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宇
高齡莫言老
◎梁新宇
前些日子回家,陪父母在小區(qū)里散步時遇到了許久不見的陳叔叔,我很有禮貌地問候了一句:“好久沒見,您身體不錯啊。”陳叔叔笑道:“老了,不成啦?!蔽耶敃r就心里一動,陳叔叔也算不上多老,還沒到六十的年紀,為啥就把“老了”掛嘴邊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陳叔叔的那句“老了”就是句寒暄,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客氣話,但若總是這樣念叨,說不準就成了自我暗示,潛移默化的時間長了,心態(tài)也就變老了,生活自然會跟著受到影響。最近,英國某健康小組的國際健康醫(yī)療研究報告公布了一組數(shù)據(jù),中國45~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28%想到自己變老會心情沮喪。而在法國,32%被調(diào)查者認為超過80歲才是老年。這樣巨大的差別,或者真與生活中的這些小細節(jié)不無關系。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本意就是說,年輕時血氣方剛,遇事容易沖動,看問題容易片面,對挫折比較敏感;經(jīng)歷了人生后,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多了,見的事多了,心態(tài)就比較平和了,看問題也比較客觀全面。
平時,不妨多想想這些積極的方面,別有事沒事把“老”字掛在嘴邊。別人夸一句,也不妨學學老外,心安理得地受著,暗示自己,我還很年輕,還可以做很多事。人老心不老,自然眼界就開闊了許多,生活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編輯/賈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