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輝 孫井庫 沈延興 楊鈺鑫
【摘要】目的 探討采用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重癥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癥哮喘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采用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臨床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和峰流速變化以及臨床療效。結果 經(jīng)治療,兩組的pH值、PaO2、PaCO2以及PEF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96.0%vs76.0%),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重癥哮喘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其呼吸暢通,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重癥哮喘;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523-02
重癥哮喘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由T淋巴細胞以及肥大細胞引起,屬于一種慢性氣道炎癥,主要臨床癥狀包括氣促、喘息、胸悶以及咳嗽等 [1],本文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癥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癥哮喘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在47~60歲,平均年齡為(52.3±1.7)歲;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在38~75歲,平均年齡為(54.1±2.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臨床診斷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進行胸部X線與肺功能檢查以及動脈血氣分析,確診為重度哮喘患者;②臨床表現(xiàn)為喘息、劇烈咳嗽、胸悶、呼吸急促以及胸部疼痛等;③排除嚴重氣胸、藥物中毒、上氣道阻塞、心源性肺水腫以及大量胸腔積液或兩肺嚴重細菌感染的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臨床治療,主要包括吸氧、補水、補液以及調(diào)整水電解質(zhì)等,此外還包括采用抗生素治療出現(xiàn)細菌感染癥狀的患者[2];觀察組采用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對患者進行80mg的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注射,每間隔12h就需注射一次,持續(xù)注射1~3d,可以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適度調(diào)整,改注射治療為口服治療;靜脈注射0.3~0.7g的氨茶堿,1次/d;將1ml的沙丁胺醇水溶液注入2ml的異丙托品水溶液中,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還可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另外一個治療方法為在500ml的生理鹽水中注入10~20ml的硫酸鎂與10ml的多巴胺,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同時在25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入0.8g西米替丁,同樣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兩組的治療療程均為3d。
1.4觀察項目和指標 ①血氣分析和峰流速變化: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H值、PaO2、PaCO2以及PEF的變化情況;②臨床療效:對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進行判斷,主要分為治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四種情況,其中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jīng)檢查并無陽性體征。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恢復呼吸功能。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呼吸仍有一定困難。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和峰流速變化對比 兩組的pH值、PaO2、PaCO2以及PEF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為76.0%;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重癥哮喘會導致黏膜纖維的增生以及平滑肌的增厚,增加患者患肺心病與阻塞性肺氣腫的可能,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所以臨床上通常采用氧氣或者激素等常規(guī)治療方式,不過這些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可能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呼吸酸中毒以及低氧血癥,所以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臨床治療的同時,還需對其進行綜合治療,以降低其發(fā)生肺炎的幾率,并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其中采用硫酸鎂靜脈注射的治療方式能夠緩解驚厥癥狀,激活腎上腺受體,擴張支氣管,有效緩解患者的哮喘癥狀,它還能降低鈣離子的濃度,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jīng)傳導物質(zhì),能夠顯著增加血液量,增強心臟的收縮能力,從而加大動脈壓力;西咪替丁能夠提高人體細胞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抑制因子,針對夜間重癥哮喘癥狀明顯的患者有顯著療效,通過綜合臨床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呼吸困難的現(xiàn)象得到顯著改善 。
在本研究中,采用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重癥哮喘的觀察組與采用常規(guī)臨床治療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這種治療方法療效顯著,兩組比較,觀察組的pH值、PaO2、PaCO2以及PEF的改善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采用呼吸內(nèi)科綜合治療重癥哮喘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張海鋒,杜幼芹.急性重癥哮喘呼吸內(nèi)科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4,11(6):83-83.
[2]謝忠學.重癥哮喘呼吸內(nèi)科臨床治療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2014,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