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書生與政治

2015-10-15 10:57楊奎松
貴州文史叢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知識分子國家思想

楊奎松

摘 要:知識分子作為對時代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最敏感的群體,他們最早也最容易進行政治選擇。本文通過具體實例分析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在尋求強國之路的過程中,普遍發(fā)生的思想轉變;以及在1949年的歷史節(jié)點上,知識分子作出的不同選擇。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近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問題。

關鍵詞:知識分子 政治選擇

中圖分類號:K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5)03-01-06

很高興有機會到貴陽來跟大家見面。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共黨史、中國現(xiàn)代政治和外交的歷史。今天之所以在這兒講“書生與政治”,確實是因為我寫過一本書生與政治的書,書名叫《忍不住的關懷》。

關心“書生與政治”這一領域,是因為我在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歷史時,不可避免的涉及到1949年知識分子的選擇問題。我們知道,當時有很多知識分子跟著國民黨去了臺灣,還有一部分去了香港、美國或其它地方,但大部分知識分子留在了大陸。此外,還有許多在海外的知識分子(約有兩千人)回到大陸,擁抱1949年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怎么理解當時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改革開放以后,有很多公共知識分子對當年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表示不理解,甚至提出批評性的意見。目前,海內外的許多華人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看法還十分尖銳、對立。這一話題的現(xiàn)實意義是,在網(wǎng)絡時代,社會日益多元,人人都可以自由的思想,在一定場合下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社會大眾,大家面對當今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各種各樣的現(xiàn)實問題時,彼此意見分裂得很厲害,他們也面臨著類似1949年知識分子的選擇。為此,我做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當然,我主要是從歷史角度來看當年那些知識分子所作的思考。

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問題”,講題將地域限定在“中國”。但我有一個副標題:兼談各國知識分子的共同困擾。換句話說,知識分子政治選擇的問題,不僅僅發(fā)生在中國;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代,教育水平、知識水平、受教育的條件大幅度改善,當今現(xiàn)實中所發(fā)生的種種問題和困擾,不僅僅需要中國面對,而是全世界所必須面對的共同的困擾。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審視一下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政治選擇的基本趨向。我們在讀五四運動、思想啟蒙運動等著作時,常能看到兩個概念:啟蒙服從救亡,個人服從國家。這兩個概念在實際的意義上是一致的:“救亡”指的是救民族、國家之亡,“啟蒙”指的是個人權利思想的啟蒙。但追求個人權利的思想啟蒙,就李澤厚先生所論述的,是被“救亡壓倒的啟蒙”。

歷史上的“五四運動”包括兩個階段:一個是1915到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一個是1919到1920年之間幾個月的“五四學生愛國運動”。這兩個運動的性質不同,“五四學生愛國運動”是救亡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思想啟蒙運動。兩個運動碰撞在一起,最終導致將思想啟蒙運動轉變成民族主義運動。假如我們去讀1919年以后各種各樣新思潮的著作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轉變是非常明顯的。整個重心,從最初強調“人權”、“民主”、“科學”,轉向強調“救亡”、民族國家的出路,在此過程中,社會主義得到了特別的鼓吹。

由此可見,“啟蒙服從救亡”同“個人服從國家”實質是同一個問題。但這不僅僅是五四才有的現(xiàn)象,我舉幾個例子說明。

第一個是梁啟超和嚴復。最早在中國傳播自由思想、權利思想、法制主張的是曾在英國留學的嚴復。1895年,嚴復開始翻譯介紹這方面的、西方重要的思想啟蒙著作,比如《天演論》。到1898、1899年,嚴復開始獨立發(fā)表一些帶有自己主張的文章,強調自由、民權的重要性??梢哉f,嚴復是中國最早的思想啟蒙帶頭人。

1898年發(fā)生“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在知識界的領軍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但戊戌變法只維持了百天便宣告失敗,康、梁二人選擇逃亡,逃到日本、美國。嚴復留在了國內。我們知道,康、梁最初的主要思想,是鼓吹西方的憲政民主,即君主立憲制的民主。但到了日本之后,梁啟超開始大量接觸當時在日本廣泛傳播的西方社會思想、政治思想,接受了很多新思想,變成了一個思想鼓動家。在1900年至1902年之間,梁啟超鼓吹的新思想,和嚴復所鼓吹的已經(jīng)非常相似,就是自由、民主的思想。

1903年以后,嚴復和梁啟超的思想開始發(fā)生轉變。嚴復轉向了鼓吹“個人應服從國群”,在中國應該實行開明專制的主張。而開明專制的主張,恰就是梁啟超提出來的。所謂“開明專制”,就是說還是要實行專制,自由、人權應該服從于國家的最高利益。一個國家必須由少數(shù)人來統(tǒng)治,當時他們就寄希望于恢復光緒皇帝的權力、地位,在中國實行帶有民主色彩的、具有憲政意義的專制。

不僅僅是嚴復、梁啟超,中國早期的思想啟蒙的主張者,普遍在1900年前后出現(xiàn)了一條思想分水嶺。在此之前,許多的思想家都主張民主、自由;在此之后,很多的思想家開始轉向主張要實行一定程度的專制。他們還提出了中國為何必須實行專制的理由,在此不細講。

梁啟超在1902年曾經(jīng)提出過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社會主義必將蓬勃于世界,必將蓬勃于二十世紀也,明矣!”就是說,十九世紀是資本主義的世紀——西方的民主世紀;二十世紀世界的政治潮流變了,二十世紀主要的政治潮流將轉向社會主義。我們知道,民主主義強調的是個人主義,其基礎是西方的個人主義;社會主義的基礎是集體主義。梁啟超認為,中國應該走的是社會主義,不應該跟著西方資本主義走個人主義的發(fā)展道路。類似這樣一種思潮,在二十世紀初,在中國的知識界、在中國的青年學生當中是蔚然成風的。

梁啟超如此,康有為也是如此。1900年,康有為到日本后很快去了美國,在游歷北美以后,1904年在印度寫了一本小冊子《大同書》?!洞笸瑫防镉么罅康钠撌觥叭祟惐仨氁呦蚬伯a(chǎn)”。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康有為在思想的理想層面就轉變成了一個未來的共產(chǎn)主義者,主張共產(chǎn)。endprint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參與組織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革命團體,也就是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提出革命主張、推翻清朝政府。當時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彬尦^虜,指的是驅除滿人;恢復中華,指的是明朝時代漢人的中國;建立的合眾政府指的是類似美國的聯(lián)邦政府。1895年,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失敗后,1896年逃亡去了英國。經(jīng)過一段時間讀書,去了日本,和梁啟超見了面。那時,孫、梁二人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1903年,孫中山在很多場合公開的宣稱自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其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他認為,平均地權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重要手段之一;平均地權就是“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訴求。對比“興中會”和“同盟會”的綱領,會發(fā)現(xiàn)孫中山的轉變非常明顯。

也就是說,1900年前后,中國的思想界,不論是改良派還是革命派,他們在接觸歐美的社會政治思潮之后,思想都發(fā)生了轉變。選擇怎么就變了呢?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知道,在1900年以前,絕大多數(shù)的國人,哪怕是精英階層的士大夫,沒有國家的概念,他們還是一套“天朝觀”、“天下觀”,并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在現(xiàn)代的、世界的環(huán)境下應當是一個單獨的國家,不知道世界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大量的現(xiàn)代民主國家。當時,歐洲的那些現(xiàn)代民主國家已經(jīng)大面積的在世界各地擴張,建立殖民地,增強本國力量。待發(fā)達起來后,就開始欺負、侵略、掠奪、壓迫未開化的國家,中國就是被欺負的國家之一。這就是1840年之后,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漸下降,面臨外國列強侵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等一系列的問題。等到1894年甲午戰(zhàn)爭,日本這個區(qū)區(qū)小國戰(zhàn)勝了中國。所有的國人都被打了一悶棍,大家才恍然開始意識到天下已經(jīng)完全變了。1895年,《馬關條約》談判期間,清朝駐日前領事黃遵憲出了一本書叫《日本論》,一時洛陽紙貴。這本書里交代了日本強大的秘密。秘密就是:日本比較早地接受了西方的制度,迅速地學習西方發(fā)展起來了;而中國一直抗拒學習西方的思想和制度。這些促成了幾年后的“戊戌變法”。所有的人都相信,單純的學西方的那點技術沒有用,用自己過去的那種制度、思想去抵抗西方是必然會失敗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當時的許多讀書人開始意識到個人與國家的關系。

國內知識分子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當中,1900年以前,想的是像日本一樣,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照抄西方的思想觀念;190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國人有機會出去到日本、美國、歐洲去,光是到日本去的中國留學生,1902到1910年期間就有近十萬人。接觸到西方的思想后,很多人都在追求救國的方法。所有的人都開始意識到民族、國家存續(xù)的重要性。但有一個問題,當他們到了國外,突然發(fā)現(xiàn)日本、歐美完全不是他們想象的樣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知道,十九世紀的西方,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潮流、政治主張,即馬克思主義。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fā)表了著名的《共產(chǎn)黨宣言》?!豆伯a(chǎn)黨宣言》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推翻西方的資本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已經(jīng)走到頭了;資本主義帶給西方社會的,只能是越來越多的災難。這一思想提出來之后,在西方社會里形成了大批的社會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提出這一思想,這一思想之所以能流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一個危機就是經(jīng)濟危機,大量的生產(chǎn)過剩造成大量社會財富的浪費,導致社會、經(jīng)濟、物價各方面嚴重動蕩,看似發(fā)達、看似富裕的資本主義自身陷入嚴重混亂之中。確實,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是一個殘酷的,人剝削人的,赤裸裸的時代,貧富懸殊越拉越大,社會的階級分化極其的明顯,導致了所謂階級分立,無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發(fā)生了尖銳的對抗。在1848年《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之前,西方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已經(jīng)爆發(fā),包括工人運動。許多人奮起上街爭取權利,反抗資本主義的壓迫,要求改造社會。馬克思主義就適應了這樣一個思潮,提出了實現(xiàn)社會主義、最終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綱領。

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到日本、歐美國家時,看到的恰恰就是這樣一個社會分裂、矛盾沖突劇烈的西方世界。他們自然就認為,中國不能跟著西方走,中國還沒有出現(xiàn)如此嚴重的階級分裂、階級對抗,中國應該走一套和平發(fā)展的路,維持中國過去較為均平的社會狀態(tài)。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接受了社會主義這種新的發(fā)展思路,他們認為社會主義肯定比資本主義優(yōu)越,所以中國應該接受社會主義。故而1949年中國迎來勝利,是有其社會、歷史基礎的。

1900年前后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一直在方方面面影響著后人。以毛澤東為例。我們看到的毛澤東,都是毛澤東加入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的革命史。假如我們了解早期毛澤東的話,會發(fā)現(xiàn)毛澤東并非是一個天生的共產(chǎn)主義者、天生的階級斗爭論者。年輕時候的毛澤東甚至不是一個社會主義者,哪怕他對社會主義表示同情以后的很長時間,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者。

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是1900年以后,其傳播過程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1902年至1907年,由日本傳播回國,最初在重要的沿海城市興起,最終影響到內地。這個階段,我們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內的影響都是改良式的,并非革命式的;第二次浪潮,1910年開始到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前后一年,中國出現(xiàn)了很多社會主義的組織、政黨。中國最早的社會主義政黨叫中國社會黨。這一期間宣傳的社會主義思想還是改良的;第三次浪潮,是1919年到1921年,這一期間啟蒙讓位于救亡。關于個人權利的思想啟蒙已經(jīng)轉向了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大量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進與介紹,其實也還是改良的社會主義,而不是革命的社會主義。1920年,中國開始出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組織,這一組織源于1917年成功革命的俄國。當時,俄國人派代表來中國,幫助中國的社會主義者成立中國的社會主義組織。在幫助的過程當中,他們幫助中國的社會主義者當中的激進的一部分,創(chuàng)立了和俄國一樣的共產(chǎn)黨,最后于1921年組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過程很慢,發(fā)展也很艱難。換句話說,當時中國的主流社會思潮還是改良而非革命,不希望學俄國。毛澤東在1920年11月底之前,都是反對俄國革命的,或者說反對暴力革命、專制思想的。他在1919年創(chuàng)辦過一份名叫《湘江評論》的刊物,該刊物在發(fā)刊詞中著重講的一個觀點,和他撰寫的一篇長文《民眾大聯(lián)合》的思想主張都是“通過民眾的教育宣傳,引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他特別推出的一個政治人物,是俄國的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他認為社會的改造從人的道德改造做起,通過教育改變人心遠比馬克思的那一套強得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通過《湘江評論》宣傳他認為正確的政治主張時,其實還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他公開宣布反對流血的革命;他主張無血的革命。所謂無血的革命,毛澤東認為是呼聲革命,可以呼喚、宣傳,不要動刀動槍,不要搞暴力。1920年,毛澤東親身投入到湖南的和平改良的運動當中去了。當年湖南最重要的兩場運動,一場是驅逐湖南都督張敬堯,毛澤東在北京、長沙之間來回奔波;另外,毛澤東發(fā)表了他在青年時代最多的爭論文章,幾個月內發(fā)表了二十篇。所有文章一個主張:湖南要自治、湖南要獨立;一個中國太大,中國應分成二十七個共和國,像美國一樣搞聯(lián)邦,湖南應該變成歐洲的瑞士。但這樣一個理想不可能成功。到1920年11月,毛澤東開始灰心喪氣,轉向陳獨秀,開始接受陳獨秀的共產(chǎn)主義主張。過去認為必須改造人心才能改造整個社會,現(xiàn)在他認為人心欲望是無止境的,單純靠教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況國家政權、教育都控制在資本家手中。最后,毛澤東的選擇是,俄國的暴力革命道路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他的最后的結論是:如果通過教育改良的方式,整個無產(chǎn)階級至少要忍受一百年。與其忍受這么長時間,不如做一些犧牲,盡快的推倒資本家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政權。所以我們看到,1920年11月底,毛澤東發(fā)生了轉變。他最終的選擇是走俄國人的路。endprint

與此同時,很多留日歸來的學生都有一種“法治”情節(jié)。這些學生在日本時本身是學法律的,回國后在中國的教育界、政界等各個層面取得很好的地位,他們最反感的是用非法治的方式來變革中國,哪怕他們承認中國存在很多問題。但他們還是應該通過漸進改良的方式來改造國家。在大革命時期的1925年前后,這一群體也發(fā)生了變化。歷史背景是: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1925年廣州政府成立,組成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1926年實行北伐。所謂北伐,就是用軍師武力征伐北洋政權,要知道北洋政權在當時是世界公認的合法政府。剛開始,留日歸國的那一批人是嚴厲批評北伐軍的。但最后,他們無法理解北洋政權的做法,也沒有辦法去改造北洋政府,北洋政府的主政者走馬燈似的更迭。那些主張法治改良的人,已經(jīng)開始不相信北洋政府了,如果有一個強勢的、代表進步思想的政權來取代北洋政府,那中國的改造才有希望。他們從原來反對革命、暴力轉向擁護革命、暴力。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以《獨立評論》為陣地、胡適為首的一大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們受過西方正統(tǒng)的憲政的、民主的、自由主義的專業(yè)教育。他們有很堅定的自由主義觀念,堅決反對任何專制、專權的非民主、非自由的政治統(tǒng)治。在當時條件下,他們對國民政府(包括對蔣介石)批評得非常厲害。胡適就曾當過宋慶齡主持的一個人權組織的北方地區(qū)的負責人,這一組織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抗議政府用非人權的方法對待囚犯、有著不同思想主張的群體。但是后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胡適和宋慶齡他們分道揚鑣。到了1930年以后,胡適開始逐漸同情理解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南京政府。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胡適相信社會的改造應該是改良漸進的,南京政府做得不好,需要批評,但他認為蔣介石和南京政府里的相當一部分人是受西方民主憲政思想影響的,他們是可以爭取的。與此同時,蔣介石做了很多工作,和大批知識分子進行接觸、溝通,請胡適等很多著名的教授講課,討論有關國家政策各方面的問題,吸收所有愿意參與中央政府工作的人加入政府,擔任重要的職務。也就是說,1930年以后,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南京政府的看法逐漸開始發(fā)生改變,但這種改變并不等于他們放棄了自由主義的立場,放棄了對民主憲政的追求。問題在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九一八事變后,對于日本的入侵究竟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應不應該抵抗,采取強硬的措施阻止日本的入侵,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裂。很多激進的知識分子認為應該堅決抵抗。胡適他們的看法則不一樣,他們主張中國必須做好準備量力而行,所以他們理解蔣介石的做法。但隨著日本入侵的加劇,國內各種各樣的思想對立、分化越來越嚴重。在南京政府不可能控制全國各地方的實力派、國家還是一盤散沙的情況下,要想做好對日準備,如何真正動員全國的力量,《獨立評論》內部就發(fā)生了分歧。蔣廷黻首先提出中國應該實行“新式獨裁”——建立在比較開明的領袖、具有獨裁性質的集權政府。當時中央研究院秘書長丁文江也站出來倡導“新式獨裁”的主張?!丢毩⒃u論》還有一批人也主張中國應該實行“新式獨裁”,否則沒有辦法解決中國的分裂、分化,沒有辦法真正去抵抗日本。對此胡適并不認可,他反對獨裁,他認為不能放棄自由主義關于民主、憲政的基本訴求。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國家民主遇到危難的時候,很多問題會同時爆發(fā)出來,所有的人在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就面臨一個抉擇:是為個人權利著想,還是為大多數(shù)人的權利著想?

必須要指出的一點,對中國的知識分子而言,對自己的國家、民族的認識有一個過程。正如前面提到的,1900年以前,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基本上只有士大夫,大多數(shù)對國家、民族沒有清晰的概念;老百姓就是納糧過自己的日子,不管上面的皇帝換誰誰家。這種情況在當時的中國很普遍,一直到抗日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期間,中國出漢奸、偽軍的人數(shù)在世界上都是最多的。所謂“愛國”是我們后來的認識。這些事在歷史上發(fā)生是不奇怪的,不能因此而譴責他們。這是時代的必然,這是條件發(fā)展的過程。在信息、交通發(fā)達的今天,不能說所有的人都愛國,但對民族、國家的認識是發(fā)生了質的改變了的。

在轉變的方面,知識分子肯定是最敏感的。我舉幾個例子說明。

一個是寫《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方志敏是共產(chǎn)黨人,他在監(jiān)獄里寫《可愛的中國》,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他為何要參加共產(chǎn)黨,為什么要革命。他從江西一個落后的山村出來進入大城市,看到外國人橫行霸道,漢奴幫助外國人壓迫中國人的情形。他不明白為什么中國會變成這副樣子。他想找到一種方法徹底的解決問題。當然,他最后找到的道路是共產(chǎn)主義。

另一個是梁實秋。梁實秋跟胡適同時期留美。梁實秋講述他在美國的經(jīng)歷,有幾件事讓人印象深刻。一個例子是,一個中國留學生去街上理發(fā)店理發(fā),理發(fā)店老板幾個小時不理會他,光給白人理發(fā)。最后吵起來了,還是沒法理發(fā),最后去法院起訴。法院判理發(fā)店老板敗訴,要求老板道歉。后來,老板悄悄的告訴他:“我可以給你道歉,但請求你以后千萬不要去我的理發(fā)店理發(fā),因為給你理發(fā)了,其它白人就不來了。如果你要理發(fā),你可以告訴我,我到你的宿舍給你理發(fā)。”這就是當時美國社會白人的心理。

還有一個讓人非常憤怒的例子。有一次,華人的六個學生畢業(yè)。美國的畢業(yè)典禮是男、女生身著畢業(yè)服,各站一排領取畢業(yè)證書。但美國的女生堅決不跟華人站在一起。最后沒辦法,只好讓這六個華人畢業(yè)生分成兩排。類似這些事情很多。聞一多也是留美的,他在美國沒讀完大學就走了,實在是受不了。當年在美國讀大學的留學生,絕大多數(shù)人讀完本科就回來。有些人堅持讀完碩士,讀完博士的人鳳毛麟角。就是因為方方面面的問題,讓他們跟美國社會沒有辦法融合。

我們看美國歷史的話,美國社會逐漸開放是一個緩慢發(fā)展的過程。美國黑人真正獲得平等權利,是在1970年越戰(zhàn)結束前后。事實上,美國自從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獨立宣言》二百年后,在美國的少數(shù)族裔、有色人種才真正獲得平等的權利。很長時間內,華人在美國的地位,甚至比黑人還差。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新中國成立后,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留在美國的中國人,千方百計的要回到方方面面都貧困、落后的中國,想為新中國盡一份力。愛自己的國家,可以說是現(xiàn)代民族國家生成以后,幾乎所有民族的必然選擇。想要在世界各國的環(huán)境當中生存下來,就是個人不能離開自己的國家。endprint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形勢發(fā)生了改變。很多國人移民,說明歐美國家不再那么排斥移民,外面的世界變了?,F(xiàn)在再提愛國,首先就要弄清楚愛誰的國。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概念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主張,即國民的思想。一般而言,我們將“nation-state”翻譯成“民族國家”,其實應該翻譯成“國民國家”。就是今天所謂的“民族國家”,實質上是國民認同的國家。有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后,國與國之間劃界了,邊界一劃主權一定,沒有人可以自由的流動,你是這個國家的人就只能在這個國家生活。但問題在于,有的人在這個國家生活得好,有的人在那個國家生活得壞,生活得不好的人就想到生活得好的國家里去。這里就面臨著著名學者安德森講的“想象的共同體”,即民族國家在現(xiàn)代有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生在這個國家的領土范圍內,你就是這個國家的人,這是一個被動的選擇。但你也有對國家選擇的權利。一個國家的合法性,取決于全體國民的認同。國民認同的國家,國民就會自覺的保護、擁護,形成共同的凝聚力,這個國家就不會瓦解;反之,如果國民不認同,或者國家跟國民之間不發(fā)生直接的權力關系,國家不是真正的保護自己的國民,國民也沒有權利向國家提出自己的訴求以保護自己的利益,國民可以選擇走路,可以不承認這個國家。這就是現(xiàn)代國家跟古代國家本質的區(qū)別。

所以到了1949年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過去的中央政府國民黨政府被推翻了,跑到臺灣去了。很多知識分子就必須考慮是留下來、還是走。我們以三個自由主義者胡適、儲安平、張君勱為例作說明,他們在建國前都批評共產(chǎn)黨。1949年他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我們知道,胡適跟著國民黨去了臺灣,一直幫著國民黨作著各種各樣的工作。他希望幫著國民黨維持好臺灣,建立一個自由中國。即便國民黨當時在臺灣搞白色恐怖,胡適還是幫著國民黨說話。不管怎樣,他認為臺灣是真正中國的最后一個據(jù)點,他必須維護好這個據(jù)點。

《觀察》雜志的主編儲安平選擇留在大陸,跟共產(chǎn)黨合作。他認為,同國民黨相比,共產(chǎn)黨能夠對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張君勱曾經(jīng)跟國民黨合作過,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不可能信任國民黨。但是他又不相信共產(chǎn)黨能主張民主、憲政。所以他拒絕留在大陸,他也不愿意去臺灣,所以他最后選擇去美國,后來到了香港??傊?,你會發(fā)現(xiàn),哪怕同樣是自由主義分子,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主張思想觀念,但是他們在做選擇的時候,還是從國家的角度來考慮,他們認同什么樣的民族國家。

最后說一個現(xiàn)象問題。1949年以后,很多海外的知識分子選擇了回國。他們回國的理由有哪些呢?以北大的化學教授傅鷹為例說明。傅鷹,1902年生于官宦家庭,十七歲入燕京大學,二十歲就讀于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化學系,1928年獲得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任教。1944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傅鷹夫婦應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邀請,舉家遷美。1949年事業(yè)有成,一切都很好。1950年放棄在美國的工作和生活,回大陸在北京大學任教。傅鷹是當時海外有名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何回國,他本人在很多場合都講過。但他在思想改造運動過程當中,寫過很長的思想檢查,有幾件事提到了他回國的原因。

第一件事,1949年共產(chǎn)黨渡江南下推翻南京政府。過程當中,在內河與英國軍艦紫石英號發(fā)生了沖突,國民黨軍隊碰到這種情況,絕對會灰溜溜的溜走。解放軍的軍艦渡江時發(fā)現(xiàn)英國人的軍艦攔在江上,交涉無果,一頓炮轟。英國軍艦最后雖然還是跑掉了,但不管怎樣,解放軍打了以后不僅不道歉,反而發(fā)表言論痛斥英國政府。傅鷹說,這件事是他對人民政府最滿意的事,出了幾十年來壓在心頭的一口怨氣。這里有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很多國人在國內時可能不愛國,但到國外有一段經(jīng)歷以后,就變得特別的愛國。傅鷹就是如此,他在國外很好,但他還是忘不了自己民族的屬性,還是沒辦法抹去自己民族主義的情感,還是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思考。所以一旦發(fā)生揚我國威的事,他立馬覺得揚眉吐氣。

還有一件事是抗美援朝。新中國剛成立,戰(zhàn)爭剛結束,國力那么弱,怎么可能出兵幫助朝鮮去打聯(lián)合國軍?但結果還真的出兵了,而且還打贏了。他說,他有生以來沒有這么興奮過。

再就是治理淮河。他說,民國時期,淮河不斷泛濫,引起了很多災荒。但政府解決不了,民間更是解決不了。但是新中國政府自成立以后,就開始舉全國之力整治淮河,居然就很快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了問題。還有土地改革,國民黨喊了幾十年就是實行不了,但共產(chǎn)黨就解決了。他還說,在過去,他接觸到了很多國內外的黨派,認為黨派都是自私的。但他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居然搞了“三反”運動,反的是自己黨內的一些人?!叭础边\動也讓他改變了對共產(chǎn)黨的看法。通過這樣一個運動,他相信共產(chǎn)黨確實和其它黨派不一樣。

通過傅鷹,通過前述所有的知識分子的變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fā)現(xiàn):知識分子作為對一個時代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最敏感的群體,他們最早也最容易進行政治選擇。他們之間無論作出怎樣選擇都是不可避免的。這個社會越是分化,政治越是分化,選擇越是多元,也越可能越對立。但是不管怎樣,我們會知道,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條件下,幾乎所有國家的知識分子,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好。只不過,在為國家好的問題上,他們會有自己的觀念、理論、關懷。他們關心什么,他們認為國家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他們就可能服從解決問題的最近第一個目標。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所有國家的知識分子在面對民族國家這個大的集體時,往往會作妥協(xié),往往會背叛自己的初衷。我這里所說的初衷,是指知識分子本來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應該是為所有人的發(fā)展而奮斗。但是,一旦人類分裂為民族國家之后,知識分子的選擇也就區(qū)域化、民族化、國家化,甚至于政黨化。很多知識分子就忘了為人類這樣的一個目標,變成了單純的為族、為國、為某一個集團。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一個落后國家的知識分子,為了追求一個落后國家的富強和整個民族的自強,他們的選擇很可能是對初衷的一種背叛。

Intellectuals and Politics

Yang Kuisong

Abstract: As the most sensitive grou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for the nation and the country, the intellectuals have the political choices the earliest and the easiest.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concrete examples of the intellectuals during May Forth period seeking for the way of making our country stronger, in the process, their thought changing., and in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1949, they made different choices. We should look at their political choices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view.

Key words: intellectuals; political choices

責任編輯:胡海琴endprint

猜你喜歡
知識分子國家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近代出版人: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新巴尔虎右旗| 施秉县| 高安市| 梅州市| 武汉市| 东乡| 姚安县| 铜鼓县| 迭部县| 寻乌县| 贡嘎县| 如东县| 益阳市| 定边县| 门源| 通辽市| 民县| 沙洋县| 武穴市| 郧西县| 凤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宝丰县| 武陟县| 长岛县| 集安市| 大邑县| 伊春市| 资中县| 吐鲁番市| 丰原市| 荆门市| 尼勒克县| 济南市| 灵武市| 建宁县| 阆中市| 洪雅县| 阳谷县| 浑源县|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