過多的無定形SiO2在表面富集而成。這個現(xiàn)象與高硅SAPO-35分子篩的合成有類似之處[6]。
圖3 SAPO-44分子篩樣品的NH3-TPD譜圖
SAPO-44分子篩有強酸、弱酸兩種酸中心,這一點與SAPO-34分子篩相類似[7],表現(xiàn)為NH3-TPD圖譜上的低溫和高溫兩個NH3脫除峰,峰中心溫度分別在195℃~210℃和390℃~440℃左右。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硅含量的增加,酸量和強度均發(fā)生了變化。Si-0.2、Si-0.4樣品的強酸中心的數(shù)量及強度差異不大,差異僅在于弱酸中心的數(shù)量,Si-0.4的弱酸中心密度明顯高于Si-0.2;而對于Si-0.6樣品,強酸中心的數(shù)量、酸強度均高于Si-0.2和Si-0.4。推測Si-0.2、Si-0.4樣品中的酸中心以離散的Si(4Al)結(jié)構存在,而Si-0.6樣品則形成了“硅島”結(jié)構,從而使得硅島邊緣的酸中心強度比較高[8]。
圖4 SAPO-44分子篩樣品的甲醇轉(zhuǎn)化率
圖4給出了各個樣品的甲醇轉(zhuǎn)化率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從圖4可見,隨著硅鋁比的增加,分子篩的穩(wěn)定性呈現(xiàn)提升趨勢,3個樣品中以Si-0.6的穩(wěn)定性最好,單程壽命最長。這一結(jié)果與NH3-TPD表征結(jié)果是相對應的,由于Si-0.6樣品的酸量、酸強度最高,所以在相同的空速下,結(jié)炭失活時間最長、單程壽命最長。
圖5 SAPO-44分子篩樣品的(乙烯+丙烯)選擇性
圖5示出了各個SAPO-44分子篩樣品的 (乙烯+丙烯)選擇性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硅鋁比的增加,分子篩樣品的(乙烯+丙烯)初始選擇性逐步降低,但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Si-0.2、Si-0.4均在 7.5min左右出現(xiàn)峰值,而Si-0.6樣品的峰值出現(xiàn)晚于前面兩個樣品,其峰值時間在12.5min。從這個變化規(guī)律可以得知,較低的硅鋁比有利于得到較高的初始雙烯選擇性;但是由于分子篩樣品的相對結(jié)晶度有所差異,Si-0.6樣品的相對結(jié)晶度最高,換言之,單位分子篩樣品質(zhì)量中CHA籠最多,CHA籠內(nèi)的活性位最多,所以Si-0.6樣品的失活速率最慢、達到雙烯選擇性峰值的時間最長。
圖6 SAPO-44分子篩樣品的丙烯/乙烯比(質(zhì)量比)
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SAPO-44分子篩樣品的丙烯/乙烯質(zhì)量比(簡稱P/E)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這一規(guī)律相類似于SAPO-34分子篩[9]。這是由于積炭隨著反應時間增長,在分子篩失活之前,積炭對CHA籠形成了空間修飾,有利于生成小分子反應產(chǎn)物乙烯,所以P/E會逐步下降。
而隨著硅鋁比的提高,相同反應時間點的P/E相互關系為Si-0.2 (1)利用水熱法合成了不同硅鋁比的SAPO-44分子篩,發(fā)現(xiàn)隨著初始凝膠中的硅含量增加,樣品的相對結(jié)晶度呈現(xiàn)上升; (2)高硅含量的SAPO-44分子篩表面比較粗糙,形成了一些非立方晶體的物種,推測是無定形硅物種富集而成; (3)不同硅鋁比的SAPO-44分子篩在MTO反應中的失活快慢不同,以高結(jié)晶度的Si-0.6失活較慢; (4)低硅鋁比的Si-0.2樣品初始雙烯選擇性最高,高硅鋁比的Si-0.6的樣品P/E比最高。 [1]Lok B M,Messina C A,Patton R L,et al.Crystalline silicoaluminophsophates[P].US:4440871,1984. [2]Lok B M,Messina C A,Patton R L.Crystalline silicoaluminophsophate crystalline inorgaic solids[J].J Am Chem Soc,1984,106:6092-6093. [3]陳慶齡,楊為民,滕加偉.中國石化煤化工技術最新進展[J].催化學報,2013,34(1):217-224. [4]Ashtekar S,Chilukuri S V V,Chakrabarty D K.SmallporemolecularsieveSAPO-34 and SAPO-44 with chabazite structure:A study of silicon incorporation[J].J Phys Chem,1994,98,4878-4883. [5]謝在庫,陳慶齡,張成芳,等.OH-/SiO2比對合成β沸石晶粒粒度分布及結(jié)構的影響[J].催化學報,2000,21(1):85-88. [6]李冰,田鵬,李金哲,等.SAPO-35分子篩的合成及其甲醇制烯烴反應性能[J].催化學報,2013,34(4):798-807. [7]Flanigen E M,Patton R L,Wilson S T.Stud Surf Sci Catal,1988,37:13-27. [8]Sastre G,Lewis D W,Catlow C R.J Phys Chem B,1997,101:5249-5262. [9]齊國禎,謝在庫,陳慶齡.流化床反應器中甲醇制烯烴反應性能分析[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3,42(3):242-247.3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