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維
摘 要:縱觀西方哲學的歷史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市民社會思想在西方哲學史上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個演變過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從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到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爾、馬克思等,都對市民社會思想的發(fā)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并賦予其新的內涵。但是我們對各個時代“市民社會”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個比較的話不難發(fā)現(xiàn),“市民社會”思想在西方哲學史的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在含義。
關鍵詞:市民社會;西方哲學史;馬克思
中圖分類號:D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4-0009-02
縱觀西方哲學的歷史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市民社會思想在西方哲學史上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個演變過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從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到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爾、馬克思等,都對市民社會思想的發(fā)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并賦予其新的內涵。我們知道Civilsociety即市民社會,這是一個非?;奈鞣交拍?,如果我們對各個時代市民社會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個比較的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市民社會”思想在西方哲學史的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在含義,所以對“市民社會”這一思想其所蘊含的社會歷史內涵做出整理顯得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本文著重梳理了“市民社會”這一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發(fā)展階段其不同的指稱含義并整理出市民社會思想發(fā)展的清晰脈絡。
一、市民社會的含義
翻閱西方哲學史我們可以看到,市民社會一詞大概在14世紀即為歐洲人所使用,其在當時主要指的是國家也指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共同體的生活狀況。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展開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隨之市民社會思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豐富與發(fā)展。它的理論基礎是社會契約論。隨著洛克等人對社會契約思想的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市民社會的內涵也被擴展和充實。隨著工業(yè)和革命的進一步深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開始暴露,市民社會思想也得到了新的發(fā)展,在這一時期市民社會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黑格爾和馬克思。他們?yōu)槭忻裆鐣枷胱⑷胄碌摹把骸辟x予其新的歷史內涵,使市民社會思想有了跨時代性的發(fā)展。黑格爾認為,市民社會是基于私利的個人家庭的聚集場所,是人們出于物質生活需要相互依賴的一種社會制度;而馬克思則認為市民社會是政治國家的基礎,是人類私人利益關系的總和。此后市民社會的發(fā)展一進入低潮,一度被淡忘,20世紀出現(xiàn)了市民社會思想崛起的兩次高潮,以葛蘭西,哈貝馬斯等人為代表。在現(xiàn)代意義上,市民社會主要指的是經(jīng)濟關系、家庭關系和宗教機構等這些公共領域的范圍內的東西或文化領域。
二、市民社會思想的歷史發(fā)展
(一)古希臘時期
查閱西方哲學史我們可以看到“市民社會”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和西塞羅。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城邦”的概念。他在書中說:“城邦是自由和平等的公民組成的自治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本身就是市民社會”。我們不難看出由公民組成的自治共同體中國家的職能是由社會職能來代行的。在亞里士多德的眼中,市民社會就是國家,它們是一個意義。西塞羅對市民社會的定義比亞里士多德的定義范圍更大,他認為市民社會不僅指國家,也指經(jīng)濟社會高度發(fā)達并孕育出政治高度發(fā)達的城市文明社會。也就是說在西塞羅的定義中,市民社會就是城市文明。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古希臘時期,市民社會,國家,這些概念沒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市民社會就是國家,但這些關于城邦或公民的討論卻構成了市民社會思想的古典含義。
(二)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時期的市民社會思想帶有明顯宗教色彩,以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為代表,他認為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國家是在人的社會生活的需要下產(chǎn)生的,國家的權威是神賦予的,上帝是國家權威的源泉。但他反對教會干預國家事務,認為在世俗世界里國家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從他的觀點中我們不難看出,托馬斯·阿奎那是將基督教的神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城邦思想結合在一起。
(三)近代以來的市民社會概念
產(chǎn)業(yè)革命后,在歐洲各國基本確立了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方式,隨之而來的是商品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與此同時,形成了以黑格爾、洛克為代表的兩種關于市民社會思想的不同的研究路徑,出于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市民社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翻閱洛克關于市民社會的思想討論,我們不難看出,在他的思想體系中,他著重分析了社會組織和政治組織的,關系,賦予其新的內涵。并認為市民社會與國家或公民社會是一個同義詞,市民社會應先于或外在于國家。洛克的“契約論”思想要說的是為了克服人類自身的缺陷,因而人們通過契約確立了國家。顯然對每一位公民來說,國家就是人們聯(lián)合的一種工具,但在原則上這個工具是獨立的,不是由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由市民社會來決定國家。由此可以看出洛克有關“市民社會優(yōu)于國家”的理論構架。
由黑格爾的理論研究框架可以看到黑格爾開創(chuàng)了一個“國家高于市民社會”的研究框架,這與洛克的“市民是社會優(yōu)于國家”的理論框架顯然不同。在黑格爾的研究中,其“市民社會”不同于以往的舊的市民社會,在他看來國家是對市民社會的保護和超越,而不是來維系和完善的自然狀態(tài)。國家代表并反映著普遍利益是相對于市民社會更高的發(fā)展階段,因而,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不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由此可以看出,黑格爾的理論構架完全與洛克架構的“國家高于市民社會的理論構架不同。
(四)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
自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各資本主義國家逐漸從自由競爭的商品經(jīng)濟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模式,而我們所熟知的市場經(jīng)濟的內在要求,則是通過政治革命使國家及市民社會在理論現(xiàn)實當中發(fā)生分離。正因為馬克思恰好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才讓他對市民社會做出新的認識和解釋。馬克思認為,市民社會催生出了政治國家,是政治國家得以產(chǎn)生的基礎。馬克思對市民社會的這種新的解釋同在此之前黑格爾提出的“國家高于市民會”的理論框架相去甚遠了。馬克思將市民社會和國家看作是人類生活的兩個不同的層面,市民社會與人們的物質生活領域息息相關,而國家則與人們的物質生活領域息息相關,而國家則與人們的政治生活領域密不可分。正是在這種馬克思對人類生活所謂分層次的闡述中,我們才能更為清晰地明白市民社會——人類生活的基礎——決定著國家的產(chǎn)生。在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深層次批判和剖析中,馬克思提到:“政治國家沒有家庭的天然基礎和市民社會的認為基礎就不可能存在”,因為它們是國家得以存在的必然條件。但在黑格爾看來,條件成為了被制約的因素,規(guī)定其他東西的東西成為了被規(guī)定的東西,產(chǎn)生其他產(chǎn)品的產(chǎn)品成了其他產(chǎn)品的產(chǎn)品。而馬克思則將市民社會和家庭歸于國家的組成因素,二者成為了國家得以存在的前提,沒有二者的存在國家也就無從談起。
通過對《法哲學原理》的批判,馬克思得出了“市民社會”決定政治國家的理論,這也成為了馬克思本人的市民社會理論的核心觀點。與此同時這一理論的提出也升華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通過對黑格爾主張的“國家高于市民社會”的理論框架的批判得出了市民社會決定政治國家的唯物主義觀點,實現(xiàn)了他的理論的進步即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的過渡。
(五)當代西方對市民社會的研究視角
自20世紀以來,關于市民社會的話題,學術界對其進行了兩次大的討論。第一次討論起于20世紀30年代,由葛蘭西為代表發(fā)起,第二次討論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由哈貝馬斯為代表發(fā)起,并提出了一套新的市民社會理論。
縱觀葛蘭西等人關于市民社會理論的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葛蘭西將市民社會和政治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的兩個組成部分?!笆忻裆鐣睘槠湟?,“政治社會”或“國家”為其二,葛蘭西的這種區(qū)分將西方市民社會理論發(fā)生了一個新的轉向,即從經(jīng)濟領域的討論轉向了文化領域的討論。葛蘭西的這種在文化領域之下討論市民社會與國家也就開創(chuàng)了“市民文化領域”的先河。
第二次討論的代表人物哈貝馬斯認為市民社會是一種獨立于國家的“私人政治領域”它包含著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兩個組成部分。其中私人領域是指對生產(chǎn)過程加以調節(jié)的經(jīng)濟子系統(tǒng)。公共領域則是指由各種非官方的組織或機構組成的私人領域,它包括團體、俱樂部、黨派、沙龍、報紙書籍等。公共領域就其實質來說就是文化生活領域,它成為了人們討論各種公共利益的話語領地。從上述討論的主要內容,哈貝馬斯認為市民社會主要是一種文化系統(tǒng),而這種文化系統(tǒng)的再生產(chǎn)提供了國家合法性的基礎。
市民社會思想的歷史發(fā)展歷程給我們一個這樣的結論:市民社會思想是一個歷史范疇,伴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而被賦予不同的歷史解釋,因此,我們看到了從古希臘時期到近代以至現(xiàn)代的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們對市民社會內涵的不同認識,在古希臘時期,思想家們從社會文明的角度給市民社會以定義,這一時期的市民社會的思想以及中世紀神學家們關于市民社會思想的認識。隨著資本主義的市場積極發(fā)展,黑格爾和馬克思則立足于經(jīng)濟來對市民社會給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釋,從經(jīng)濟活動出發(fā)給出了市民社會與政治活動文化活動密不可分的相關性分析,在他們看來市民社會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而產(chǎn)生的社會組織。伴隨著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基本矛盾推動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文化領域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在此條件下,思想家們主要通過文化來給出了關于市民社會及其政治活動。經(jīng)濟活動的新的時代的新解釋,而他們一系列的活動一般我們稱其為文化共同體。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3]洛克.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葛蘭西.獄中禮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5]方朝暉.市民社會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合法性——論哈貝馬斯的合法性學說[J].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