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多
【摘要】目的 觀察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治我院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隨機分組,治療組31例,用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對照組29例,單用二甲雙胍,療程12 w,對比其治療效果。結(jié)果 治療組FPG、2 hPG、HbA1C、HOMA-IR的水平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1),且ISI的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結(jié)論 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二甲雙胍;吡格列酮;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268-01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糖尿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發(fā)病類型90%以上[2],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為胰島β細胞分泌缺陷和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抵抗(IR),胰島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對該病治療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38~65歲,中位年齡45.3歲,所以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病程6個月~4年,平均2.5年。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齡(62.1±3.8)歲;對照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齡(62.5±4.1)歲。兩組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肥胖標準按照《內(nèi)分泌學》第2版肥胖癥標準。
1.3排除標準 有明顯腦梗死、心絞痛等大血管病變病史;治療前1個月內(nèi)服用調(diào)脂、二甲雙胍或吡格列酮等同類藥物;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糖尿病并發(fā)癥;孕婦或計劃孕婦的成年婦女;嚴重肝腎異常、甲亢、急慢性胰腺炎、感染、創(chuàng)傷等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4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生產(chǎn)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371),0.5 g/次,3 次/d;治療組給予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生產(chǎn)廠家和批準文號同對照組),0.25 g/次,3 次/d,同時加服鹽酸吡格列酮片(生產(chǎn)廠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631),15 mg/次,1次/d。治療期間配合飲食干預和運動療法,不使用影響本實驗的其他藥物。兩組療程均為12 w。
1.5觀察指標 患者在服藥前、后晨起空腹測身高(cm)和體重(kg),計算BMI;取靜脈血測FPG、2hPG、HbA1c和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R)采用HOMA-IR公式計算(FPG×Fins/22.5),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ISI)=1/(FPG×FIns)。
1.6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0.0軟件包進行分析,相關變量以(X±s)表示,治療前后對比采用t檢驗。
2結(jié)果
治療前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的FPG、2hPG、HbA1c和Fins、HOMA-IR均明顯降低(P<0.05),以治療組顯著(P<0.01)。治療后兩組BMI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兩組ISI均較治療前升高(P<0.01),且治療組更顯著。不良反應:治療組有1例出現(xiàn)水腫,1例胃腸反應,停用吡格列酮未予處理自行消失;對照組有2例出現(xiàn)胃部不適而減量應用減輕,兩組患者均未見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近年來,由于膳食習慣的改變和熱量攝入過多以及體力活動過少等因素,使2型糖尿病發(fā)生率逐年增加。研究認為肥胖與胰島素抵抗有關,這種情況在肥胖T2DM患者中表現(xiàn)尤其明顯。因此,在治療時降低胰島素抵抗、恢復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提高胰島β細胞功能成為關鍵環(huán)節(jié)。
吡格列酮屬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它主要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發(fā)揮作用。PPARγ被激活后誘導調(diào)節(jié)糖、脂代謝的多種蛋白的表達,從而控制血糖的生成、轉(zhuǎn)運和利用,并能通過增強葡萄糖轉(zhuǎn)運GluT-4的作用,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增加,從而降低高血糖,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二甲雙胍是臨床降血糖治療的一線用藥,降糖效應是通過抑制肝臟葡萄糖輸出,增加閱醞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介導的肌肉對葡萄糖攝取和利用,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通過不同機制均可有效改善IR。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分別通過不同機制改善IR,其作用可以累加,而副作用卻可相互抵消,是理想的聯(lián)合用藥選擇。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可以明顯改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HbA1c、BMI、FIns、HOMA-IR、ISI,血脂,且除BMI外其它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單獨用二甲雙胍的患者,而出現(xiàn)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吡格列酮的水腫,二甲雙胍的胃腸反應共3例,未作特殊處理后亦消失,且無低血糖發(fā)生。
綜上所述,吡格列酮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顯著,安全性好,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董平.高壓氧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8例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9,16(6):477.
[2]孫麗,谷麗梅,陳亙卓.吡格列酮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對改善圓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