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娣
[摘 要]當學習方式的變革聚焦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這一核心時,“先學后教”成了大家普遍推崇的做法。“先學后教”,其本質(zhì)是實現(xiàn)教學方式由“教”到“學”的翻轉(zhuǎn),這種翻轉(zhuǎn)對于傳統(tǒng)的唯知識、唯教師、唯書本的教學來說,是一個美麗的轉(zhuǎn)身。以“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為例,談談先學后教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 乘法 生長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9-009
當前,新課程改革進入到“深水區(qū)”。所謂“深水區(qū)”,實際上是進入到教育教學的諸多核心領域、敏感地帶。其中,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熱議的話題,“先學后教”逐漸成為大家普遍推崇的做法。
所謂“先學后教”,就是在教師沒有教之前,讓學生先學。學在前,教在后,其本質(zhì)是實現(xiàn)教學方式由“教”到“學”的翻轉(zhuǎn),給學習以生長的力量。這樣的做法看起來并不復雜,但是做起來卻有很大的挑戰(zhàn)。學生用什么樣的方式先學?學到怎樣的程度和難度?先學之后再教點什么?用什么樣的方式教?教的目標和重點是什么?教如何促進學?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作出明確的回答。本文結(jié)合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談談自己“先學后教”翻轉(zhuǎn)教學的一些嘗試。
一、先學:播種生長的基因
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弱。如果不進行適當?shù)囊龑?,他們的“先學”效果是難以保證的。如何來引導呢?我想到了“課前學習單”,將學習內(nèi)容、要求、目標等通過文本形式輔助學生課前學習。于是,設計了如下課前學習單,上課前一天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
“乘法的初步認識”自主學習單
1.自主學習課本第20~22頁,完成這三頁的習題。
2.看圖列式。
解讀:課前學習單主要圍繞學生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展開,但與教材內(nèi)容不同的是,課前學習單在內(nèi)容上進行了問題化、板塊化的處理,它聚焦于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并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上下足了工夫。任務一,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完成課本中的“試一試”“想想做做”,學生跟著教材初步認識乘法。任務二,與教材上不同的是除了用加法算式表示兔和雞的只數(shù),還要求學生列出乘法算式,引導學生初步建立“加數(shù)相同可以列成乘法算式”的模型。任務三,雖然還是看圖列式,卻與第二個任務有所不同。蘋果圖、紅花圖,幫助學生理解“5個2”和“2個5”意義不同,加法算式不同,但所列出的乘法算式是一樣的;花片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乘法算式是相同的,建立“同一個情境可以用兩加兩乘表示出來”的模型。任務四,讓學生畫一幅圖來表示出“2×3=6”這道乘法算式。學生經(jīng)歷由圖到式,再由式到圖的過程,借助圖式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逐步建立圖式模型。這樣設計,不僅有基礎知識的獲取,還有運算技能的習得,同時也將“加法”和“乘法”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蘊含其中,為后續(xù)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后教:培育生長的土壤
課前先學了,學生對教材已不再陌生,課堂的教學起點便相應發(fā)生了變化,這時,教師該如何教?如何讓學生站到前臺,充分展示先學的成果?又如何準確“把脈”學情,使得教師的“教”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之上,巧妙地加以啟發(fā)、引導和點撥?這些,是先學后教課堂上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請看“乘法的初步認識”中的教學片斷。
【片段一】
師: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你是怎樣分別求出兔和雞各有多少只的?拿出你的課前學習單,先在小組內(nèi)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每組選一名代表做全班交流。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出示學習單,指名交流)
生1:我們組算出兔一共有6只。加法算式是2+2+2=6,乘法算式是3×2=6或2×3=6。
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2:我們組同意他們的意見,我們列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他們組是一樣的。
師:能說說2、3是怎么來的嗎?
生2:兔每堆有2只,有3堆。
生3:“2”是從圖中看出來的,兔是2只2只的在一起,“3”是我們自己數(shù)出來的,一共有3堆。
師:真是善于觀察的孩子!從圖中找出了兔的排列規(guī)律,咱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1個2,2個2,3個2,求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
生4:就是求3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
(板書:3個2相加)
師:求3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不僅可以用以前學過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那雞的只數(shù)呢?
生5:雞一共有12只,加法算式是3+3+3+3=12,因為每堆有3只雞,有4堆,所以我們組列出的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師:同意他們組的意見嗎?通過課前學習,對于乘法,你還有什么想介紹的嗎?
生6: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要是一樣的,才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生7:只要有一個不一樣,就不能列乘法算式。
生8:乘法算式中的兩個數(shù),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
師:概括得很好!看來,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認真的學習,不僅知道了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還知道了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當每個加數(shù)都相同的時候,咱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比一比,你認為哪一種計算更加簡便?
生9:用乘法計算更簡便一些。
解讀:認識“乘法”的核心就是認識“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它是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加法”的另一種簡便表達方式,“相同加數(shù)”學生容易看出,但“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是隱藏的,需要學生概括出來,這在思考上是有難度的,需要經(jīng)歷由圖到式的過程。課前,學生通過“先學”,已經(jīng)能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求出圖中兔和雞的只數(shù),但是這種認識僅僅停留在解題層面的認知,是模糊的、膚淺的。課中,需要在這一基礎上,幫助學生系統(tǒng)整理,使學生模糊的知識變得清晰,膚淺的認識變得深刻。教學中,引導學生緊扣主題圖展開討論,匯報交流;結(jié)合情境圖,找出兔和雞的排列規(guī)律,滲透對相同加數(shù)的理解;接著,通過介紹乘法算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算式中各個數(shù)的含義,突出相乘兩個數(shù)一個是“相同的加數(shù)”,另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學生對圖、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三、內(nèi)化:積蓄生長的力量
不少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顧慮:課前學生先學了,課上還愿意聽嗎?課前布置學習單,會不會額外增加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學生已經(jīng)會了,課上教師還要講什么?是否會“濤聲依舊”,重復昨天的故事?……
【片段二】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花片,你是怎么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拿出你的學習單,在小組內(nèi)先交流交流。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的代表先來匯報?
(出示學習單,指名交流)
生1:我是豎著看的,每列有3個花片,一共有5列,我列的加法算式是3+3+3+3+3=15,乘法算式是5×3=15,“5”是一共有5列,“3”是每列有3個花片,大家同意我的說法嗎?
生2:同意。
生3:我還有補充。豎著看,求花片一共有多少個,就是求5個3相加是多少。
師:說得真好!你這里還寫了一個加法算式,是什么意思呢?
生3:還有一個加法算式是橫著看的,每行有5個花片,有3行,所以我列的另外一個加法算式是5+5+5=15。乘法算式是3×5=15,也可以用5×3=15。大家還有什么需要補充嗎?
生4:橫著看,就是求3個5相加是多少。
師:真棒!求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花片,我們既可以橫著看,還可以豎著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到的幾個幾不一樣,列的加法算式也不一樣,但是列的乘法算式是一樣的。
師:如果用小棒來代替剛才的蘋果、紅花、雞、兔、花片,你能用小棒來擺一擺嗎?
(生動手擺小棒,教師巡視)
師:擺好了嗎?說說看,你擺了幾個幾?
(指名匯報,課件出示)
師:小棒的作用可真大!它可以代替剛才的雞、兔、花片、等等。我們可以用小棒先擺出幾個幾,然后列出乘法算式。課前,同學們還畫圖表示出了2×3=6,你是怎么畫的?
(展示學生作品)
生5:我畫的是五角星,每份有3個五角星,有2份。
生6:我畫了兩幅圖,一幅圖是每份3個圓,有2份;還有一幅圖是每份2個圓,有3份。
師:你畫的兩幅圖,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生6:一個是表示2個3相加,還有一個表示3個2相加。
師:還有沒有畫得不一樣的?
生7:我也是畫圓,橫著看是2個3,豎著看是3個2。
師:如果用小棒來擺,可以怎么擺?
(結(jié)合回答,課件出示)
師:真棒,只用一幅圖就把兩種含義都表示出來了,不管是2個3相加還是3個2相加,都可以用2×3=6來計算。
解讀:課前先學,學生能夠根據(jù)情境圖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而課上的學習不應僅僅停留于此,教師應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拔高、提升。本節(jié)課,在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圖式模型。通過花片圖的橫看與豎看,學生知道“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都可以用同一道乘法算式,初步建立乘法的矩形圖式表象。在學生形成初步表象后,引導學生用小棒擺出之前的蘋果圖、紅花圖、雞兔情境圖和花片圖,體會小棒圖強大的替代與概括作用,這一過程,不僅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抽象提取出基于小棒圖畫的圖式模型。也就是說,所有的乘法算式都是可以用小棒圖來表達的。接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課前畫圖表示的“2×3=6”。學生有的畫出了2個3(如:○○○ ○○○),也有的畫出了3個2(如:○○ ○○ ○○),甚至還有學生畫出了兩行3列的矩形圖。接著,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借助小棒圖進一步理解乘法算式“2×3=6”的含義,幫助學生建立小棒圖與乘法算式的圖式模型。學生經(jīng)歷由小棒圖到乘法算式,再由乘法算式到小棒圖的過程,至此,乘法算式的圖式模型結(jié)構(gòu)在學生的腦海中不知不覺生根發(fā)芽。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追問、總結(jié)等,在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下工夫,激發(fā)學生不斷思考,不斷總結(jié),不斷探究問題的本質(zhì)。
回顧“乘法的初步認識”以上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先學后教”提倡先研后教,以學定教,在充滿挑戰(zhàn)性和彈性的“課前學習單”的引領下,學生的“先學”呈現(xiàn)出多樣化、個性化、多元性、開放性的特點。在先學基礎上的課堂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既有同伴之間的討論交流、相互溝通、共同成長,也有在教師的引領、點撥、講解下獲得的感悟,這樣的課堂,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功感、愉悅感、幸福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獲得更多生長的力量——生長知識,生長能力,生長經(jīng)驗,也生長智慧。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