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2013年,我國汽車造成的交通事故高達138 113起,占全年所有交通事故的70%。從上圖可以看出,近年來,機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逐年減少,并且是在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激增的情況下,而另一方面,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看到,非機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卻在增加,增幅還不低。調(diào)查顯示,80%以上非機動車交通事故的主角都是電動自行車(下簡稱電動車),所以電動車之“禍害”不可不防。
電動車數(shù)量激增
這些年,電動車不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二、三線城市,都得到迅速普及。2013年,電動車的保有量已達到1.8億輛,而相比之下,汽車的保有量僅為1.37億輛。
電動車紛紛上路,卻帶來了交通安全隱患。非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方面,逆行、占道、闖紅燈的違法行為排在前三位。某交管局分析報道顯示,“按違法行為統(tǒng)計,非機動車違法主要是逆行,發(fā)生事故起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分別占單項總數(shù)的23%、12%?!?/p>
僥幸心理是主因
說到電動車違章,人們常常歸因于騎車人不守法、規(guī)則意識差等。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的,要探究真正的原因還得從行為心理學來分析。先來看個例子:一輛私家車在信號燈變綠后正常行駛,突然撞上一輛闖紅燈沖出來的電動車。結(jié)果交警認定“私家車司機在駕車通過交叉路口時,觀察嚴重疏忽,未確保安全,是造成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需要承擔此事故的主要責任。電動車駕駛?cè)嗽谕ㄟ^有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時,未按照交通信號燈通行,是造成此事故的次要原因,應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本哂兄饔^故意違章的一方卻只承擔很小的責任,無疑會使其低估違章的風險和成本。
電動車違章頻繁,很大原因在于駕駛?cè)俗哉J為安全,低估了違章的風險。在道路上的角色不一樣,對風險的感知也不同。一個平時開車謹慎的司機,如果換成騎電動車出行,可能就不會那么謹慎。這一方面受固有信息的影響,平時我們了解的信息都是“開車會更危險”,因而在心理上認為開車違章的風險要比騎電動車風險更大;另一方面,是歸因錯誤,很多人在心理上認為違章出事的責任不在于自己,而在于機動車司機,不少騎電動車的人覺得汽車避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這種違章僥幸心理的產(chǎn)生,與目前我國法律缺少對非機動車違章處罰的規(guī)定有關(guān)。處罰不力,大大降低了駕駛?cè)说男睦沓杀荆蛊淠苄陌怖淼玫貙⑦`章進行到底。
“被迫”違規(guī)是次因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空間缺乏合理性,電動車等非機動車上路還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沒有專用車道而“無路可走”。按理說,電動車是有非機動車道的,然而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許多非機動車道被占為了路內(nèi)停車位。
路內(nèi)停車擠占了非機動車行駛的空間,特別是“開門風險”進一步增大了非機動車靠邊行駛的危險性。另一方面,則會逼迫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從而給大部分機動車帶來干擾,影響司機對行車路徑的觀察。更有可能的是,司機為了避開非機動車,頻繁變換行駛軌跡和速度,而這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以電動車為主的非機動車已經(jīng)成為許多城市的管理大患,廣州甚至兩度頒布“封殺令”。然而,面對巨大需求,宜疏不宜堵。在對代步工具難以約束的情況下,應該加強對駕駛?cè)说募s束。
正視管理盲區(qū)
目前,全國并沒有一部專門針對非機動車有細致規(guī)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F(xiàn)行的法規(guī)所設(shè)定的處罰幅度和種類已落后于現(xiàn)實。
日本政府出臺的《14條規(guī)范使用自行車的法規(guī)》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其對普通自行車的管理值得借鑒(電動車在日本普及率小,所以此處以普通自行車為參照)。一篇名為《日本加大對自行車惡意違規(guī)處罰力度》的文章報道稱,“對于因騎車惡意違規(guī)而被提交檢察院的案件,東京地方檢察院表示將改變謹慎的原則,對于騎車惡意闖紅燈等案件的違法者進行‘略式起訴(只需繳納罰款而不用服刑)”,這里的罰款是刑事處罰手段,而非平時機動車違反交規(guī)所繳納的“違規(guī)金”?!白孕熊囘`反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并沒有‘違規(guī)金制度,只有進入訴訟程序后才有可能實施處罰?!边@就使自行車違規(guī)的成本甚至高于機動車違規(guī)。
此外,日本還施行“自行車肇事扣汽車駕照”的制度。 2012年11月,日本奈良警方對一名交通肇事逃逸的騎車人給予暫扣汽車駕照150天的處罰。依據(jù)是日本《道路交通法》規(guī)定:持駕照者明顯存在危害交通安全可能性時,可以暫扣駕照。日警方表示,肇事者沒有履行救護義務,駕駛機動車時難免不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因此暫扣其駕照。
在沒有外界約束力的前提下,靠自覺不能緩解非機動車違章嚴重的情況。因而,盡快杜絕非機動車,尤其是電動車的管理盲區(qū)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嚴格立法、執(zhí)法,才能減少非機動車違章的情況。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城市公共交通空間的管理不能只記得機動車而忘記電動車,倘若不能保證專用車道,依然隱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