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曄?張劼
2015年5月,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前夕,杭州市領導收到了一封信件。作者是浙江省政府參事、本刊副社長何一楓。信中建議再次修復并開放郁達夫故居“風雨茅廬”。何一楓參事說:“具有‘一代文豪和‘著名抗日英烈雙重含意的郁達夫故居,作為一個獨特的愛國主義課堂,對外開放具有不能低估的教育意義”。建議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宣傳部和上城區(qū)在短時間內就落實了修繕計劃和資金,還將“風雨茅廬”納入上城區(qū)“小營紅巷”紅色旅游基地進行統(tǒng)一管理運營,打造一條紅色旅游線。
在郁達夫先生殉難70年之際,杭州市、上城區(qū)翁衛(wèi)軍、繆承潮等領導與郁達夫的親屬、有關專家學者、郁達夫文學愛好者濟濟一堂,共同參觀了“風雨茅廬”各展廳,緬懷和感受一代文學大師的愛國主義情懷。
憶往昔:修舊如舊
此前,風雨茅廬曾有過一次修復,著名歷史學家毛昭晰可能是其中最具參考意義的見證者。上世紀30年代,毛昭晰的父親毛路真是浙江大學數學系講師,毛家就住在大學路的浙大教工宿舍“求是里”。隔著求是里的小竹園和窄窄的場官弄,風雨茅廬就在東南面。
當時,毛昭晰只有六七歲,和郁達夫的兒子郁飛是橫河小學的同學。稍后,毛昭晰的妹妹毛雪瑩與郁飛弟弟郁云成為同桌。幾個孩子是玩耍的伴侶。
在毛昭晰的記憶中,他見到郁達夫的次數并不多?!霸谖矣∠罄?,郁伯伯瘦瘦的,個頭一般,常穿一件藍布長衫,喜歡去浙江圖書館。那時候我們都知道,郁飛的爸爸是個大文學家。”
根據留存建筑的形制和毛昭晰等老人的回憶,風雨茅廬得以重新修繕:院落坐北朝南,分兩重。前院有臺基高筑的三間正房,圍繞木柱回廊,當中一間為客廳,懸學人馬君武所書“風雨茅廬”橫匾,西壁掛一中國畫,東壁掛魯迅《阻郁達夫移家杭州》一詩的手跡。正房往東連接后院,蔥蘢掩映著三間客房和郁達夫最愛的書房。書房三面沿壁排列著落地書架,擺滿了各國文字的書籍。
撫今日:精神引領
事實上,從何一楓參事寄出信件到風雨茅廬開放,整個修繕過程只有短短三個月,如何能把作家不平凡的一生反映出來?上城區(qū)委宣傳部長金承濤說:全面修繕風雨茅廬,目的是緬懷這位為中國抗戰(zhàn)最后犧牲的文化戰(zhàn)士,弘揚他貫穿一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精神。
據負責修繕的工作人員介紹,具體工作分成修繕和布展兩個部分,在確保內部結構不破壞和不變更的前提下,風雨茅廬修舊如舊;加快對內部展陳物品包括文物史料和影像資料的收集整理,同時積極爭取省市宣傳、文化、黨史、檔案、民政、園林等部門的支持,開展與富陽郁達夫故居的對接,征詢郁達夫先生后人及研究專家的意見建議。
走進今天的風雨茅廬,展覽內容已經非常完善,分為序廳—杭州足跡、走進郁達夫、杭州情懷、郁與文、尾篇—永恒印記等5個篇章,詳細介紹郁達夫的生平事跡,在杭州時期的活動,文學作品與抗日文章、書信來往,各地各界對郁達夫的追憶和評述,以及當今郁達夫小說獎的設立等相關內容,力圖既全面再現(xiàn)一代文豪與著名抗日英烈郁達夫光輝的一生,又突出郁達夫在杭州留下的印跡和對杭州的情懷。
慨未來:風骨長存
負責修繕的工作人員,在介紹風雨茅廬的同時,還告訴了一段搜尋史料中發(fā)現(xiàn)的軼事史實: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并大舉南下。周恩來派胡愈之、王任叔等到新加坡“萬里投荒”開展團結華僑抗日工作。曾經的《獅聲》主編、后來任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的張楚琨回憶說:“我記得,晚上熬夜編三個副刊的郁達夫,白天眼里掛著紅絲,用沙啞的聲音,對青訓班作朝會講話(他兼青訓班大隊長)。敵人轟炸加劇了,第二期青訓班一百多人分散在四個地方……他在轟炸中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不畏縮。他那瘦弱的身體爆發(fā)著火一般的生命力,我仿佛看到一個為希臘自由而戰(zhàn)的拜倫?!?/p>
好一個為自由而戰(zhàn)的拜倫,這既是一個無比赤誠的愛國者的形象,同時這個愛國者鮮活的文學性又躍然紙上。
恢復開放風雨茅廬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故居本身。正如何一楓參事在致詞中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大背景烘托下,除了早期作品外,郁達夫抗戰(zhàn)時期政論、雜文、詩詞的寶庫,一定會被更多的有識之士所重視、發(fā)掘。在未來更長的歲月里,這里要呈現(xiàn)的是一位有著完整人格精神的愛國著名作家形象,讓更多人懂得自尊、自強、愛國的真正意義。
(本文照片由作者拍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