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貓
曾經(jīng)一度的突擊檢查,接著就是集中整頓,的確,這樣做有一定的教育效果,至少警覺了某些人的麻痹思想,促使他們的工作步伐緊張了許多。但我仔細觀察,發(fā)覺這種警覺只是一段時間的過程,并非長久。我和一位語文教師商討:“王老師,警覺的效果是不是片段時期的?”王老師想了一會,笑著說:“有這層面,不過,要想得到長久的效果,需要零打碎敲?!薄傲愦蛩榍茫俊蔽抑貜土撕脦妆?。過后,我還在想教育工作究竟是“零存整取”好,還是“整存零取”好?
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事。年前,兒子、女兒的壓歲錢共計2000元,兩個孩子真懂事,把各自的壓歲錢上交給媽媽保管。
女兒說:“媽媽,我要整存零取?!?/p>
兒子笑瞇瞇地說:“媽媽,我暫時讓你保管,不是存在你那里,我和姐姐不同,我要零存整取?!?/p>
由此,我反復思考,進行仔細甄別,發(fā)覺兒子的理財方式要比女兒的好得多。零存整取有利于兒子科學花錢、節(jié)儉生活,而女兒的整存零取意味著一心想著花錢卻不想著如何存錢。
從以上兩個孩子的話語中,我悟出了這么一個觀點:教育適宜零打碎敲,一味地集中整頓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深入化,教育效果也不會得到真正提高。
多年以來,教育部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集中整治”,猶如一場暴風雨,來時氣勢兇猛,一段時間過后,教育痕跡蕩然無存。比如,“嚴打”能說沒有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嚴打期間,好多社會惡劣的陋習會連根鏟除,但是,“嚴打”一過,某些原來隱藏的苗頭偷偷地鉆出來,這就叫“死灰復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大家心知肚明這一場風過去了,就不會再有危險。這就和存款一樣,“整存整取”的最大局限就是資源有限,數(shù)量上只會減少,絲毫不會增加。如果非要增加,那就不叫整存。集中整治的確有一定的危害性。
兩者權衡,感覺“零打碎敲”的教育效果很好。原因何在呢?
一是“零打碎敲”具有堅持教育的長期性。學校教育不屬于突擊性質(zhì)的教育,學校教育的特性就是長期性,發(fā)現(xiàn)一個教育一個,發(fā)現(xiàn)一處整治一處,早上發(fā)現(xiàn)就不要等到下午,晚上發(fā)現(xiàn)就不要過夜,這種零散積攢、從點滴中做起,教育效果很好。特別是小學生,自制能力很低,明辨是非的觀念不是那么明朗,如果教育不堅持常態(tài)化,那等到他們一個個長得懂事了,再去教育,就不可救藥了。另外,小學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視細節(jié),細節(jié)的重要因子就是零散性。為此,堅持零打碎敲,教育才具有細雨般潤物無聲的作用。
二是“零打碎敲”具有教育的警示性。我曾經(jīng)看過一個美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故事,記得她的教育成功體現(xiàn)在幾乎是一天24個小時都在觀察自己的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因素,就立刻提醒孩子,用圖片、用故事、用視頻、用動畫等方式引導孩子為什么不能那樣做。這里,我就想到有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缺乏耐心,總認為放學了,我的教育工作就該停歇了。其實,作為一名教師,孩子放學了,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去引導孩子在家庭中健康成長。
三是“零打碎敲”包含教育品質(zhì)的優(yōu)良化。英國一個家庭主婦說:“品質(zhì)教育就好像我在一粒一粒地往筐里撿豆子?!边@句話說明品質(zhì)教育要從點滴做起。品質(zhì)教育的優(yōu)化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最近,我們本地好多家庭村婦都在給蘋果樹疏花,一個枝上十朵花,按照一尺的間距,疏掉幾朵,試想一下,一棵樹上,成百上千朵花,要一朵一朵從中篩選,這說明了優(yōu)良化絕不是集體化勞作的結果。教育也一樣,對于同一個學生,臉臟了,我們就提醒他去洗臉;頭發(fā)長了,我們動手幫他剪頭發(fā);言語粗俗了,我們當即去糾正,這樣,日積月累,孩子的舉止言行自然會優(yōu)秀起來。
四是“零打碎敲”具有教育的自覺性和隨意性。有人反對這種觀點,說教育不能隨意,我不這樣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之一就是人性的自由化,如果教育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用布袋子裝起來掛在墻上,那就違背了教育的本來屬性。目前,據(jù)我觀察,教育教學過于禁錮學生或者教師,讓他們的手臂自由一些,總比一直托舉要好得多。無論是教育體罰還是教育獎勵,我總感覺有一根繩子在捆綁著我們,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沒有一天真正屬于自己。捆綁是教育嗎?我們何不換一種方式,讓我們自由地一點一滴地接受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