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摘 要]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jié),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游戲;智力發(fā)展;作用;方法
教學游戲是指在教師組織指導下所進行的,以完成一定教學內容為目的的,以游戲為手段的教學活動,是一種把教育寓于游戲之中,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教師運用教學游戲能克服課堂教學的弱點,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使幼兒在教學游戲中進行想象、分析、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推動智力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從游戲對幼兒智力發(fā)展的作用以及教師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游戲來充分發(fā)揮游戲的重要性兩方面闡述。
一、游戲對幼兒智力發(fā)展的作用
1.游戲有利于幼兒認識周圍事物,增長知識
游戲是幼兒對生活的反映。在游戲中,幼兒廣泛地接觸各玩具和材料,通過自己的感知,了解物體的性質、特征、用途等,使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得以加深和鞏固,獲取物理知識、數理邏輯知識、社會性知識,并在外部動作操作和內部理解、鞏固的心理活動中,發(fā)展感知覺能力和注意力、記憶力等智力因素。
2.游戲有利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語言與同伴交流,進行協商、計劃、設計,完成對游戲內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規(guī)則、背景的安排,這樣既利于幼兒的語言組織,又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幼兒通過生動、具體的語言運用,調節(jié)自己的游戲行為,也以具體的感知和動作,變換自己的語言,從而發(fā)展了語言,并以語言為中介建構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發(fā)展幼兒的智力。
3.游戲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
虛擬性或象征性是游戲普遍特征,并以“假裝”或“好像是”為標志或條件,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間。這樣,幼兒在游戲中不僅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這有利于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特別是促進了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發(fā)展。幼兒游戲中的這些想象力的發(fā)展,也為幼兒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及流暢性、靈活性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4.游戲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積極參與游戲的幼兒要不斷地思考,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并解決一個一個的問題。如在有角色扮演的游戲中,幼兒要首先確定游戲的主題和情節(jié)。他們要相互商量是玩“過家家”,還是“捉迷藏”。確定了主題、情節(jié),還要分配角色,選擇用什么物體來代替什么用具;沒有現成的,還要想辦法去尋找或制作。這些都要求幼兒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思考,同時幼兒通過思維活動的內部操作經驗,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游戲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二、教師如何指導游戲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是能讓幼兒獲得快樂的、滿足需要和愿望的、自發(fā)的、不同尋常的一種行為。幼兒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游戲是促進學齡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最好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發(fā)展能夠得到更快地發(fā)展。而幼兒在游戲時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戲自己的舞臺呢?
1.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有計劃的觀察
維果茨基指出,游戲創(chuàng)造了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游戲好比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肓著發(fā)展的所有趨向。因此對幼兒在游戲的過程進行有計劃、有目的觀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師可能認為游戲是幼兒自己玩的,只要不出問題,教師就可以不管,根本沒有觀察的意識。有些教師知道要通過觀察來指導幼兒游戲,但對為什么觀察、觀察什么、怎么樣觀察還不太清楚,出現了想觀察而不會觀察的現象。其實,我們只要反復地去嘗試,在幼兒每次游戲時都進行認真地觀察,并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從中去分析幼兒在游戲中情緒、情感及社會性發(fā)展的情況,去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那么我們就能更好地制訂出適合幼兒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計劃,真正地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更多的知識。
2.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也不是成人愿望的執(zhí)行者,他們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來玩游戲的,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兒的游戲自主權,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么、怎么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
平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或導演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fā)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將外部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因此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3.因材施教
對于不同年齡特征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材料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游戲時,教師就在幼兒的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fā)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
三、結語
幼兒智力的發(fā)展需要游戲來促進,而游戲對幼兒身體、社會性、情緒情感方面也同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游戲之于幼兒發(fā)展的特殊價值,使游戲成為幼兒不可被剝奪的正當權利。游戲是童年幸福與快樂的砝碼,也是幼兒成長的階梯。
參考文獻:
[1]謝秀華.發(fā)揮教學游戲作用,促進幼兒智力全面發(fā)展[J].考試周刊,2010(06),236-236.
[2]徐穎.游戲在學前期兒童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40),270-271.
[3]王麗艷.游戲-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4] 俞麗.游戲活動對幼兒智力開發(fā)的促進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