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新形勢下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培養(yǎng)
□李陽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動發(fā)展、維護穩(wěn)定能力”。法治思維是指執(zhí)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法律規(guī)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認識活動。其最根本內涵是,領導干部的權力來源于法律,權力受制于法律,權力與責任相統(tǒng)一,權力要尊重權利。
一是面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處于“轉型關鍵期”、“矛盾凸顯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決定了黨和政府的行政權力在資源的配置中必須學會并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科學決策,依法決策,充分運用法治手段來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各種現實問題,以此避免因決策失誤所造成的重大損失。因此,具備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手段是當前領導干部調控領導行為,規(guī)范領導決策的重要途徑。
二是面臨著迷信政績考核,盲目崇拜GDP的形勢。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出現“政績工程”,盲目追求高大上項目,盲目設置“開發(fā)區(qū)”,忽視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財政實力,饑不擇食似地遍地開花發(fā)展工業(yè)等現象。根本原因就是領導干部迷信政績考核,盲目崇拜GDP。有輿論認為,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不管承認不承認,政績考核都客觀上決定著其仕途,影響著其政治生命。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當發(fā)展與法治發(fā)生沖突時,領導干部普遍采取政績優(yōu)先的行政措施,嚴重削弱了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法律信仰和法律信心,導致領導干部在遇到其他壓力時,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性不強,遇到外來壓力時往往造成對法律的放棄。
三是面臨著執(zhí)政“維穩(wěn)大于依法”的形勢。有的人認為,在維護穩(wěn)定的剛性高壓下,由于社會一定程度存在不信法,法治思維和方法無用武之地,只能依靠各種游離于法律邊緣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無論是經濟的、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甚至明知可能涉及違法的措施,只要“管用”,就可一試。一些人還存在“擺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穩(wěn)定,無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的思想。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社會問題會被瞬間集中放大,在“仇官仇富”的輿論引導下,網絡會形成“暴力”,黨政機關及官員往往會成為犧牲品,被問責丟官。迫于互聯網的威力,在處理突發(fā)事件上,當事官員被“過度處置”以平息輿論的情況值得深思。
四是面臨著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信仰任重道遠的困境。法律信仰是法律得以存在的靈魂。一個國家要實現法治化,就必須有足夠的社會公眾對法律尊重、認可和接受,即對法律的信仰,否則法律就會喪失穩(wěn)定性,沒有權威,猶如一紙空文,法治就會淪為人治。
五是面臨著“人治思維”盛行,“權力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困境?,F實社會中,存在著領導干部法治意識與社會轉型形勢不相適應,在處理實際問題時,法治思維尚未成為一種自覺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人治思維根深蒂固。有的人認為,在中國辦事,成功與否取決于上級機關和領導的意志和決策。有的人認為,要保持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中國速度”,仍要依靠“政策治國”。有的認為,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人治”“權本位”傳統(tǒng),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至今仍有巨大慣性,簡單的法治思維難以應對復雜的社會關系,深奧的儒家道家哲學和禮治傳統(tǒng),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一要樹立法治意識,堅定法治信仰。法律信仰是人們對法的一種認同感和歸依感,既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前提,也是法治社會建立的前提。一個國家要實現法治化,就必須有足夠的社會公眾對法律的尊重、認可和接受,沒有社會公眾的尊重、認可和接受,即沒有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法律就會喪失穩(wěn)定性,就會沒有權威,法治就會淪為人治。國法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法治國,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發(fā)自內心的擁護,法治的偉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誠的信仰。我國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一個“法律大國”,但還不是“法治大國”,在司法實踐、社會管理中,在具體執(zhí)政、行政過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重申“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強調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人人有責,這個責任體現于信仰法治,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頭腦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習慣。
二要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尊嚴。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習近平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強調,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看憲法有沒有權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wèi)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wèi)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現行憲法頒行30周年的一次大會上強調,“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四中全會,再次提出“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正是憲法實施的力量源泉。
三要堅持黨的領導,樹立黨章意識,紀律意識,制度意識。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根本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來實現。如果說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習近平指出:“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guī)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guī)范。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黨章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總規(guī)矩”。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大事不斷,充分體現了黨中央依章管黨、依規(guī)治黨的堅定意志,也有力展示了我們黨推進執(zhí)政黨建設、加強法治建設的堅強步伐。沒有黨規(guī)黨法,國法就難以保障。依章治黨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保障。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就是落實憲法,依法治黨的要求是落實黨章,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賦予了黨治國理政、管黨治黨建黨的重器,黨和國家的一切活動都在憲法框架下運行,黨的一切行為還必須在黨章這個黨的“根本大法”下運行。
四要積極營造知法、守法、用法、敬法的良好氛圍。開展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面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敬法畏法的良好氛圍,增強全民的法治意識。通過舉辦高級法律培訓班和研修班的形式,抓好法治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黨章黨規(guī)的培訓。領導干部只有通過不斷培訓學習,不斷積累,才能做到知法、懂法,逐漸養(yǎng)成“法治思維”習慣;才能做到守法、護法、用法,心中有法、言必合法、行必依法,不能把法治建設喊在嘴上、貼在墻上,搞形式主義和口號化,更不能把法律看作是約束老百姓的工具。同時,領導干部需要在行事方式上嚴格按規(guī)則辦事、按程序辦事,始終堅持做到“以法為據”、“以法為尺”,更需要在觀念上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覺將法律付諸實踐,以“法”規(guī)范、約束和監(jiān)督權力的運行。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