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子
摘 要:利益衡量在民法基本原則與解釋中進行的相關的利用,可以促使民法的適用更加合理化,更加有效化,在解決相關的利益糾紛時,利益衡量原則可以使雙方的利益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一定的調節(jié)與維護,在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的誠實守信原則中,利益衡量在民法的適用中可以使個人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一定的調節(jié)。在進行相關的民法解釋中的運用可以使民法的解釋更加合理化,促使民法在人們的生活中能夠真正的發(fā)揮作用。
利益衡量不僅是民法適用中的重要思維方式,也是民法中的一項重要的解釋方法,利益衡量在民法的使用過程中的對于法律規(guī)則的具體適用可以體現司法的價值取向,對于民眾利益進行一定的總結可以使法律形成一定的制度規(guī)范,促進民法適用的法律價值能夠得到體現。利益衡量作為法律中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對民法的相關研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在對相關案件的矛盾處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在民法基本原則中利益衡量的體現
利益衡量就是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fā),在適用法律時關注當事人的利益,在進行審判時在對相關的事實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對各方的利益進行權衡,做出優(yōu)先保護何種權利的決定。在對相關的事件進行審判時利益糾紛是不可避免的,法官在審判中的作用就是為了使相關的當事人對法律加深了解,對相關的法律進行一定的解釋與適用,對相關的利益做一定的衡量促使審判的公平公正。在民法中的利益衡量就是在解決民事糾紛時抓住糾紛問題的本質,從糾紛問題中找出與利益有關的切入點,對各種利益進行權衡比較促使對相關案件的處理更加合理化,使法院的審判既兼顧情理又兼顧法理。
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誠實守信原則、平等原則、信賴保護原則等,其中最普遍、最廣泛的原則是誠實守信原則,誠實守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業(yè)務時,應該本著善意的態(tài)度,恪守承諾,誠實不欺騙他人,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守信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最高原則。在現代民法中由于絕對保護個人的自由與個人的利益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誠實守信原則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對于緩和這對矛盾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誠實守信原則中就體現了利益衡量原則,在用誠實守信原則進行矛盾沖突的化解時可以從很大程度上維護矛盾雙方的利益,促進雙方利益的均衡。在公民的生活中,公民的權利自由是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的,當公民的權益與他人的權益或者社會的權益發(fā)生沖突時,民法的原則可以提供一種價值方面的導向,促使個人的權益得到一定的調整,使個人的權益與他人的權益和社會的權益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護。
在針對具體的民法的基本原則的適用上,法官應該把利益衡量放在相關適用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維護公共秩序與法律的公平正義,保護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使法律在促進社會公平與權益的保護及社會的穩(wěn)定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得到體現。
二、利益衡量在民法解釋中的運用
由于法律本身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法律只是對行為發(fā)生的時候進行處理,在進行相關的法律的適用時往往會出現一些考慮不完備的地方,很有可能會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利益衡量作為一種彌補法律漏洞的有效方法,在對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一定的補充時往往發(fā)揮著重要并且有效的作用。由于法官的工作是對法律進行相關的解釋,在進行相關的解釋時法官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的色彩,這種主觀色彩不利于法官在進行相關的審判工作時維護自身的絕對中立的地位,由于解釋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某些現象的預測,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法官在進行相關的法律決策時應該充分從法律的角度與非法律的角度進行相關的考慮,較少在審判時的主觀色彩,以利益衡量作為審判時的主要參考性依據,注重法律解釋的合理性與審判的公正性,使法律的相關解釋符合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以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法律問題進行準確的預測以解決可能出現的法律危機。
利益衡量作為民法解釋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在進行相關的法律的適用中應該堅持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原則,在進行法律解釋的程序上與法律解釋的內容上都應該注重對利益衡量的利用,促使利益衡量在維護法律、增強法律的穩(wěn)定性上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使法官的審判更加合理、公平,這樣一來,當事人的利益與法律的權威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維護,法官在審判中利用利益衡量可以使審判更具有合法性。在進行相關的審判過程中,法官可以找到更多關于當事人雙方利益解決的證據,使相關的案件更加具有合理性,推動相關案件的高效化解決,切實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在利用利益衡量的相關原則解決相關的法律解釋與審判問題時可以促使審判的程序更加有效化與合理化,滿足大眾對于法律的期待,增強人民對法律的信心。
在對民法上的相關利益進行衡量時,應該要對相關的利益衡量進行一定的規(guī)范與限制,促使利益衡量在一定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框架內發(fā)揮作用,讓利益衡量更加規(guī)范化合理化,促使利益衡量的有效性與合法性的提高。同時還應該充分重視利益衡量的公平價值與法律價值,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不斷變化,利益衡量也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在進行相關的利益衡量過程中應該結合時代的特點對相關的利益衡量機制進行一定的調整,使相關的利益衡量機制能夠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促使利益衡量能夠在現代民法的解釋中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效率性與公平性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三、利益衡量是民法適用時價值判斷的產物
法律作為社會關系的調解器,在進行社會成員的權力與義務分配時,應該要發(fā)揮其在彰顯公平正義中的作用,在進行權力與以往的分配時首先要進行價值判斷,根據價值判斷的結果來確定社會關系調整主體之間的利益衡量。在進行利益衡量時,民法對調解民事關系上的相關的利益衡量有明確的主次劃分,對于支持與反對的利益有明確的規(guī)定。例如,在對民事主體之一的自然人的法律保護上,民法始終堅持把維護自然人的利益放在進行相關的權利與義務分配的第一位。在對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的保護中,監(jiān)護人對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管理必須要把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置于第一位,對財產進行使用時也必須是為了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才能夠進行使用。在對自然人宣告失蹤或死亡時,法院對自然人的財產管理權進行分配時應該堅持對自然人最有利的原則,以自然人的利益為劃分的依據,管理自然人財產的人在對財產進行使用或者經營時應該做好相應的財產紀錄。
在對相關的民事調解案件進行價值判斷時,應該注重分析其中的利益關系,兩害相權取其輕,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益衡量。保護被侵害人或者第三方的利益。例如,在物權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的規(guī)定,就是對原所有權人與第三人之間進行利益衡量的結果,善意取得制度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對進行交易的人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護,減少交易者在進行交易時可能會受到的威脅,為交易者在交易前的調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節(jié)約了交易雙方的人力與物力,一定程度上傾向于保障第三方的利益。在進行利益衡量時首先要明確將要保護的利益,然后盡可能多的尋找法律依據來進行利益的保護。
民法中的利益衡量還注重對不知情的受害者的利益的保護。例如,在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的信賴保護原則中的表現代理制度的規(guī)定,表現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相信其代理權的足夠證據而與之民事行為,則該行為后果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擔的情形。雖然表面上看民法是不顧代理人無代理權的事實而以代理人有代理權,強迫本人為無權代理人行為承擔被代理人的職責,這似乎不合情理,但是在具體的運用中,尤其是經濟貿易交易中對維護交易的安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表現代理權可以保護不知情的交易對方的利益,法律在追究被代理人的職責時主要是追究被代理人管理疏忽的職責,在對其責任的追究中可以讓被代理人吸取教訓加強對員工或內部成員的管理,減少交易中此類事件的發(fā)生。民法在進行適用時的價值判斷是保證利益衡量準確、科學、合理的條件,在進行利益衡量時應該堅持利益損害最小的原則,確保法律在調解社會關系時的公平正義。
綜上所述,利益衡量作為民法適用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對于民法在解決相關的糾紛矛盾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對利益衡量進行利用時應該積極把其與民法緊密的結合起來,促使利益衡量理論在民法中發(fā)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使民法理論真正成為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緩和社會各種矛盾的重要的工具。另外,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相關的法律規(guī)則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利益衡量的原則也應及時的進步與發(fā)展,以便于在民法中進行相關的適用時能夠對民法的相關原則的理解與適用過程中更能夠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促使民法的相關原則更加具有實用性與公平性,使利益衡量原則能夠貫穿民法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國強,孫偉良.民法沖突解決中的利益衡量——從民法方法論的進化到解釋規(guī)則的形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2,(01).
〔2〕楊奕,吳民許.價值判斷方法在近代民法向現代民法轉變中的作用[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3〕劉冰.裁判中的利益衡量:技術、規(guī)則與理念——基于案例的實證分析[J].晟典律師評論,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