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凱瑟林·安·波特擅長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在《被遺棄的韋瑟羅爾》中巧妙地運用多種敘事技巧,并通過敘述視角的靈活轉換,從各種角度展現(xiàn)了臨終前一天老奶奶的意識流。這些意識流或以自由聯(lián)想方式出現(xiàn),或以內心獨白呈現(xiàn),或通過第一人稱獨白,或以第三人稱敘述,皆生動而形象地展現(xiàn)了韋瑟羅爾奶奶坎坷而沉重的一生,刻畫出一個堅強、樂觀、持家有道的女性形象。
關鍵詞:敘事時間 敘事視角 人稱 敘事頻率
意識流是西方現(xiàn)代文學中得到廣泛運用的一種寫作技巧。在意識流的表現(xiàn)手法中,作者讓人物直接表達思想,人物的意識流反之深刻刻畫人物形象。就現(xiàn)代文學而言,意識流的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都得到了極大的突破。
凱瑟林·安·波特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極為擅長意識流的手法。在《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這篇作品中,作者嫻熟地運用多種敘事技巧將老奶奶的意識流進行有機整合,既展現(xiàn)了老奶奶臨終前一天的心理活動和潛意識的情感世界,又縱觀了老奶奶一生坎坷、堅強、樂觀的生活經(jīng)歷。全文通過老奶奶的內心獨白,敘述了7個意識流片段,每個片段出現(xiàn)自然,形式參差,長短不一。本文以敘事學理論為指導,對小說《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中凱瑟林·安·波特的意識流創(chuàng)作加以分析,以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其文本敘事風格與特色。
一 敘事時間
《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是一部非常獨特的小說文本,它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戲劇性的場景,故事發(fā)生的物理時間就是一天,但是作者運用獨特的敘事結構和敘事手法將小說主人翁韋瑟羅爾奶奶的一生鋪展在這一天的意識流的回憶之中。
小說是一種在時間中展開和完成的藝術。對文學文本的創(chuàng)作因素需要考慮許多維度,包括情節(jié)維度、時間維度、結構維度等等。文本的敘事時間能直接影響作者對作品的接受程度。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故事發(fā)生的自然時間,而后者是指敘事文本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虛擬時間。
《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中的時間有兩個,現(xiàn)實的時間和心理的時間?,F(xiàn)實的時間就是物理時間,也就是病榻上的韋瑟羅爾奶奶臨終前的一天。而心理時間涵蓋的范圍顯然更廣,通過老奶奶的意識,以及她腦海中的記憶、思想和情感展現(xiàn)出來的近乎老奶奶的一生,也即老奶奶意識流所到之處,皆是心理時間范圍。老奶奶臨終前時而清醒,時而迷糊的狀況,支離破碎的一段段內心獨白,一段段意識流,將時間的著眼點從過去拉到現(xiàn)在,又投向未來,在這樣的敘述中將現(xiàn)實與虛擬完美結合在一起。整本小說的敘述時間呈現(xiàn)出一個非時序的點射形態(tài),碎片化的呈現(xiàn),一方面讓讀者眼前一亮,有了繼續(xù)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讓讀者在持續(xù)閱讀中漸次深化主人公的性格形象。
雖然文本的物理時間是一天,是在從清晨到夜晚的順時序敘述中完成的。但文中老奶奶堅強樂觀、精明能干的性格特征以及她坎坷跌宕的人生則是按照倒敘的順序通過最主要的三段意識流展示出來的,作者在時間的把握上,由近及遠;由現(xiàn)在推往過去;由60歲到老奶奶20多歲的時候:60歲面臨死亡時她堅強樂觀;婚后養(yǎng)育孩子,料理家務,辛勤持家的格外艱辛;以及20多歲婚前被遺棄的傷心失望。順序是對當下的敘述,倒敘卻能夠對故事整體性方面加以有效豐富和完善。倒敘能夠凌駕于時間之上,在不影響情節(jié)走向的情況下展開敘事。它既能夠不用現(xiàn)在時敘述現(xiàn)在時中“無關大局”的一件事,又能夠重現(xiàn)整件事情的所有結果。倒敘能夠將敘述者從情節(jié)中剝離出來,讓其以更高的視角,去遙望那些曾經(jīng)的事,能夠讓敘述者和讀者都更理智審慎,能夠更客觀地呈現(xiàn)事實,也更好地彌補了意識流片段支離破碎帶來的凌亂感,增強敘事的可靠度和真實性。
每一次意識流的產(chǎn)生都離不開外部世界或者身體內部觀感的刺激。大腦受到刺激,自然引起內心活動,有時是對外部客觀環(huán)境的反應,有時是對過去經(jīng)歷的回憶。全文共計7段意識流,除了上述以回憶形式出現(xiàn)的三段主要意識流,其余各處穿插了不少幻覺形式的意識流。而這里的敘事順序并不完全按照時間順序展開。處于彌留之際的老奶奶,意識已經(jīng)不太清醒,經(jīng)常產(chǎn)生幻覺。幻覺的產(chǎn)生不是隨機偶然的,而是受到一定的客觀環(huán)境因素影響。她身體不舒服,可是拒絕醫(yī)生,這種心理之下竟然產(chǎn)生了:“哈里醫(yī)生像氣球在她的床周圍漂浮,浮到天花板上又飄了出去。”科妮莉亞和哈里醫(yī)生的竊竊私語,為老奶奶帶來了情感上的波動,讓其回想到了過去管教孩子的種種畫面,“想到這兒她真想馬上卷起袖管重整家務。”
二 敘述視角與人稱
雖然小說《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的敘述者始終堅持韋瑟羅爾奶奶的視角,并且將這一特定的視野范圍貫穿于作品的始終。但作者能嫻熟地轉換敘述人稱,并將第一、第三人稱加以有效結合,不僅能夠以第三者的視角呈現(xiàn)韋瑟羅爾奶奶,而且能夠以第一人稱視角自我呈現(xiàn)精神世界,進而增強人物塑造的立體化和完整性。
可以說,敘述視角的頻繁轉換是意識流創(chuàng)作手法的一大形式特征。在《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中,作者波特成功運用該手段呈現(xiàn)了人物難以捕捉的意識活動,把“過去”拉進“現(xiàn)在”的生活,或者把“現(xiàn)在”的狀況植入“過去”的記憶,敘述筆法流轉順暢,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藝,令讀者感知到的不僅是某一時段發(fā)生的事情,更是這些事件反映出來的韋瑟羅爾奶奶的整個一生及其家庭,讓韋瑟羅爾奶奶的形象深入人心。這種頻繁轉換視角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人物塑造變得更加靈活和立體。
例如,小說中有一段文字,在短短兩個段落中出現(xiàn)了四次人稱視角轉換。作者首先以第三人稱視角客觀敘述韋瑟羅爾奶奶經(jīng)過六十年后,“她的想法改變了,她想見見丈夫喬治”,作者間接地呈現(xiàn)了人物內心世界。隨后,作者將人稱視角轉為第一人稱,直接呈現(xiàn)了人物內心世界,“我要讓喬治知道,我還是有著丈夫、孩子、房子,甚至都是比以前更好的”、“請告訴他從我這拿走的所有我都再次擁有了,甚至比以前更多了”。在接下來的文字敘述中,作者再次以第三人稱視角來呈現(xiàn)韋瑟羅爾奶奶臨終前的痛苦,“呼吸壅塞就如同一把尖刀刺痛著她,這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最后作者再次以第一人稱視角的話語呈現(xiàn)凸顯死亡前的痛苦,“好了,快去把醫(yī)生叫來吧,是我離去的時候了”。至此,作者通過四次人稱視角的轉換,由間接內心獨白的第三人稱敘述,到直接內心獨白的第一人稱敘述,再到第三人稱敘述病情痛苦,最后轉成第一人稱臨終痛苦的直接描述,成功塑造了韋瑟羅爾奶奶真實的性格,顯得那么豐富飽滿、有血有肉。
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交叉出現(xiàn),有效消弱了客觀敘述和評論所帶來的陌生感,能夠讓讀者更加深入地走進人物精神世界。而第三人稱的視角幫助我們看到了老奶奶的迷亂和清晰的想法以及情感,客觀地呈現(xiàn)了老奶奶的勤勞和艱辛,不受命運的羈絆。
就意識流的表現(xiàn)手法而言,這種敘事人稱的變換可以通過老奶奶的直接內心獨白和間接內心獨白不斷變換、有機結合得以完美闡釋。如:“韋瑟羅爾奶奶覺得自己的骨頭架已經(jīng)失去了皮膚的束縛飄來飄去,哈里醫(yī)生也如同氣球一般不停地來回飄動?!薄傲凉忾W過她的眼臉,一陣深沉的轟隆聲將其嚇醒,科妮莉亞,打閃了嗎?那是雷聲嗎?”“我覺得發(fā)寒,科妮莉亞??偸翘芍鴷璧K血液循環(huán)的,我已經(jīng)跟你講過無數(shù)次了?!?/p>
在文本敘述中,作者波特采取了與傳統(tǒng)完全不同的敘述方法,通過“展示”客觀再現(xiàn)故事情境,盡量消除“講述”的痕跡。意識流手法的運用把敘述者拉到幕后,敘述顯得更客觀。讀者可以自行進入到人物的內心,穿梭于人物經(jīng)歷的過去與現(xiàn)在。處于彌留之際的韋瑟羅爾奶奶時而清醒,時而迷糊,她的內心獨白增加了客觀的敘述上的不確定性。在文章開始,韋瑟羅爾奶奶已經(jīng)神志不清,并認為自己的骨頭架在不停飄蕩。但她卻認為自己的身體毫無問題。而隨著死神的逼近,韋瑟羅爾奶奶的意識更紊亂零碎,敘事支離破碎。故事中出現(xiàn)的迷霧、黑暗、那盞被老太太點亮又熄滅的燈,穿梭出現(xiàn)的不同人物,乍看凌亂無序。這些是老奶奶臨死前的心理及生理寫照,整合在一起,正反映了被情人、丈夫及愛子乃至上帝遺棄的老奶奶試圖在混亂和黑暗中建立秩序、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堅強樂觀。正如波特所講的,人生本質上來講就是混沌的,但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行為,就是將那些混亂事物放在一個框架內,然后賦予它全新的價值。
三 敘事頻率:單一和重復
顧名思義,敘事頻率就是一件事在文本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與敘述者敘述該事件的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單一敘事是小說《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最為常見的一種敘事方式,一件事很少出現(xiàn)第二次敘述。當然,文本中也存在重復敘事,就是對只發(fā)生過一次的事情進行多次講述,如有關韋瑟羅爾奶奶情人喬治的敘述就多次出現(xiàn)在文本中,年輕時慘遭遺棄的傷痛是她永遠無法淡忘和抹除的。在潛意識的自然流露中,她至死都沒有忘了這件事和傷害了自己的喬治。
她的意識反復出現(xiàn)早已忘了的喬治,但在臨終前,她卻非常希望去見一見這個曾經(jīng)帶給她巨大傷害的人。她在內心深處想要讓喬治知道沒有他的生活,想讓他知道她現(xiàn)在過得比以前更好。在其彌留之際,在意識混亂中她想再次看到喬治,希望上帝能夠顯靈。但她能想起的依然是沒有新郎的慘淡婚禮,這是她唯一能夠想到的,因為這痛苦深入骨髓、壓倒所有。最后韋瑟羅爾奶奶在內心深處大聲疾呼:“我永遠都不會原諒的。”另一個在老奶奶的意識活動中出現(xiàn)較多的是她早夭的兒子海普西,而這個人才是她真正想要見到的?!八孟笞约壕褪呛F瘴鳎F瘴鞅е暮⒆釉瓉砭褪呛F瘴髯约骸?;“老奶奶朝外走,走了很遠,尋找海普西”。這個名字,如同最早遺棄老奶奶的喬治一樣,在老奶奶死亡之前反復出現(xiàn)在她的意識之中,一次次點題?!氨贿z棄”的韋瑟羅爾奶奶心中充滿痛苦和失望,可是現(xiàn)實生活逼迫她要堅強和樂觀,要好好管家理事。
韋瑟羅爾奶奶堅強能干,60歲時面對死亡就做好了準備。然而,在多次反復出現(xiàn)的意識流中,在一連串的內心獨白中,老奶奶反復地說“我早已把他忘了”;“這孩子是她真正想要的一個”;可最終“我永遠不原諒他”,我們看到,韋瑟羅爾奶奶是帶著傷恨、屈辱以及遺憾離開人世的。
四 結語
波特的敘事特色,賦予了《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別樣的審美色彩和藝術風格。經(jīng)過作者巧妙構思情節(jié),精心安排敘述時間,巧妙選取敘述視角,嫻熟地變換敘述人稱,自由聯(lián)想和內心獨白結合,將老奶奶的一生濃縮于短短的一天。主人公紛繁凌亂的意識流在作者筆下得到有序引導,將這位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的一生和她的堅強能干、勤儉持家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于紙上,深入人心,完美地展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手法和藝術成就。
參考文獻:
[1] 吳曉東:《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和小說家》,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
[2] 羅鋼:《敘事學導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 王涵:《敘述模式與小說的藝術展現(xiàn)》,《群文天地》,2012年第9期。
[4] 辛俊武:《〈被遺棄的韋瑟羅爾奶奶〉的意識流敘述風格》,《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
[5] 劉海平、王守仁:《新編美國文學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劉雪晴,江蘇警官學院基礎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