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富
摘要:將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引入《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揭示學生的諸多行為中所存在的邊際效用遞減現象,運用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積極組織教學,揚長避短,及時糾正教學中存在的消極心理傾向,避免負面效用的產生,減少教學中的邊際遞減現象,不斷提高教學的邊際效用值,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教學效果
《西方經濟學》是我國經濟與管理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是由眾多經濟理論和學術觀點構成。因其具有廣博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導致了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對于理論學習能力較弱的高職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學生而言,學習這門課程變得更為困難。對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嘗試各種教學改革,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高職《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特點
以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西方經濟學》定位于工商企業(yè)管理、市場開發(fā)于營銷、電算會計、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其他相關專業(yè)的選修課由《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組成,結合高職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特點,經過多次的課程改革后,目前該課程需要一個學期完成,共60課時。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
1.學生非常重視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因自考與專升本等考試中都有這門課程,所以學生非常重視《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也會買一部分課外練習冊進行練習。
2.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西方經濟學》非常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性強、知識點多、較為抽象,使得該課程的知識不易被初學者領會和掌握,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果總體上并不理想,學生在學習時也有一定的畏難情緒。
3.高職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興趣和熱情直線下降。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很多經濟問題,初學時對西方經濟學很感興趣,隨著學習量的增多,學習內容難度的加大,力不從心導致興趣減弱。
4.期末考試掛科率非常高。學完的內容沒有吃透,無法掌握知識的運用,平時練習過的題目,考試時還是不會做。
總之,學生非常想學好這門課程,但基于各種原因又學不好,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加,他們對課程中不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既愛又恨。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詮釋
邊際效用遞減現象是《西方經濟學》中關于消費者行為的一條基本規(guī)律,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xù)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下面通過消費某商品A來說明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現象(如表1、圖1所示)。隨著商品A消費數量的增加,所獲得的邊際效用是逐漸遞減的,當消費商品A的數量達到一定的值時,邊際效用開始為負值,總效用也開始遞減。通俗地講,當你非??诳实臅r候,極度需要喝水,你喝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渴的,但隨著口渴程度下降,對下一杯水的渴望程度也不斷減少,當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即是邊際,這時候再喝,會感到不適,再繼續(xù)喝下去會越來越不適(負效用)。
總效用TU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MU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的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三、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在高職《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現象
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無處不在,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邊際效用遞減現象,教師在短時間內高效率、高密度地向學生大信息量傳授知識,學生接收較快,印象也較深,學生聽課時也比較主動,積極性及興趣也比較高,此時,教學效果也最好。當教師講授的時間以及傳達的教學信息過量時,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會下降,也會覺得這堂課上得沒意思,雖然在聽課,精神卻很難集中。那么這時停止或改變上課的狀態(tài),重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上課好比饑餓的小孩吃白面饅頭,當他們吃飽了,就應該給他們消化的時間,當他們下次饑餓來臨時,再發(fā)給他們蕎麥饅頭,才能讓其重新接納并喜歡饅頭。
2.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傳遞信息,傳授知識與能力,提供精神領域的服務,可以看作是市場上商品B的提供者,學生接受信息,獲得知識與能力,是無形商品B的消費者,而且這種消費并不是無償的,需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與各種機會成本。
《西方經濟學》課程標準計劃60課時,即市場上商品B總數量為60個單位,在這門課程中如何使消費者(學生)在消費既定商品數量時獲得總效用最大,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把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引入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3.緩解《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邊際效用遞減現象
如果按照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案,教師很難操縱各教學單元影響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在單一的教學方法及枯燥的教學內容中,學生的學習容易產生邊際效用遞減現象,如圖2所示。
導致課堂邊際效用遞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在不斷的教學改革中,教師應可尋求學生易接受,且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導向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教學做合一及做學教合一教學法等。二是教學量。適當的教學量才能避免邊際效用遞減現象,使總效用最大。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可將60個教學課時分成四個模塊,每個模塊為15個課時,即為模塊1:消費者;模塊2:廠商;模塊3:消費者、廠商及市場;模塊4:宏觀經濟。每個模塊中又分為2個小模塊,分別為10個課時和5個課時。在10個課時中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傳遞信息,并使學生掌握,獲得相關的能力,后5個課時中主要任務是消化前期教學內容,可以進行案例分析及討論、習題的練習、當今經濟問題的討論及分析等等,可理解為修整期間,等待下次邊際效用高峰的來臨,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在4個模塊中學生從教師教學中獲得的邊際效用情況如圖3所示。在每15個教學課時中,當學生達到學習臨界點時(10個課時),放棄新內容的講解,轉為復習或與學生交流互動一些學生感興趣并與本課程有關的東西,即為后5個課時,周而復始,避免邊際效用遞減現象。
在4個模塊中學生從教師教學中獲得的總效用情況見圖4所示,那么最后的總效用即為TU= TU1+TU2+TU3+TU4,當TU1、TU2、TU3、TU4分別達到最大時,TU可達到最大。
通過這種分模塊的教學,讓學生在對知識的渴求中得到滿足,滿足后又在教師精心安排的休整期里重新燃燒起欲望,變得“饑餓”,又重新得到滿足后又產生“饑餓”的欲望,周而復始,教師合理地采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就能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最大程度地獲得知識和能力。要注意的是,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主導、控制作用,而作用的效果體現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上。
參考文獻:
[1] 任彩銀.淺析《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J].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學術研究,2010,(2).
[2] 梁小民.《西方經濟學》(第2版)[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
[3]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 白紅光,肖遠飛.經濟學研究模型的比較[J].經濟縱橫,2011,(1).
[5] 尚林,趙立彬.探究式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8).
[6] 張西平.小組教學法在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證券期貨,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