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龍
特級教師孫雙金曾說:“情感是教學藝術的核心,情感是教學藝術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染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是情!”因此,教學不是對教材知識的簡單復制,而是從培養(yǎng)學生人生價值觀和情感的角度出發(fā),對思想情感進行熏陶和感染,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
【片段一】《圓明園的毀滅》(于永正)
師:同學們很會讀書。這個同學讀得非常好,很認真,一字一句地讀。讀了這篇課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樣的感受?
生:我讀了這篇課文心里很不平靜。
生:我讀了這篇課文覺得很可惜。
生:我讀了這篇課文心里覺得很悲哀。
生:我讀了這篇課文覺得很沉重。
生:我讀了這篇課文覺得很氣憤。
生:我讀了這篇課文十分憎恨英法聯(lián)軍毀滅圓明園。
師:除了恨帝國主義,還恨別的嗎?還恨誰?
生:我還恨清政府,他們讓帝國主義毀滅了圓明園。
師:我注意觀察同學們說話時的各種表情,說明大家讀這篇課文心情很復雜。每個同學都告訴我心里不是滋味。恨誰?恨英法聯(lián)軍,恨清政府。那么,你讀了哪一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聯(lián)軍?
生:我讀了第五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聯(lián)軍。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五段,把你們的恨在臉上表露出來。
(生自由讀書,師巡視。)
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的表情飽含憤怒。誰愿意站起來把對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恨讀出來?(指名讀)
師:讓我們記住這恨,記住侵略者的罪行。同學們各人讀各人的,讀出你心中的恨。
(生自由讀,師幫助個別學生。)
師:為什么圓明園的毀滅讓你恨?讓你憤怒?讓你難受?讓你壓抑?同學們再認真讀讀二、三、四自然段,默讀后,用一句話告訴我。拿出筆,一邊讀一邊思考,靜心讀書,字字入目。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上。
【賞析】正如孫雙金老師所說,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情”。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的課正是從情入手,激情飛揚。于老師以讀為基本方法,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活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促進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語言的積累,激發(fā)情感,進而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提高閱讀能力。對文中內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師指導反復朗讀,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讓他們的情感體驗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在一唱三嘆、綿綿不絕的情感中,學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讀,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激蕩。于老師像一位導演,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在一遍一遍的讀書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心靈受到震撼。
【片段二】《望月》(王崧舟)
師:當搞清了全文的寫作順序之后,我們的閱讀就有了明確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這叫整體地讀。明白了嗎?有了整體地讀,我們接下來就要細致入微地讀。誰找到了“江中月”的部分?(指名讀)
師:很好。很努力,很認真地把“江中月”這部分讀清楚了。好,大家看,這就是文中出現(xiàn)的江中月(出示文字),請大家輕輕地、自由地讀一讀這部分,按自己的節(jié)奏讀,體會作者對這一江天月色的感受,并讀出自己的感受來。開始。(生讀)
師:好的,誰來讀一讀這江中月色?(指名讀)
師:讀得好,慢慢地讀,安詳?shù)刈x,你的朗讀就像月亮一樣安詳。孩子們,假如你就在現(xiàn)場,就在這月亮皎潔的晚上,面對著這樣一片江天月色,你心中涌起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內心的感受?
(生相繼說出:安詳、寧靜、清幽…… )
師:這是一種獨特而奇怪的感受。孩子們,其實每一個人面對著這樣的江天月色,都有他獨特的感受,有人體會到是的是安詳,有人體會到的是寧靜,有人體會到的是清幽。我們各自帶著自己的感受走進這片江天月色。(出示江天月色圖,放背景音樂)看,多么清幽的月光,多么寧靜的月光,這就是趙麗宏筆下的江中月,既是江中月,就應該與江有關,是嗎?在這一段中,找一找出現(xiàn)了哪些帶江的詞語,找到一個,畫出一個。開始。
(生看書,畫詞語。)
師:好的,我們來交流交流,你圈出了哪些帶江的詞語。
生:長江、江面、江水、江兩岸、江天交界處。
師:大家看,這就是文中出現(xiàn)的五處帶江的詞語。拿筆畫出來。請看大屏幕,我們來讀一讀帶江的詞語。怎么讀呢,我來讀帶江的詞語,你們讀其余部分,我們配合著朗讀,來感受江和月的關系。(師生配合讀)
師:現(xiàn)在換一換,你們讀帶江的詞語,我讀其余部分。注意聽,我讀時的聲音、氣息、節(jié)奏還有速度。(師生再次配合讀)
師:此時此刻,月和江可以分開嗎?不可以。此時此刻,江和月可以分開嗎?不可以。因為此時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經(jīng)融入到了——
生:江面。
師:融入到了——
生:江水中。
師:融入到了——
生:江兩岸。
師:融入到了——
生:江天交界處。
師:這就叫——
生:江中月。
師:孩子們,其實在這樣一個月光皎潔的晚上,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月亮照耀的不僅僅是一條江,也許是十條,也許是百條,也許是千條,也許是萬條。看,月亮出來了,月光和月色融入到了——
生:長江里。
師:如果長江是一條長長的江,月亮、月光、月色融入到了——
......
師:這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江天月色,來感受這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我一句,你們一句。(放背景音樂師生配合讀)
師:這真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的一輪明月照亮了大地上的無數(shù)條江,而無數(shù)條江中倒映著一個一個清澈的明月。這就是“江——中——月”。
【賞析】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痹谏鲜鼋虒W片段中,特級教師王崧舟的語言就像純美的詩在浸潤著學生。他以“江中月”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在讀中審視,在讀中辨析。學生經(jīng)過細致地讀,慢慢地讀,安詳?shù)刈x,有節(jié)奏地讀,真正達到了以讀潤心、以讀蘊情的境界。更妙的是,王老師對教材進行再開發(fā),再創(chuàng)造,巧妙地讓學生尋找“江”之所在。通過對“長江、江面、江水、江兩岸、江天交界處”等物象的感知和品讀,學生走進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奇妙境界。從中可以看到,王老師把自己的情感影響轉化為學生積極、主動并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行為,感染、陶冶著他們的情感和認知??梢哉f,教師燃燒了自己,點燃了學生,提升了課堂溫度。本課堪稱情與境諧的典范之作。(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智慧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