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宏霞
摘 要: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總在說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我認為不管是學校還是幼兒園都應該抓好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重要的一課,這樣才能保證科學教育和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在十幾年的幼教工作中,我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表現(xiàn)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征,如同“冰山效應”,這些隱性的心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們畸形成長。而家庭是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所以我認為家庭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家庭因素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數(shù)都缺乏關愛他人的實踐和體驗,以自我為中心,為所欲為。所以常常會因為家庭、父母的關系而影響其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種因家庭原因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層出不窮。許多事實證明了,那些遭父母拋棄的小朋友在個性上的變化更嚴重。他們有的變得軟弱無能,有的冷酷無情,有的自私自利,有的報復心強等極端的心態(tài)。說明孩子心理的健康大部分是來源于家庭的,那么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哪些呢?
1.完整家庭的重要性。小強是一個家庭離異的孩子,父母分居,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他很聰明,但是脾氣有點急躁,也不愛與人交流,喜歡獨來獨往。只要同學身邊出現(xiàn)新奇的玩具、書、筆,他隨后也會買來,買來后有的是自己用的,但更多的是借給別人。這種心理使它往兩個極端發(fā)展:當老師有要求時,他會不折不扣努力完成,他希望被表揚的人中有他;比如美術課上老師獎勵了四個畫畫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其中沒有他,他就會大發(fā)雷霆,氣憤之余毫無理由地把被表揚同學的畫紙撕了,甚至打滾哭鬧。嫉妒和不合群是離異家庭子女的普遍特征之一。
2.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家長對子女的百般溺愛和過多保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設法給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發(fā)脾氣,即“任性”的習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統(tǒng)一。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但家長在孩子面前應保持一致,否則不僅要求無法實現(xiàn),降低教育效果,而且會產生不良的作用,讓孩子更任性。因為他有“靠山”。
3.家庭教育中,要發(fā)揮父母榜樣的作用。父母和孩子接觸的最早、最多、時間最長,因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影響,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節(jié),都不是小事。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p>
4.家長的教育觀點不一致。有的孩子有說謊的毛病。說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齡前幼兒分不清現(xiàn)實和想象,家長把孩子說出來的想象誤以為是說謊,這實際是錯怪了幼兒,但也有家長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出現(xiàn)問題,幼兒園教師找家長,父親回家批評一下,讓孩子改正就可以;找母親的話,孩子回家就免不了一頓打罵,孩子又總結出來父親更遷就我。久而久之,孩子在父親和母親面前說不一樣的話,在老師面前和家長面前也說不一樣的話,說謊的壞習慣就養(yǎng)成了。
5.總以成人的視角看待幼兒的活動。家長要蹲下來,與孩子站在一條水平線上看問題。如:幫老師起小椅子,家長認為這樣的事應該老師做,幼兒也就不用再做了。家長從成人的角度認為這樣是對孩子不公平,而幼兒則認為這是集體活動,是一種榮譽,是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間的游戲活動。這樣,家長的觀點和孩子的感受就完全相反。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者是長大后就學會在人際交往中斤斤計較,偷懶?;?。
6.祖輩代養(yǎng)的問題 。有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無法全身心照顧孩子,會請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保姆幫助照看孩子,像這類情況就會出現(xiàn)問題:一方面祖輩和保姆的知識水平通常都比父母較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另一方面看祖輩和保姆為避免孩子受傷,總是限制孩子的活動,或嚇唬孩子有危險,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發(fā)展受到影響。
二、如何緩解各種家庭因素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影響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統(tǒng)一。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但家長在孩子面前應保持一致,否則不僅要求無法實現(xiàn),降低教育效果,而且會產生不良的作用。
2.父母要以身作則,以身示教。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孩子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xiàn)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里對父母產生崇敬,并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
3.要給孩子的進步留有余地,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否則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4.作為家長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盡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與同事交往,對社會的態(tài)度盡可能從善意的角度來理解評價,這樣才能在內心產生寬容的心態(tài),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才能是積極向上的。
5.家長可通過各種途徑掌握一些幼兒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識,如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有關孩子心理困擾,心理障礙時要及時找專家咨詢。
以上幾點家長可以作為參考,希望孩子們在您的科學的引領、指導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學前教育基本問題與對策》河北教育出版社.
[2]《幼兒園班級管理與環(huán)境設計》河北教育出版社.
[3]《學前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