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強
翻轉課堂是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化教學的一種課堂教學形態(tài)。對于翻轉課堂,人們給予了很多不同的說法,如翻轉課堂能夠實踐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時空翻轉;能夠實踐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流程和方式的翻轉;能夠實踐和實現(xiàn)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結合的教學翻轉;能夠實踐和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有效轉變的翻轉等等。筆者認為,努力學習和理解翻轉課堂的基本理論與精神實質,積極實踐與探索翻轉課堂的教學策略與規(guī)律,潛心鉆研與創(chuàng)造符合我們教學實情的翻轉課堂應用范式,是我們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緊迫而又現(xiàn)實的課題。
一、學習和研究翻轉課堂的思想路線
在翻轉課堂中,無論是課堂教學形態(tài)的變化、課堂教學時空的變化、課堂教學流程的變化還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變化,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課堂教學觀念的深刻改變和實踐落實。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1],這是翻轉課堂的思想路線,它造就了翻轉課堂實踐與探索的成功。
它啟示我們要切實教育和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擔當學習的責任,從“要我學”的狀態(tài)進入“我要學”的境地。這既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教學成功的保障。讓每個學生“站”起來,“動”起來,“長”起來,成為最好的自己,是翻轉課堂的目標,也應該成為我們教學實踐的方向。要讓學生在行動中,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激活學習的思維、激發(fā)學習的潛力,實現(xiàn)自我進步,自我發(fā)展。
它還啟示我們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落實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精神。教師要從“站在學生和知識中間”到“走到學生旁邊”,要從講授的神壇上走下來,走進學生的學習中去,走進學生的活動中去,走進學生的思維中去,走進學生的交互中去,有效引導、幫助和支持學生。
二、學習和研究翻轉課堂的教學路線
下圖是專家總結的翻轉課堂二階段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模式[2]。教師的教學工作路線是課前的教師活動(準備學習資源)—課堂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活動。課前的教師活動,主要是教與學及其活動等的策略策劃、創(chuàng)意設計和資源創(chuàng)作。它既是翻轉課堂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又是翻轉課堂的起始點和支撐點。
反思我們教學策劃和設計的實踐,在教學內容上,往往找重點、抓難點的多,在分析疑點上下的功夫相對少;在教與學的行動上,教師講的多,學生真正“動”起來的相對少;在活動的設計上,教師主觀判斷的多,符合學生實情的相對少;在問題的探求上,尋求答案的多,追求思維和方法的相對少。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切實研究和認真改進的。
我們在教學策劃中應該加強對教學評價設計的思考,教學價值判斷是對客觀教學過程及其結果的評判,做出評判的人又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筆者認為,重要的是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整合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尤其要加強針對自主學習情況設計教學評價,其中包括:針對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設計教學評價,針對學生獨立探索活動設計教學評價,針對學生協(xié)作學習設計教學評價,針對學生的交互及反饋反思設計教學評價[3]。在過程評價設計中,著重知識邏輯、學習思維、探求方法的進步與發(fā)展。
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路線是自主學習—課堂學習活動—教學評價后的學習反思,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自主學習一定要完成一定深度的學習,不是對教學內容初步的了解,而是要達到對知識的理解乃至達到掌握應用的程度。這里的理解,即學生能將正在學習的新知識和原有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包括解釋、舉例、分類、概括、推斷、比較和說明。要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深度達成的目標,一要教師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符合學情的教學資源;二要策劃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具有合理教學流程特別是學習流程的方案;三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有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4]。
三、學習和研究翻轉課堂的活動路線
上圖是翻轉課堂學習活動的結構流程圖[5]。翻轉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既是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效果的驗證,也是課上深化學習的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狀態(tài)是決定學生深化學習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是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核心所在。翻轉課堂的知能活動路線是:對學生理解基本知識的解疑答惑—強化知識鞏固應用—深化學習的獨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研習成果的交流交互與評價反饋。依據(jù)這條路線,創(chuàng)設翻轉課堂活動有教學含量特別是學習含量、思維含量、方法含量和創(chuàng)意含量的豐富多彩的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如果學習活動是到達教學目標彼岸的船,那么獨立探索與合作探究則是劃船的槳,交流交互和評價反饋就是行船的舵,師生就是合作的槳手
和舵手。
它啟示我們要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和發(fā)展。活動應該成為學生主動作用于教學內容的方式及過程,包括內在的思維活動、物質操作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所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建構性的實踐活動。它不應局限于單薄的文本和狹隘的教室,而應是以探究、調查、訪問、資料收集、操作、演示、實驗、交流與討論、反思、創(chuàng)作、體會等為基礎的多樣化的活動。
它還啟示我們要拓寬教學活動設計和實踐的視野。對于教與學,要從“教”的層面推向“學”的縱深,從講的層面推向活動的縱深,從活動的層面推向學生發(fā)展的縱深。筆者認為,學習活動中的“確定問題”是初步學習的中繼,也是深化學習的開始。師生共同確定問題,并由教師的設問推進到學生的發(fā)問是實踐的方向;“獨立探索”,讓學生真正地獨立思考,獨立探求,獨立表達,是落實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的良好途徑;“協(xié)作學習”,從小組討論切實推向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是深化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靈魂;“成果展示”,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充分表達,是思想、思辨和彰顯個性的課堂平臺;“反饋評價”,師生共同參與,并逐步由教師的解疑推進到學生的答惑,由教師的評價推進到學生的評判,從純粹的學科知識理解推向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和學科方法的積累,是學習活動的最大
收獲。
四、學習和研究翻轉課堂的技術路線
這里的技術路線準確地說是教育技術的實踐路線,而不單純是技術應用的工作路線。教育(教學)技術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以媒體為線索的教學策略學和教學設計學。從教育技術的策劃角度看,翻轉課堂等引起的教學改革的海嘯,為減小或消除教育教學差異,緩解或解決教育教學不公平的問題,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項;翻轉課堂等掀開的教學改革的篇章,為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從“知識本位”走向“綜合素質本位”[6]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平臺。
它啟示我們在教學改革的實踐平臺上,在教育技術的應用平臺上,在業(yè)務研究的發(fā)展平臺上,實踐和實現(xiàn)教學從教師預設向課堂生成,從封閉向開放,從單一向多元,從外在形式向內涵轉變;學生形成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學習與探索心態(tài),以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克服困難,行進并奔跑在自主學習的大道上,獲得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學習成果。
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還有基于系統(tǒng)設計的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它啟示我們在教學策劃和實踐中,學習和借鑒 “碎片化”教與學的精髓,舉起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和實踐的綱,走有意義的“碎片化”的教學之路、學習之路,為展開自主學習,深化自主學習,提供技術支持和支撐,實踐高度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實現(xiàn)1+1>2的教學能量增值。
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成功范例。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擴大了課堂的時空,使班級制教學發(fā)展成走班制甚至走校制的教學成為可能;打開了自主學習的大門,學生可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中心,在自主學習的天地里遨游;增加了教與學的活力,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使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往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有效展開和充分整合,知識掌握與內化,應用、思維、方法積累的訓練,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把教學特別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引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五、學習和研究翻轉課堂的交互路線
教學交互,是指教師、學生、課堂、環(huán)境等的信息交流和活動交往。對于教學,它是師生的橋梁和紐帶。教學交互的本質是教學信息在教與學二者之間的雙向流動。教學信息包含知識信息(教學所涉及的學科內容)和狀態(tài)信息(關于教學情況的狀態(tài))。狀態(tài)信息包括教與學雙方的反饋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評價信息。有效的學習是在交互中完成的,通過反饋、交流、溝通,真正形成知識的建構、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和實現(xiàn)由“知識本位”向“綜合素質本位”的方向發(fā)展。
從信息流動的角度看,教學信息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信息量嚴重的不對稱,即從教師流向學生的信息量遠大于學生流向教師的信息量;二是信息流向復雜。在一般的傳播過程中,信息的流向有兩個:一是從教師到學生,這是主要傳播信息的流向;二是從學生到教師,這是反饋信息的流向(以上是主要的信息流,不排斥學生之間的信息流)。而在教學系統(tǒng)中,除了上述二者之外,還有一個信息的流動,它是從教師再到學生的。學習的一個重要之處,就是學生必須要知道學習的結果。因而對學習者來說,這第三個信息就顯得特別重要,學生要根據(jù)反饋信息來確認自己的學習結果,從而導致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起新的認知意義,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回路。所以這種反饋信息的流動,就成了教學信息傳播過程區(qū)別于一般信息傳播過程的最明顯的特征。
在一定意義上,翻轉課堂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榜樣;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也可以成為邁向翻轉課堂的階梯。這二者的實踐和探索,一定會為我們的教師專業(yè)研修帶來較大的促進與鞭策,一定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形成較大的壓力與推動力。讓我們在學習、實踐、研究的路上攜手前行,因科制宜、因課制宜、因生制宜、因師制宜,積累案例、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用行動開創(chuàng)課堂教學改革的
新天地。
參考文獻:
[1][6]陳玉琨,田愛雨.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5]張金靜.基于Moodle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EB/OL].http://www.doc88.com/p-1146075579756.html.
[3]周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黎加厚. Moodle 課程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
(責任編輯:江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