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幼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人際交往這個子領域又包含了如下四大目標:愿意與人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xiàn);關心尊重他人。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誤區(qū)使幼兒失去交往的機會,許多成人把幼兒的生活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代替幼兒思考、幫助幼兒解決困難使幼兒失去了很多與人溝通的時機;又使孩子沒有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家庭教育的誤區(qū)使幼兒缺乏交往技能的訓練,各種行為的限制也不利于幼兒交往技能的形成。
對于如何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這一問題,我們經(jīng)過一年的思考實踐,認為大帶小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幼兒園開展大帶小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在適宜的環(huán)境、豐富的材料與幼兒的互動中進行的一種混齡的教育模式,通過不同年齡幼兒互相交往使他們擺脫“自我中心”,體會到兄弟姐妹之情,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家園共同努力下,我園創(chuàng)設快樂的交往環(huán)境,提供充分的交往時機,鼓勵孩子大膽進行交往,以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本活動如同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學唱一首人際交往之歌,采用了四步走:
一、結識新朋友
九月的小班雖然談不上是黑色的,但對于剛上小班的部分孩子而言還是緊張不安的,年齡相差不多的哥哥姐姐與成人相比更有親切感,以大帶小的方式來安撫小班孩子的情緒比增加成人幫忙效果更為明顯。大班的孩子陪玩、陪吃、陪睡,讓小班孩子漸漸忘卻了害怕,笑臉、笑聲也時有出現(xiàn)。在學期初開家長會時,我們將班級“大小結對,快樂同行”的想法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家長對我們的創(chuàng)舉大為贊賞,許多家長認為,這一舉措可以解決許多獨生子女面臨獨處的問題,于是我們就開始行動。結識新朋友為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1.引發(fā)家長認識幼兒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如今80后的獨生子女成為了幼兒園新一代家長的主體,由于從小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對幼兒人際交往的認識存在著一些偏頗,如生怕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中被欺負,總是步步緊跟,處處維護;嫌別人孩子臟,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出去跟他們玩,禁錮孩子的腳步……久而久之,孩子的交往欲望與能力就會大受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家長正確認識幼兒與人交往的需要與重要性,有意識地為其創(chuàng)設交往的條件,滿足幼兒情感上的需要。于是,我們給家長發(fā)放了倡議書,從認識上去改變他們。
讓孩子大膽走出去
——積極鼓勵孩子交往的倡議書
親愛的家長朋友:
您好!
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很多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交往能力也大幅度降低,甚至有一些孩子形成了抑郁、孤僻的性格。其實,孩子從小就表現(xiàn)出與人交往的需要:當媽媽喂嬰兒吃奶時,用“呵呵”的聲音與嬰兒交往,孩子會用眼睛看著媽媽或以笑作答,這是親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喜歡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認識,只要碰在一起,因為有共同的樂趣、相互能懂的語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當孩子的這種交往需要得到滿足時,往往特別高興。因此,家長應正確認識幼兒與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交往的條件,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讓我們家園雙方共同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設各種交往的機會和條件,不斷提高孩子人際交往的技能,促進他們良好個性的形成。
大四班
3月22日
2.培養(yǎng)孩子對交往的自信心
為了讓大帶小活動開展得更有目的性,同時讓這個活動有延續(xù)性,我們形成大小結對班級。一個大班與一個小班進行組合,初次結對活動時,先讓大班孩子來到小班孩子中間找到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然后征詢弟弟妹妹的意見,在遇到自己感興趣又同意被照顧的弟弟妹妹時,將自己設計的漂亮可愛的便條送給弟弟妹妹,便條上有問候語、自我介紹、門牌號碼或聯(lián)系電話等等。讓弟弟妹妹隨身攜帶便條,回家告訴爸爸媽媽,自己有了一個怎樣的新朋友。
親愛的弟弟(妹妹):
你好!
我是大一班的韓果,很高興認識你,我很想和你交個朋友,當你在幼兒園里時,讓姐姐來照顧你好嗎?當然,我也歡迎你到我家里來,我的家在寧都華庭1號樓504,我媽媽的電話是13567788001。
祝你度過快樂的每一天!
愛你的韓果姐姐
二、日常來串門
因為有了固定的弟弟或妹妹,晨間、餐后、起床乃至點心時間都成了他們互動交流的好時間,今天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什么時間來呀,我有新玩具、我有新本領要和他們玩一玩。有時還會有孩子去路口探望,急切相見的心情顯而易見?!霸敢馀c人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的鏡頭隨處可見。
1.晨間一起大晨跑。
如果天氣適宜,我們大中小各班先分別在中央草坪、廊道及安全通道按自己的年齡晨跑,10分鐘后按結對班再進行大晨跑,平時不愛鍛煉的孩子因為身邊有了朋友就不一樣了,互相喊“加油”,互相提醒“注意安全”,鍛煉的激情大增,鍛煉的持久性、有效性也提升了。 2.玩具圖書來分享。
我園的餐后自主活動非常豐富,老師們充分利用早教豐富、寬敞的戶外環(huán)境條件,給幼兒快樂的體驗:在紫藤走廊漫步,在田埂上練單腳站立,在路沿上改變姿勢走,在水池上走石階;量一量小樹有多高,比一比五彩柱有多粗;撿撿落葉排一排圖案,有的還來到百花園、百果園、親子農(nóng)場,賞花、捉蟲、摘果、拔菜……還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大哥哥大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坐在草墊上,分享圖書玩具,曬曬太陽玩玩具,把自己的新玩具、新發(fā)現(xiàn)和朋友分享。看看圖書聊聊天,把書中的精彩講給朋友聽,還開心地將一個個鏡頭用有趣的動作進行演繹,慢慢由2人增加到多人,還會生發(fā)出更加有趣的游戲,有表演游戲、音樂游戲等自主游戲……
三、節(jié)日大會師
自從結對有了新朋友,各個節(jié)日也有了新的樂趣,“雷鋒日活動”、“勞動節(jié)活動”、“六一節(jié)活動”、“快樂周活動”……經(jīng)常會想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下面以“拉著手兒游城堡,歡歡喜喜過新年”活動來談談節(jié)日大會師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1.積極動手,做好準備
大班第一學期的孩子,有許多也是非常稚嫩的,動手能力一般,自理能力也較弱。但在這次活動中,大班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非常積極、自信的精神狀態(tài),因為今天自己穿好衣服后,還要給弟弟妹妹穿衣服,讓他們穿好制服,成為城堡中的一名工作人員是第一步。自己如果做不好,不但自己不能玩,弟弟妹妹也不能活動。在自己已經(jīng)是哥哥姐姐了的意識支配下,他們比平時單獨活動時的動作更加迅速,行為更加有效。
2.安全警鐘,時刻銘記。
“這是我?guī)У牡艿苊妹谩?,這句話在城堡中到處可以聽見,由于小班的孩子是第一次來到城堡活動,新鮮感油然而生。由于好奇心的驅(qū)使,小班的孩子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有些在經(jīng)過走廊時,會情不自禁地被其他活動室的內(nèi)容所吸引,不自覺地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離開了照顧自己的哥哥姐姐,這可急壞了大班的結對者,他們認真地找尋,像小大人似的再三叮囑,而且緊緊地拉著弟弟妹妹,不再放手……尤其是上下樓梯,更是小心翼翼。
3.照顧細致,謙讓有加。
小舞臺上的文學作品表演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怎樣讓弟弟妹妹玩得開心呢?大班的孩子開始商量怎樣分工,小魚說:“讓弟弟妹妹做媽媽的孩子吧!這樣簡單,動作都一樣的。”夏明說:“讓弟弟妹妹跟我做燈光師吧!跟我學,做我的燈光師助理。”蓉兒說:“我先叫他們把表演時要說的話練一練?!币痪渚鋰谕校粋€個安排,無不體現(xiàn)出大班孩子對弟弟妹妹的細心照顧。
四、家庭來延伸
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習得是為了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其實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也是為了孩子能拓展運用于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于是我們讓家長為孩子們助力,從幼兒園走出來,走向家庭和社會,將幼兒園中習得的經(jīng)驗運用在更廣闊的舞臺上。
1.提升家長育子理念,家長意識更明確。
我們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微信網(wǎng)站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大帶小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的影響。要求家長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交往的條件,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給幼兒樹立友好交往的榜樣。還通過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培養(yǎng)幼兒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組織家長暢談交流經(jīng)驗和體會,以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培養(yǎng)技巧。
2.組織家庭游戲小組,假日活動更有效。
為了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固有的局限性,有必要擴大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變更活動范圍。我們建議家長組織家庭游戲小組,或進行“易子而教”活動。如假期里,兩個家庭都外出旅游時,相互交換孩子;到自己較陌生的環(huán)境中體會不同的生活。平時經(jīng)常鼓勵孩子運用電話經(jīng)常與結對的伙伴交流,臨近的幾組可以合在一起進行活動,使幼兒從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個全新的大家庭。假日活動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他們經(jīng)常自發(fā)地、不定期地開展親子郊游、結對串門、娛樂競賽等活動,活動中將孩子當作活動的主人,大孩子的工作有場地布置、招呼客人、主持、采訪、整理等,小孩子有招呼客人、傳遞分發(fā)物品、節(jié)目表演等,孩子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不同的人群,常常要與不同年齡、不同工種的人交流、分享成果。如老人節(jié)的送溫暖活動:孩子們購物之前先約會、購物途中常合計、購物回來齊分享、贈送話語共商討、慰問活動談感受。在這種充滿趣味的交往中,他們積極參與、大膽交往,信心十足,交往能力大大提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xiàn),關心尊重他人”的行為得以充分呈現(xiàn)。
“大帶小活動”的嘗試開展,為幫助孩子們唱響人際交往曲,奏出了完美的樂章。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于幼兒一生的發(fā)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三者形成合力,需要成人利用各種不同的手段,抓住各種時機,堅持不懈地對幼兒著力進行培養(yǎng),這樣,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才會不斷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