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紅
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碑斘壹倨诶镎J真品讀了《教師最喜歡的教育名言》讓我對這句話感悟更深刻。特別是我們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應該怎樣教書育人。我們常常靜下心來苦思冥想,我們這些教育者究竟應該怎樣做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督處熥钕矚g的教育名言》讓我明確了方向,讓我領悟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一、理解教育的真諦
當我品讀了《教師最喜歡的教育名言》,一書中陶行知老先生這樣一段話我深有感悟: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讓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只有我們學會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它的知識,才能使知識對社會有所用。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我們做其它一切的基礎?!督處熥钕矚g的教育名言》夏丏尊的愛的教育,人格的培養(yǎng)更像一把教育的指揮棒引領著我們?nèi)纾骸皩W校教育到了現(xiàn)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yǎng)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過不休,而于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而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我深深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諦,就在于用愛心、用真情,培養(yǎng)學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育的藝術(shù)就是讀懂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品讀了《教師最喜歡的教育名言》,一書中[蘇聯(lián)]B.A.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是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對準音調(diào)”。我們的教育是面對學生,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的藝術(shù)魅力。因此讀懂學生是教育藝術(shù)的開門鎖。想要藝術(shù)的讀懂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心靈。想學生之所想,念學生之所念。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美]阿拉伯特·愛因斯坦一語中,足以說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是多么的重要。我是這樣做的:
1.好奇心是形成學習興趣的先導。好奇心是人們對求知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例如一個處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對外界新鮮事物感到好奇,總是向大人問這問那,總想弄個明白。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從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作為學生要十分珍惜與愛護自己的好奇心,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各種科學文體知識,帶著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帶著好奇心去觀察社會,帶著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2.知識的積累是形成學習興趣的源泉。廣博的知識中包含著廣泛的興趣。知識積累得越多,興趣也就不斷地增加。有不少同學有這種體驗;聽得懂的課就有興趣,聽不懂的課就沒有興趣;學得好的課興趣就濃,學不好的課就無興趣。這就說明知識的積累是興趣的源泉。同學們要設法及時把課堂上聽不懂的地方搞清楚,從聽得懂每一節(jié)課開始,進而學好每一門課,這樣你會對學習的興趣逐步增加。
3.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是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學生,要學好每一門課,打下夯實的文化知識基礎,這是學生培養(yǎng)目標所要求的。但并不是說要求每個學生對每門課都要有同樣程度的興趣愛好,而應該在學好學校規(guī)定的課程基礎上,可以在某些課程的學科領域里發(fā)展更濃厚的興趣。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在校內(nèi)外選擇一些活動作為自己的中心興趣加以發(fā)展。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三、用“愛”為孩子導航,用書籍的“智慧”讓孩子揚帆遠行
“從教近20年,一直擔任著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與孩子在一起學習。與孩子的交往中,我意識到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 “愛”源于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的奉獻。愛是偉大的,愛能感動一切,愛更是學生的導航儀。
“無線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個信條”?!督處熥钕矚g的教育名言》,一書中[蘇聯(lián)]B.A.蘇霍姆林斯基一語明確我們品味過多少書香“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有人說,人品即文品。對教師來說,人品也是教學的品位?!敖處煹娜烁瘢褪墙處煹囊磺小?。教師教學表面雖只是他的言語世界,其實正是他的精神世界——心靈和人格的體現(xiàn)。這不正如《教師最喜歡的教育名言》一書中[春秋]孔子說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今天的教育我們既要教會孩子的讀書方法,又要鼓勵學生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明天,孩子就會善于把書中的智慧以及積累的豐富的信息化為巨大的力量,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到達勝利的彼岸。
總之,《教師最喜歡的教育名言》一書中的名言是教育的經(jīng)典。不但讓教師領悟了教育的真諦,而且還是教育的發(fā)展與啟迪。更是我們教育者今后的警示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