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早使我感到詩的是什么?是雨滴。
在我上學的路上,有一棵塔松,每當我從它身邊走過,它什么都不說。
一天,是雨后吧,世界潔凈而新鮮,塔松忽然閃耀起來,枝葉上掛滿了晶亮的雨滴,我忘記了自己;我看見每粒水滴中,都有彩虹游動,都有一個精美的藍空,都有我和世界……
我知道了,一滴微小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凈化一切。在雨滴中閃現的世界,比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更純,更美。
詩就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
二
我是在一片堿灘上長大的孩子。
那里的天地非常完美,是完美的正圓形。沒有山,沒有樹,甚至沒有人造的幾何體——房屋,使這樣的完美稍稍損壞。
當我走在我想象的路上時,天地間只有我,和一種淡紫色的草。
草是在苦咸的土地上長出來的,那么細小,又那么密集,站在天空下,站在烏云和烈日下,迎接著不可避免的一切。沒有誰知道它們,沒有彩蝶、蜜蜂,沒有驚奇的嘆息、贊美;然而,它們卻生長著,并開出小小的花來,驕傲地舉過頭頂……
它們告訴我春天,告訴我詩的責任。
三
在礁巖中,有一片小沙灘。
沙灘上,有不少潮汐留下的貝殼,已經多少年了,依舊那么安詳、美麗。
我停下來,吸引我的卻不是那些彩貝,而是一個極普通的螺殼;它毫無端莊之態(tài),獨自在淺淺的積水中飛跑。我捉住它,才發(fā)現里邊原來藏著一只小蟹——生命。
這只小蟹,教給我怎樣選擇詞匯。
一句生機勃勃而別具一格的口語,勝過十打華美而古老的文辭。
四
由于渴望,我常常走向社會的邊緣。
前面是草、云、海,是綠色、白色、藍色的自然。這潔凈的色彩,抹去了鬧市的浮塵,使我的心恢復了感知。
我是在記憶嗎?似乎也在回憶,因為我在成為人之前,就是它們之中的一員。我曾像猛犸的巨齒那樣彎曲,我曾像葉子那樣天真,我曾像蜉蝣生物那樣渺小而愉快,我曾像云那樣自由……
我感謝自然,使我感到了自己,感到了無數生命和非生命的歷史;我感謝自然,感謝它繼續(xù)給我的一切——詩和歌。
這就是為什么在現實緊迫的征戰(zhàn)中,在機械的轟鳴中,我仍然用最美的聲音,低低地說:
我是你的。
五
萬物,生命,人,都有自己的夢。
每個夢,都是一個世界。
沙漠夢想著云的背影,花朵夢想著蝴蝶的輕吻,露滴在夢想海洋……
我也有我的夢,遙遠而清晰,它不僅僅是一個世界,它是高于世界的天國。
它,就是美,最純凈的美;當我打開安徒生的童話,淺淺的腦海里就充滿光輝。
我向它走去,我漸漸透明,拋掉了身后的暗影;只有路,自由的路。
我生命的價值,就在于行走。
我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那天國的門,向著人類。
如果可能,我將幸福地失落,在冥冥之中。
(梁月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顧城作品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