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宏兵
(泰州市姜堰區(qū)耕地質量保護站,江蘇 泰州 225500)
栽插方式對水稻南梗9108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錢宏兵
(泰州市姜堰區(qū)耕地質量保護站,江蘇 泰州 225500)
研究栽插方式對水稻南梗9108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結果表明,南梗9108產(chǎn)量以人工栽插最高,機插次之,直播最低。在產(chǎn)量構成因素上,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和千粒重均表現(xiàn)為人工栽插>機插>直播,穗數(shù)則相反。人工栽插稻生育前期干物質積累多,單莖總干重大,籽粒灌漿前中期有較多的光合物質,滿足籽粒充實,后期莖鞘再度充實,保持莖稈支撐強度;直播稻和機插稻在前中期莖鞘貯藏物質少,灌漿后期光合物質主要提供籽粒灌漿,莖鞘再充實強度小,影響后期抗倒能力。
南梗9108;人工栽插;直播;機插;水稻
文獻著錄格式:錢宏兵.栽插方式對水稻南梗9108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5,56(12):1915-1917.
水稻的栽插方式對產(chǎn)量的影響較大,合理的種植方式是水稻高產(chǎn)的基礎,也是可由人控制的因素[1-2]。近年來,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直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員減少,傳統(tǒng)的人工栽插稻因其勞動強度大,作業(yè)效率低,一度被直播稻取代。直播稻分蘗苗峰早、苗峰高,成穗率低,每穗粒數(shù)偏少,容易發(fā)生草害和倒伏,造成水稻單產(chǎn)徘徊不前甚至滑坡,水稻綜合生產(chǎn)能力下降,這是當前水稻生產(chǎn)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3]。
1.1材料
試驗于2013,2014年在泰州市姜堰區(qū)張甸鎮(zhèn)梅垛村進行。土壤為砂土,前茬為小麥,有機質含量14.68 g.kg-1,全氮0.93 g.kg-1,堿解氮75.68 mg.kg-1,有效磷13.26 mg.kg-1,速效鉀63 mg.kg-1,pH值為7.10,全田地面平整,地力均勻。
1.2處理設計
試驗設人工栽插 (A)、機插 (M)和直播(D)3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60 m2,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人工栽插稻于5月8日播種,旱育秧;機插稻于5月26日播種,塑料軟盤育秧;直播稻于6月15日播種,播量90 kg.hm-2。人工栽插、機插均于6月13日移栽,葉齡分別為3.2和 5.7,栽插密度2.36×105穴.hm-2(15.0 cm× 28.3 cm),每穴3本。3個處理總施肥量相同。氮肥運籌為基肥∶糵肥∶穗肥為3∶3∶4,其中穗肥分別于倒4葉和倒2葉時期施入,磷鉀肥分別以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的形式作基肥施入,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規(guī)栽培。
1.3測定內容和方法
生育時期。記錄水稻關鍵生育時期的日期。
干物重測定。于水稻主要生育期 (拔節(jié)、抽穗、成熟)取典型植株樣品5株,整株用清水沖洗干凈,105℃殺青,75℃下烘干至恒重,測定干物重。
成熟期測產(chǎn)。成熟期每小區(qū)取15穴,測量每穗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計算理論產(chǎn)量,每小區(qū)收割100穴,脫粒、曬干、揚凈、計實產(chǎn)。
1.4數(shù)據(jù)分析
有關數(shù)據(jù)分析和表格繪制采用SPSS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和Word、Excel軟件進行。2013和2014年的產(chǎn)量對直播、機插、人工栽插的響應規(guī)律相似,取2年平均值進行分析。
2.1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1知,南梗9108人工栽插稻產(chǎn)量最高,為10.23 t.hm-2,機插秧和直播的分別為9.75和8.14 t.hm-2。機插稻比人工栽插稻低4.69%,直播稻比人工栽插稻低20.4%。直播稻與人工栽插稻、機插稻在產(chǎn)量構成因素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平均穗數(shù),直播稻為365.17萬.hm-2,比機插稻多41.57萬.hm-2,增12.9%;比人工栽插稻多47.37萬.hm-2,增14.9%,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單穗粒數(shù),直播稻<機插稻<人工栽插稻;總穎花量(穂數(shù)×單穗粒數(shù)),直播稻最少,為38 967萬.hm-2,分別比機插稻、人工栽插稻少4.3%,6.0%。直播稻的千粒重、結實率顯著低于人工栽插稻和機插稻,機插稻和人工栽插稻產(chǎn)量構成因素差異不大。
表1 不同種植方式對南梗9108產(chǎn)量及穗粒結構的影響
2.2生育期
由表2可知,機插秧苗比人工栽插秧苗秧齡短13 d,直播稻播種比人工栽插稻遲31 d。直播稻和機插稻本田期各關鍵生育期均有所推遲。在產(chǎn)量形成關鍵時期抽穗-成熟期直播稻比人工栽插稻少7 d,全生育期縮短24 d左右。
表2 不同種植方式對南梗9108生育期和成穗率的影響
2.3成穗率
由表2可知,直播稻群體分蘗勢強,高峰苗數(shù)多,無效分蘗多,成穗率低,較人工栽插稻降低17.36百分點;機插稻分蘗較多,莖蘗成穗率比人工栽插稻降低11.67百分點。人工栽插稻分蘗成穗率81.22%,無效分蘗少,能夠建立合理的穗數(shù)群體。
2.4干物質積累量
由表3可知,拔節(jié)期直播稻群體干物重比人工栽插稻少34.1%,單莖總干重少27.3%;機插稻比人工栽插稻群體干物重少20.9%,單莖總干重少19.7%。抽穗期干物質積累,直播稻和機插稻較人工栽插稻表現(xiàn)有極顯著差異。成熟期群體總干物重直播稻比人工栽插稻少 22.1%,單穗重少25.7%;機插稻比人工栽插稻分別少 7.1%和5.1%。直播稻生育期前期生長量不足,單莖總干重小。群體總干物重、單莖總干重、單穗重均表現(xiàn)為人工栽插>機插>直播的趨勢。
表3 不同種植方式對南梗9108主要生育時期干物質積累量的影響
抽穗期至乳熟期人工栽插稻的單莖莖鞘物質輸出量、輸出率以及輸出物質的轉運率均顯著高于機插稻和直播稻 (表4)。乳熟至成熟期莖鞘物質的輸出量都為負值,均表現(xiàn)出物質回運的現(xiàn)象,人工栽插稻最明顯。抽穗至成熟期,人工栽插稻單莖莖鞘物質輸出量、輸出率和輸出物質的轉運率均低于機插稻和直播稻。人工栽插稻籽粒灌漿前、中期(抽穗至乳熟期)以較高莖鞘貯藏物質的輸出與轉運,來滿足籽粒庫容的有效充實;籽粒灌漿后期(乳熟至成熟期)有較多的光合物質,進一步滿足籽粒充實和莖鞘再度充實之需,保持后期莖稈支撐強度,增強了群體抗倒伏能力,也說明人工栽插稻整個灌漿期光合物質生產(chǎn)能力較強,不像機插和直播稻籽粒的充實更多依靠莖鞘物質的轉運。
表4 不同種植方式對南梗9108抽穗后單莖莖鞘物質的輸出與轉運的影響
南梗9108在不同種植方式條件下的高產(chǎn)指標是成熟期群體總干物質重18.45 t.hm-2以上,群體穗數(shù)365.17萬.hm-2左右,較大穗形 (130.50粒以上),從而有足夠的群體總穎花量 (41 474萬朵.hm-2以上),并保持正常結實率與粒重。高產(chǎn)的實現(xiàn)途徑是,以大穗提高群體干物質積累量,以壯稈增強群體的安全承載能力;抽穗至成熟期,群體高效光合系統(tǒng)保證物質生產(chǎn)能力,增加干物質積累量,最終提高群體生物學產(chǎn)量。直播稻產(chǎn)量構成因素是穗數(shù)多,成穗率低,穗多粒少,穎花量小,結實率和千粒重低。機插稻是穗數(shù)多,成穗率低,穗偏多粒偏少,穎花量偏少,結實率和千粒重偏低。人工栽插稻則是穗數(shù)適宜,成穗率高,穗多粒多,穎花量大,結實率和千粒重高,容易達到高產(chǎn)。但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資源減少,土地大量流轉,機插稻將成為主流,對南梗9108作為機插稻如何達到高產(chǎn),需結合品種特性及其他栽培技術做進一步的研究[4]。
[1] 姚支農(nóng),付國林,李定超.水稻不同栽插方式與栽培密度對產(chǎn)量的影響 [J].作物與栽培,2010(2):40-41.
[2] 林太赟,張勝.單季晚稻秀水134高產(chǎn)高效技術途徑分析[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5(5):637-638.
[3] 凌啟鴻,張洪程,蘇祖芳,等.作物群體質量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54-197.
[4] 陸永發(fā),馬榮榮,王曉燕,等.雜交稻甬優(yōu)1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4(1):13-15.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11
B
0528-9017(2015)12-1915-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03
2015-10-15
錢宏兵 (1963-),男,江蘇姜堰人,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精確定量施肥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E-mail:qianhbing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