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呆?丁山
作為全國道德模范,郭文標日前去了北京,觀禮9·3閱兵式,這可是很高的榮譽。
郭文標是臺州溫嶺市東南隅石塘半島上土生土長的漁民。從少年起,他30多年來,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報酬得失,在驚濤惡浪中救回了700多條生命。當地人稱他為“平安水鬼”,以示尊敬。
少年郎救起了大塊頭老漁民
郭文標從小在海里翻滾、撲騰,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水性和膽魄。在他少年時,某個臺風夜,村里一條大船在進港時被風浪打翻,8個漁民全都喪生,整個石塘沉浸在悲愴之中。這一嚴酷現實讓他暗暗發(fā)誓:長大了,一定要去救人!他把爺爺和父親的囑咐深深記在心里:急人所急,救人于危難之中,這是做人的本分。
15歲那年的一個臺風天,他和父親等十幾個人在狂風中把一條條小船拖上沙灘,60多歲的漁民章敬喜沒有站穩(wěn),跌進浪濤。郭文標毫不猶豫地沖進海里。身高剛超過1.4米的郭文標連拖帶拽地把章老伯救上岸,自家的船卻被沖走了,可他一點也不后悔。
一個少年郎救起了一個不擅游泳的大塊頭老漁民,這下子,郭文標名聲大振。從那以后,每當發(fā)現有人落水,他總是以最快速度向海里游去,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由此被挽回。有人問他,你往洶涌的大海里跳時害不害怕?有沒有擔心自己再也上不了岸?郭文標只有一句極短的回答:“來不及想?!边@句非常簡單的話語,卻是一句最美的言辭!
1985年9月的一天,天還沒亮,一名警察找到郭文標家。一艘來自福建的運煤船在駛往石塘的途中,因遭遇雷雨狂風,不慎觸礁沉沒,9名船員爬上桅桿等待救命。接到報警的警察慕名前來郭家求助。遇險船員身處大海之中,必須駕駛大船前去營救。郭文標一路狂奔,跑到碼頭后“撲嗵”一聲直接跳入海里,奮力向他家的大船游去。登船后他啟動機器,駛到岸邊把他父親接上,開足馬力駛向出事地點。正是因為游泳上船爭取了時間,父子倆與風浪搏擊,及時救援了已在桅桿上精疲力竭的9名遇險船員。
一接到求救電話就像聽到沖鋒號的戰(zhàn)士
郭文標的海上救人行為出于人性善良的本能。隨著年齡成長,他對義務救人更為自覺更為積極。
2003年11月23日,“閩連漁運3511號”在龍鼻頭海域觸礁,隨時可能傾覆。接到石塘邊防派出所求援電話后,郭文標立即駕船趕赴出事地點。出事船只已經開始漏水,17名船員擠擠挨挨在一只救生筏上。郭文標把所有船員拉上自己的船只,還憑著豐富的駕駛經驗和對這片海域的熟知,從常人不敢涉足的石板門航道拖船返航成功。
2005年8月,12級“麥莎”臺風襲擾石塘,4名正在加固養(yǎng)殖漁排的漁民被困在跨海大橋下方。郭文標冒死駕船前去營救,最終把漁民悉數救回。
類似的救援故事舉不勝舉。為了能更有效地救人,郭文標家里的船不斷更新換代,從1985年擁有的那條12匹馬力的木質機動漁船開始,迄今一共換了9次。如今這艘“浙嶺漁22528”號是他的驕傲,船長41.5米,噸位230噸,動力為735匹馬力,總投資190多萬?!按蟠夏芊乓恍┽t(yī)療設備,出海多載幾名醫(yī)務人員,人救起之后可以及時搶救,這樣就不用擔心在送醫(yī)途中出事了。”每次換船都得貸款,平時駕船出海的油費、人工費也頗為驚人,但與一條條生命比起來,孰輕孰重,郭文標心里十分清楚。
除了船只,通訊設備也十分要緊。從1993年起,郭文標擁有過50多部手機手機經常在救人時損壞、丟失。但無論換多少次手機,“135××××1060”這一號碼永遠不變。身處險境的漁民只要撥通這個號碼,郭文標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因此,非但溫嶺的、臺州的漁民知道這個號碼,山東、福建等省的漁民在附近海域遇險時,也會千方百計找到這個號碼。
郭文標說:“這個號碼是救命號碼,給一百萬也不賣?!泵慨斀拥角缶入娫?,他就像聽到沖鋒號的戰(zhàn)士快速進發(fā)?!叭嗣P天,我能不去嗎?不去的話,我怎么能心安?”這句樸素的話語他已不知說了多少遍。臺州海上搜救中心辦公室主任沈劍波說,只要救援指令一發(fā),郭文標都會馬上出發(fā),無論海上的風浪多大,再苦再累再險,他也不取一分酬勞。更厲害的是,郭文標的腦海里有一幅詳細的海域圖,對方只要報出附近礁石形狀,他就能準確找到位置。
救人于危難是因為擁有一顆博大善心
郭文標下海救人不圖其他,只因一顆博大善心在驅動。
有人曾經問起他為什么能一次次化險為夷,郭文標不無樂觀地笑言:這多虧被救者送來謝恩的一碗碗長壽面啊,吃了這長壽面,海龍王還敢要我嗎?
數十年下海救人,對郭文標的身體損害很大。以前沒有潛水設備,下海救人,海水灌入耳朵喉嚨,上岸后只感覺喉嚨發(fā)咸發(fā)澀,鼻孔里能流出半杯海水。為了把七竅里的咸澀去除,他每周要去淡水里泡一陣子。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因為如今的他在救人時仍常常來不及穿戴潛水設備,所以耳膜出血、喉部息肉、頸椎勞損、骨裂骨折等疾病始終如影隨形。
不少漁民回憶,當年的郭文標是一條剽悍漢子:一個猛子扎下去,可以在海里閉氣5分鐘;肩扛100多斤的鐵錨,能在海底行走四五十米。如今已是中年的他體力自然有所下降,但一旦跳進海里,仍勇猛不輸年輕人,顯然堅強的意志賦予他超乎異常的勇氣。為了保持體質,他堅持游泳,寒冬臘月也不停頓。脫去衣服的郭文標依然一身肌肉。
為了能更快更好地救人,郭文標早已養(yǎng)成了一個罕有的生活習慣,即睡覺從不蓋被子,而是和衣入眠,手機則放在枕邊?!昂I暇热伺c陸地上不一樣,時間就是生命,一秒都等不起。我能快一點出去、早一點到達,遇險漁民的就多一點生命希望?!彼慕忉屖悄菢拥馁|樸、真誠。
郭文標一心做善事,除了下海救活人,也時常幫遇難者家屬打撈遇難者遺體,從不收任何報酬。有人問他,你平時只靠抓些小魚小蝦、為他人修漁船、經營“漁家樂”餐館維持全家生計,他人主動送上來的錢為何不要?他卻一笑,我做的是善事,拿了人家的錢,就對不起“善”這個字眼了!
自己籌資建起海上民間救助站
2008年3月3日,一條漁船在石塘釣浜海域漏水,22名船員生命危在旦夕。郭文標接到求救電話時,正在遙遠的海域作業(yè)。怎么辦?他一邊調轉船頭,開足馬力趕往出事地點,一邊打開對講機呼喊漁民同行:“我是郭文標,在釣浜附近作業(yè)的漁船請注意,有船遇險,快去救人?!笔盏较⒌拇患娂姀母魈幭蜥炰汉S騾R集。幾十艘漁船圍著失事船只,環(huán)成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圓,22名船員被順利救起。
這一事例讓郭文標深感人多力量大、救援靠大家的道理。從那以后,他就在謀劃建立海上民間救助站。經溫嶺市民政局批復,由他多方籌資,在離他家不遠的石塘漁港山坡上,建造起5間鋼筋混凝土結構、能防御17級臺風的房子,以此作為救助站日常用房。2010年5月,該救助站正式啟用,4艘漁船、11名漁民成為救助站的“基本配備”。為了這座救助站,郭文標耗盡了心力,連家里準備買商品房的錢都投了進去,而他所“經營”的卻又是一個“絕對虧本的買賣”。
海上民間救助站以開展海上救助為宗旨、目的,幫出事漁船、人員以及貨物打撈等提供救援服務。這一公益性項目很快得到了當地漁民的歡迎,溫嶺市政府對救助站的建設非常支持,決定在建造救助配套碼頭時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海事、海洋與漁業(yè)等部門也十分支持,給予多方扶持。對此,郭文標十分感激。盡管維持海上民間救助站每年上百萬元的日常經費開支,對他仍然是個極大的考驗。但經歷大風大浪鍛煉的他并不懼怕,他說他愿意繼續(xù)把自己家庭的全部所得投進去,也相信社會各界會越來越支持他。
說得也是。海上民間救助站成員劉標就是因為感動于郭文標的愛心善舉,而加入了義務救援隊伍?!?005年夏天的一個夜里,我的右腳被漁網卷進去,盆骨骨裂,郭文標花了2個多小時趕來救援,把我送去醫(yī)院,一分錢都沒有收,過后還來醫(yī)院看望我。”劉標說,正是那次親身經歷強烈地觸動了他,讓他涌起感恩的心,并決意加入日后的海上民間救助站。
如今的郭文標已經出了大名,作為浙江省漁業(yè)互保協會的形象代言人,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中。然而,他深知堅持海上民間救援之難,自己面臨的生死考驗還有很多。郭文標說,只要還有能力,自己會一直無私地幫助海上遇險的兄弟。因為他認為,傳遞積德行善的力量,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優(yōu)良傳統,最好的方法就是付之于實際行動。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周學軍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