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龍
姚家院子是咸豐時,姚家祖上做官置辦的土地產(chǎn)業(yè)。這不過幾十年的功夫續(xù)下來等到了姚六爺名下,卻已傳了幾輩換了幾家別姓主人了,直盼到姚六的老爺子辦了買賣生意崛了家,這才又重被盤了回來。
姚六爺這宅子,在這整一片兒胡同里是沒得挑缺兒的,就算是比對京城有名的上年歲老合院,六爺這也是能拿出來數(shù)一二的。
院子的閣樓子堪稱精絕,整一個柳蔭墻大胡同里,平房、舊舍、雜棚子、大長屋、影壁廊,哪怕是壘得屋瓦頂上的鴿子舍,無論春夏秋冬的天兒,都會一股腦兒被這團成片的家院兒老柳蔽了個嚴實。高了看遠了瞧都一律模樣,唯獨一疊兒木頭柱搭、一身兒洋灰磚抹的小樓閣子立在那,過往人那只一瞧,那孤落落的一層兒就入眼。
那,便是姚六爺宅子合院里最堪稱心的小樓閣子。
小樓閣子是姚老太爺住進后又從屋頂上撐了架子、添了梁,硬生生起的屋件。樓棚頂上滿當?shù)?、三疊摞兒的屋瓦頂,也跟著那貝勒王爺府的學輪廓模樣,胡亂著遠了看倒像是王侯府邸一般。頂上密密麻麻的、清一色兒的朱紅磚瓦片兒,地道講究的老瓦窯燒的官品,不厚不薄不寸不長一律個樣大小,切成半趴的筒狀三五個一分摞兒的整裝著碼在條條梁椽子上。夏涼天兒下雨打在上邊,隔近了聽著像敲脆鐵片兒。水發(fā)大了,勻稱著打瓦間凹道上順著淌下來,存不住半點兒洼水。到了大冬臘月降厚雪,又趕上陽春時節(jié)化雪往下滲冰水,磚瓦下的蘆葦席子就把磚縫兒的漏眼兒添了個嚴實。蘆葦墊子來處也有講究,都全是河北的線桿子葦莖,橫豎經(jīng)緯織起來倍加密實,三伏涼爽擋陰,三九隔風保暖。
院子的主人姚六爺閑清時節(jié)沒事或是午歇就愛到這小樓閣子里靜心養(yǎng)神,喚著丫鬟仆人老媽子環(huán)一圈端茶續(xù)水、搖扇添爐的伺候著。過了晌午,六爺就叫開了窗戶,敞著樓前的六大扇朱紅雕花裱玻璃窗,悠悠的歇身子暖太陽。偶爾六爺也瞇著眼把玩著窗木上的雕花。老爺子最愛的就是這雕花。
這六扇大格窗,兩兩一開擺在樓前中間又寬又大,瞧著敢像是內(nèi)堂的門,一轉開,明明白白的敞亮。這是平常暖和日子,等到近了臘月備著過年,或是遇著了喜慶日子熱鬧節(jié)慶,這大窗格子就且不開了,因為那時節(jié),底層的屋檐,樓頂?shù)拇?,窗戶柱子都滿掛著圓桌般大小的大紅燈籠。
這便是唐十三兒專給趕訂的大燈籠。
當初姚老太爺決了心要起這樓閣子,占一半是為了要高掛著唐家的大紅燈籠顯氣派,也要好看。
唐十三兒祖上幾代都是京城單傳的燈籠匠,大清年月唐老太爺爺跟著宮里御匠學了手藝練了絕活。后來的年頭,就有了成門立戶的底子,人也送了“燈籠唐”的稱號。
“燈籠唐”的手藝傳到了唐十三兒這代,更是把這手藝做到了絕頂。活做得絕了,就得講排場數(shù)門路,“開工十炷香,不接小戶先廟堂”就是為了叫外人同行瞧見著有場面,有著真本事立天下。
唐十三兒做這燈籠手藝下的是真功夫,凡是大戶老宅、官府衙門等專訂做的活,無論多少唐十三兒準一律自個兒親下手,外人、徒弟、兒子連打下手的活計都一概不叫碰,這可就是真真兒的把唐家的絕傳下在了這燈籠里。
姚老太爺當初還真是沖著這唐家的燈籠活專起的樓閣子。
姚家這院子,逢年遇節(jié)就高懸著紅布大燈籠。三尺長的金面穗帶條子,叢叢一大把垂掛著籠子底。朱漆加油布紙鎏的大紅紙,紅的像是艷透了底兒,將籠子一圍像是一串串大堂鼓置在頭頂,叫人一眼便看著眼飽心里也存著喜慶勁兒。等傍天黑,長繩大紅燭擱里頭一點,偷著籠子皮兒的紅紗帳,把天井院子照的像是摔進了布廠的大紅染缸,閉上眼都紅暈暈的。
為沖著這大喜大吉的氣派勁,姚家人就又專搭了一層棚子,順排十幾根大躺柱子,專門掛燈籠。算上底層、正堂偏房屋檐加門口門廊的,姚家院子總共九十九盞大紅圓燈籠。
這些個大燈籠,那是專程著請?zhí)剖齼簛韺W龅?,唐十三兒也樂的給姚宅專做。
每過個半年一載,哪怕舊燈籠還未松了骨,皮紙還沒褪了色兒,姚六爺就得派管家掛了自己親筆名帖去請?zhí)剖齼?,轎子馬車的陪到家來管吃住的專給做燈籠。每逢這時,唐十三兒的真活計就明白的顯露出來了。竹條骨、燈籠布、家伙什兒都一應自個兒備著,外旁人不光不讓碰,就是開工做活也不叫看。姚六爺專叫人騰了西廂屋子讓給做燈籠,一閉門就是整白天光聽聲的忙活。有時晌午忽的出來瞧見了樓上敞窗曬太陽的姚六爺,唐十三兒就十分夸贊著今年的工藝,
“嗬!六爺,這回兒是凈些個南邊老山的新毛竹,條里裹著勁兒,撐個多少年月,不壞!”
“六爺!瞧著,那邊的紅綢子油布紙兒,不怕雨,透亮!”
這些個,唐十三兒說的硬氣從不帶虛話,姚六爺也知道,放著心任著他慢工細活的一點點的做。畢竟,是掛燈籠的時候長,做燈籠的時候短。
有時候,滿堆一大屋的燈籠都差不離兒成樣子了,就差撐圓、糊紙時,姚六爺也會推門進去瞄上兩眼看看工程,心里圖個亮快。
“嗨切!六爺,甭惦著,今個這回兒趕著慢,人手老了,可慢著它出細活計不是!”
趕上興頭高,姚六爺也會正經(jīng)的評看上起來,不為他的,就圖撈個新鮮解悶。只見唐十三兒的繭子老手丁點兒不慢的托著模板子,上好的大長片筷子竹條,照著十三兒隨手捂?zhèn)€口兒那么一比劃,小箍圈子就套了上來,竹條子不淺不深不長不短的穩(wěn)當當夾緊成了捆兒,另一只手就把洋錫片兒簇成環(huán),只就一下扣了上去,整一個手活干凈利索。只等著鎏了漆,糊裱了皮面就成品成樣子了。
“等瞧著吧六爺,咱這老器行老門子的功夫多咱個讓您老失了眼來著,就只差著臘月前徒弟們從洋布柜裁了洋油紙,染了瑞蚨祥大紅送了來,咱個自親手給您糊巴好,今年這喜慶好看又得瞧您家第一了……”
等著要裱紙的頭一天,老十三兒這才肯讓人把那一捆一摞兒的大燈籠架子起到院子天井里,置在南邊,直接在姚家院子里焚了香火敬了祖宗,就挽袖動手的壓圓撐燈籠了。先是十三兒單一個個的操“鐵茄子”刀順著給燈籠頂蓋剜口開封,唐家徒弟并兒子等一眾十來個人分開著抬著幾根長竹杖的一頭把燈籠架一個個的壓開,燈籠就這樣囫圇的一下子撐開了。唐十三兒再張羅著眾人七手八腳的把那些摞兒大紅油布紙分別糊上,這樣,姚家院子的燈籠就成了。
燈籠成活了,節(jié)也近了。唐十三兒必是親眼瞅著燈籠們一個個的上房,小點的摸著高腳個自掛,大的,圓桌般大小的三五一個草繩子拉著往屋頂上起。每逢這會子,姚六爺也高興的搓著胡子,樂得對著燈籠言語幾聲。
“嗯……好!真是好!還是這糊燈籠的手藝離不了你十三爺呀!”
“嗬喔!六爺,瞧您這說的,那咱十三兒不沖別的,光是為您的吩咐,咱還不得舍盡了家底給您往細了置辦。要說起來這個數(shù)的籠子,還是得在您府里擺著才好看,就這一鮮亮勁兒!啊,啊哈哈……”
這些個話倒都不是奉承,不摻和別的說,這號數(shù)的大燈籠子也就在姚家院子的小樓閣子上擺上好看,瞧起來明白顯得闊綽氣派。到底,是為著燈籠專起的樓閣子。
唐十三兒歲數(shù)要趕六十的人了,兩個兒子得了真?zhèn)鞫荚缫褤纹鹆碎T面,開了店面掛了牌子去當街攬活計生意,倒是不再等人家專請了,這讓唐十三兒心里頭說不上來的別扭,可這活計還就是來的多了。兩個兒子見生意好私心想讓自個兒忙著好叫當爺?shù)南韨€晚年清閑,最起碼別再受著累趕著給別人家專做了,誰料到老頭橫豎就是不肯。
“咋著!嫌咱骨頭老一把,黃土埋了半拉兒身子沒利索勁啦,給兩位大師傅丟了臉面砸了唐門的招牌?”
兩個兒子慌張著哄著老爺子?!安皇牵狭四昙o就是該讓我弟兄倆盡孝心的,您看您這整個兒天早晚的不撈著歇靜,咱做兒子的弟兄倆心里不是滋味兒不是,這才想請您老享清福,兒子養(yǎng)得起?!?/p>
“咱還不知道你們能養(yǎng)活咱?這大小老婆都支開的起啦,還差咱這老身巴骨兒呢?還得干!不為的別的!”
唐十三兒依舊是大半天的給人織籠子糊籠皮兒,后來定做的活計少了,老頭子還是不肯閑下來,東一戶西一家的張羅忙活,小門小戶、大宅大院、窮的、富的都有。
“咱個就不為著別的,咱做燈籠就是專給姚爺府做的。”
他還真是為了姚家院子專做的燈籠。
趕著一年年的,老城邊的洋磚瓦房子多了,小破草屋子也多了。有的沒處掛燈籠的,也有的掛不起燈籠的,唐十三兒這專做的活計也就差不多沒了,也就只剩著老姚家依照著舊年日子還是訂著燈籠,不過要做新燈籠的回數(shù)也慢慢少了——畢竟這燈籠是越做越耐壞了。
唐十三兒只得在家埋著頭就著滿屋料子自個做,完事一個就攢一個,滿當當?shù)寞B了一大半屋子。兩個兒子眼瞅著滿大房的燈籠垛子,心里記掛著當?shù)膭诶哿松碜?,也眼熱著這些個老十三兒親手下絕活的大號籠子,想著請老爺子叫挪出來倒騰賣了準得大價錢,誰想老爺子眼一橫,劈頭蓋臉呵斥著兒子們好一頓。
“做的春秋夢!這些個都不叫賣出去,各自看著好,各自做去?!?/p>
“咱先留了話了,咱咽了氣后這些個屋子里的物件都不叫賣人,都隨咱入土陪棺材,墳頭上燒了?!?/p>
唐十三兒照樣給姚家專趕著做燈籠,唐十三兒人老了手不活泛了,姚家也沒落了,姚家也就再也供不起這些個凈是大號的燈籠了。唐十三兒也只得家里面做好了一個叫人抬去一個,姚家的也就替換下一個。等替換滿了九十九個,老十三兒就親跑了去,獨自院子里立著,張頭瞧好些個時候。
“唉,好啊,好……到底是這地方,這院子里擺著好看吶,就是瞧著不像往年日子入眼了。唉,估摸就是這人老,手就是不中用了?!笔齼哼吙催呑詡€支吾著,老半天不肯離去……
姚家也就又掛了這一年的新燈籠,第二年,就不再掛了。
姚六爺暴病死了,姚家院子又盤給了別的主人。樓閣子也掀開拆了,把省的磚瓦木頭分攤給了別屋子頂,姚家院子也就真真地變回了地道的胡同院子。
大紅燈籠這次是真沒法再掛起來了。
又捱了一年冬天,唐十三兒也不行了。死的時候兩個兒子依了他的話,和著燈籠一塊裝了棺材,蓋了蓋。那滿屋的燈籠架子燈籠皮兒也堆在了一塊,在唐十三兒的墳前,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唐家的燈籠,從此,就再沒掛在過誰家的宅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