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君
作文離不開生活,或者我們可以說作文來源于生活。寫作不外乎生活體驗和表達兩個過程。若要使學生寫出鮮活有時代感的好作文,我們必須在寫作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并具有準確的表達情意的寫作技能。
一、積累的生活化
先說語言積累。好的語言能讓文章增色,那么如何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呢?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課前的說話訓練,每天課前的說話訓練有不同的主題,從成語故事到時事點評到學生回憶老照片的故事等等,要求要有完整的語言表達形式,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訓練了講話時如何圍繞一個主題。記得初二5班何同學在說話訓練時拿了自己小時候的全家福和現(xiàn)在的全家福照片給同學們觀賞,由兩張照片的對比,她說到自己成長的變化和父母在照顧家庭的瑣事中青春逝去,皺紋漸生時十分動情,甚至回憶起一些平日和父母相處時被自己忽略的細微情感故事,幾欲落淚。
再說素材積累?!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睂W生其實很多時候不乏寫作素材,只是由于不注意觀察和記錄,忽略了身邊的事。
我們通過周記讓學生留意校園生活、關注社會生活。讓學生寫發(fā)生在他們自己身上或他們身邊的事。教師教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學生對于生活,不要總是留意那些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事,也要注意那些看似平凡普遍但卻蘊含著生活氣息和情趣,有著哲理、情感意味的事例和人際關系。留意生活中細微的情感變化,留心大腦中冒出的小見解,小感受,并隨時記下它們。
學生生活中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如:上學途中、天氣變化、體育比賽,期中考試頒獎等等學校集體活動。這些內(nèi)容在學生的周記中都有體現(xiàn),其中一篇書寫下雨的:
雨歡快的下著,它滋潤著萬物。水珠在葉子上滾動,晶瑩剔透,隨后又滴落在泥土里。校園芒果樹的樹干,被雨淋濕了,像被洗涮過一半,感覺如此清新。
雨滴滴答答地打在房檐上,有規(guī)律地打著,形成了美妙的旋律。我坐在窗前望著雨,它沒有風的放縱,沒有雷的轟鳴,沒有電的迅猛,但它有它的特點。春天它細而小,一下就是一整天。夏天它來得快,走得也快,總是急匆匆。
這樣的文字實在是對自己生活的如實描繪,信手拈來,但是卻那么精彩,散發(fā)濃濃的生活氣息。
二、命題的生活化
教師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從自身實踐活動中尋找作文素材,通過討論,交談,提煉出既具表現(xiàn)力又能引發(fā)真情實感的題目來。一個融入生活的命題會讓學生有話可說。對于居住在廣州的人來說,常常會遇到打臺風。記得一次,恰好臺風到來的那天下午學生正在教室上課。臺風到來之前氣壓特別低,天氣異常悶熱,學生們熱得無心上課,一會兒,天空像被一塊巨大的黑布遮蓋住。天色越來越暗,教室里亮起了電燈,而窗外風伴著雨,雨借著風正肆虐地摧毀著外面的世界……學生看到此情景更無心上課,全部注意力都集中窗外,這時原本在上文言文閱讀的我看到這情景,頓時靈光一閃,停下原本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看著窗外的景物,聆聽風雨的交響樂,回憶下雨前天氣悶熱的情況,讓學生口頭描述當時的所見所感。最后,許多學生寫出了精彩的的文章。
三、體驗的生活化
營造生活情境,強化生活體驗。有一次,我預先告訴學生要在課堂上進行一次小測。當學生作好了心理上的準備后,我鄭重地翻開講義夾去取試題,然而沒有找到,接下來是我一系列的“找試題”的動作,神態(tài)也隨著找的過程不斷變化……,學生由觀望開始變得莫名其妙,最后忍俊不禁時,教師宣布“試題”找到了,就是用大約500字,將老師“找試題”的過程寫下來。
這就是情境的功能。學生寫作上的最大的障礙就是“無米下鍋”,無材料可寫,也就是說,沒有生活體驗。誘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意識地“制造材料”,教師就要善于有目的地導演“情境”,為學生制造一種場合、一種氛圍,引起他們情感的波動,讓學生如臨其境,從而產(chǎn)生表達的愿望和寫作靈感。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