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蓮
【摘 要】建立全國共享的人才信息中心,在人事檔案中增添個人信用檔案,建立人事檔案利用復審制,加強人事檔案的前端控制,在收集檔案材料的過程中將收集的權利、收集的目的、公開使用等情況告知當事人并征得本人的認可與簽名。
【關鍵詞】人事檔案;信息公開;思考
信息公開引發(fā)了檔案工作的諸多變革,也對人事檔案管理產生了巨大的推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實施,為人事檔案信息公開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但由于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體制要求人事檔案管理模式是封閉的、保密的,以致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事檔案信息的價值和利用效率,因而,在信息公開背景下,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
1.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的主體
1.1單位主體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對于國家機關的界定,充當單位義務主體的應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各級政治協商會議、軍隊、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國有壟斷公司。
1.2個人主體
隨著民主制度的發(fā)展,現代國家的知情權制度普遍確認了公職人員的隱私權適當減損原則。因此,人們有權利了解公職人員的經歷、品德、才能、觀點、性格以及財產、家庭、婚姻等狀況。因此,知情權的義務主體中的個人應該包括各種公職人員;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企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國有公司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以及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從事公務的人員,如農村村民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等。明確了信息公開的主體界定以后,我們發(fā)現人事檔案的所屬權之爭對人事檔案信息公開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人事檔案的所屬權歸某個組織或人事部門,組織或人事部門就有義務公開社會所需要的相關信息;人事檔案的所屬權歸個人,如果這個人是上述人員,也有義務公開社會所需要的相關信息。當然,在人事檔案信息公開中要做出謹慎的界定,既要讓人事檔案信息能全面地反映個人的德、能、勤、績,又不可把個人隱私披露出去而侵犯人事檔案當事人的個人隱私權,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2.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的范圍
要確定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的范圍,首先了解人事檔案利用的需求。組織或人事部門為了辦理當事人的任免、調動、出國、升學、入黨入團、職稱評審、兌現工資福利待遇、離退休等項事務,需要進行考察、校核相關事宜;有關部門為了對檔案當事人的某個問題進行復查,做出結論和進行批復;紀檢監(jiān)察、公安、安全保衛(wèi)等部門因特殊事宜需查閱借用某人的檔案;檔案當事人的子女或直系親屬,因出國、入伍、入黨入團等情況進行政審,需要了解其有關情況并出具證明;當事人因本人職稱評審、任免、調動、出國、升學、入黨入團、交納各種保險金、購房或辦理住房公積金等事宜查閱、借閱則需要檔案復印件。
檔案利用者一般有二種:一是檔案當事人所在的主管單位、協管單位或是上級機關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公安、安全保衛(wèi)等部門的委派人,二是人事檔案當事人或經當事人授權的代表。對于第二種檔案利用者是否可以調檔閱檔,正是本文探討和關注的焦點。這也是對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的限制最重要的突破。筆者認為,第二種檔案利用者是擁有享受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知情權的又一主體。雖然我國《憲法》中沒有公民可享受人事檔案知情權的條款,甚至在相關管理制度中有不允許任何人查閱或借閱本人及直系親屬的明文規(guī)定,但這并非就表明檔案當事人沒有對本人人事檔案的知情權。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第2條也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公眾擁有對國家政務的知情權、參與權乃至互動權。根據“權利推定”原則,我國公民對其人事檔案具有知情權,是符合我國《立法法》的基本原則的:作為下位法的各人事檔案管理的規(guī)定和制度應服從上位法—《憲法》的精神。
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也非常重視公民對本人的人事檔案知情權的維護,美國“為納稅人服務”的思想觀念在人事檔案管理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將人事檔案內容向個人開放。因此,我國的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也應當以人為本,對于只要不屬于保密范圍的,個人應享有對自己檔案的知情權,可以知道自己檔案的目錄內容,使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這在當今尤其重要。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事制度的改革,各級人才市場的出現,使得各層次各專業(yè)的人才交流渠道暢通,人才的流動日益頻繁,辭職、應聘、身份變換、交納各項保險、出國、升學等時有發(fā)生,使流動人員對人事檔案需求更大、更頻繁。檔案存在的價值就是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建議將第二種人納入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的范圍。當然,檔案信息對個人只有利用權利,沒有修改權利。如對信息內容有異議,可通過一定程序進行復核確認。人事檔案信息向個人開放,不僅可以大大方便當事人,還可以增強公民的檔案意識,有利于加強廣大公民對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監(jiān)督,使人事檔案工作更好地為公民服務,彰顯人事檔案存在的價值。
3.人事檔案信息公開的方式
通觀中外各國信息公開的實踐,信息公開以行政主體在公開中的作用可分為主動公開和被動公開。主動公開信息是指政府主動地在有關的公開出版物(如我國的《國務院公報》、《人民日報》等)上公布政府信息,或者以通告、告示、布告、公告等方式公開政府信息。被動公開信息是指應民眾(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請,允許申請人通過查閱、復制、下載、摘錄、收聽、觀看等形式,依法利用政府部門所掌握的政府信息,或者應申請人的申請將政府信息以通告、告示、布告、公告等方式予以公開。也有學者將政務公開分為宏觀和微觀兩種形式。微觀意義上的信息公開是指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向公眾或特定的公民提供有關資料的法律行為;宏觀意義上的信息公開是由有關政府機關向公眾或特定的公民提供相應政府管理資料范圍、主體、程序和法律后果等要素組成的法律制度。人事檔案信息公開可參照上述方式進行。
由于人事檔案信息涉及個人信息等特殊因素,筆者認為被動公開方式或微觀公開的方式更為適當合理。為尊重個人權利、保證人事檔案信息的公正性與合法性,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可建立全國共享的人才信息中心,在人事檔案中增添個人信用檔案,建立人事檔案利用復審制,加強人事檔案的前端控制,在收集檔案材料的過程中將收集的權利、收集的目的、公開使用等情況告知當事人并征得本人的認可與簽名。任何公民只要具有合理的理由并經過相關授權便可行使利用人事檔案信息的權利。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