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山 呂 鈳
(華中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進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1]隨即,2014 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明確強調“國家對民族地區(qū)支持力度持續(xù)加大和民族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仍然薄弱并存,歷史欠賬較多,一些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落后”。[2]可見,民族地區(qū)公共服務的資源均衡配置及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問題,當前已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然而,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盡管學界對體育公共服務及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類論文已然為數較多,但是基于滿意度和需求度二維耦合的視角,來深度探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問題的研究還尚屬少見。誠然,只有將滿意度與需求度相結合,明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優(yōu)先次序,才能實現(xiàn)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才能有效利用好國家的公共服務資源。本研究擬從滿意度和需求度二維耦合的視角,對武陵山地區(qū)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現(xiàn)狀進行分析,以期為實現(xiàn)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需平衡提供實證依據和理論參考。
根據研究需要,自行設計半封閉式的《武陵山地區(qū)農村居民參與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與需求度調查問卷表》。該問卷設計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該部分主要采用5級Likert量表來測量農村居民對問卷選項中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項目的滿意程度,分別以“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為5個備選項。在處理數據過程中分別賦予5個備選項100、80、60、40和20分值,經過計算各項目得分的算術平均數即為該項目的滿意度得分。第二部分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度調查。該部分以農村居民自身需求出發(fā),要求農村居民從問卷選項中選取自己最需要的前5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項目,并根據自身需求程度由高至低排序。在數據處理時將需求程度排名1至5位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項目分別賦予0.5、0.4、0.3、0.2和0.1的分值,通過計算各項目得分總和即為該項目的需求度得分。第三部分為主觀題,問題涉及農村居民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guī)劃》中體育服務國家基本標準是否了解,以及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國家惠農政策的認識情況,旨在了解農村居民的主觀感受。本研究的相關分析和聚類分析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完成。
為確保問卷的效度和信度,聘請了10位從事體育管理、研究和教學的專家對問卷內容及效度進行檢驗。結合當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實際開展情況,經過三輪篩選與完善,最終確定14項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作為該調查問卷的項目選項。其中有7 位專家對問卷內容和效度表示滿意,3為專家表示基本滿意。此外,筆者根據專家所提意見對問卷內容進行了校正,因此該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
為確定問卷中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5級Likert量表的信度,研究選用Cronbachα系數對其進行測量。通常研究認為,Cronbachα系數值不超過0.6時內部一致信度不足,達到0.7-0.8時表明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當達0.8-0.9時則說明量表信度非常好。本次調查問卷的14項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觀測變量的Cronbachα系數值均在0.8以上,說明本問卷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本課題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武陵山地區(qū)共發(fā)放調查問卷930份,回收問卷881份,有效問卷808份,有效回收率為91.7%。
在本次調查受訪者中,男性550人,占68.1%,女性258人,占31.9%;平均年齡為38歲,其中18—45 歲的占76%,46—65歲的占24%;初中及以上學歷者占87%。
為了分析農村居民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與需求度評價的相關性,筆者分別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關系數進行測量。Pearson相關系數用來度量定距型變量間的線性相關關系,即測量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和需求度得分間的相關性;Spearman相關系數用來定量定序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即測量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和需求度排序間的相關性。
經檢驗,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和需求度得分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35(P=0.22);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和需求度排序的Spearman相關系數為0.459(P=0.098)。一般認為,P>0.05時兩變量間相關性不顯著??梢?,無論從Pearson和Spearman的測量結果來看,該調查中農村居民對14項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需求度和滿意度評價相關性不顯著。為此,要明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優(yōu)先次序,須對其滿意度和需求度得分排序原因進行分析,并通過二維視角綜合考慮。
表1 各項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得分及排名
為有效區(qū)分受訪者對14項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觀評價差異,以滿意度和需求度得分作為觀測值,運用系統(tǒng)聚類法(Systematically Cluster Analysis)對其進行分類。其中,通過馬氏距離(Mahalanobis distance)來定義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間的樣本距離,以便于排除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干擾;同時采用離差平方和法(即Ward法)衡量類間距離。經過聚類分析,可將14項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內容分為3類各具特征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
表2 各項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需求度得分及排名
第Ⅰ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包括:扶持推廣傳統(tǒng)體育活動、健身器材設施管理與維修、舉辦體育健身咨詢講座、新建體育活動站(點)和體育指導員指導頻次。不難看出,該類主要呈現(xiàn)“中需求,高滿意”的特征。雖然該類滿意度總體得分呈較高水平,但各項之間分差較大。
該類滿意度得分最低的項目是體育指導員指導頻次,僅為55.77分,主要原因是“體育三下鄉(xiāng)”惠農政策實施的草草收尾難逃“形象工程”之爭。2004年被定為中國的“農村體育年”,以“體育三下鄉(xiāng)”為主題活動的大力開展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實物供給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以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指導和體育科普知識為內容的“體育三下鄉(xiāng)”活動,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的體育設施和更完善的體育服務。[6]不可否認,“體育三下鄉(xiāng)”活動初的積極開展不僅為農村居民提供多樣化的體育公共服務產品,同時對農民體育健身的熱情與參與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體育三下鄉(xiāng)”活動在一陣轟轟烈烈開展后又悄無音訊地收場了,“體育三下鄉(xiāng)”活動演變成了走馬觀花式的“體育一下鄉(xiāng)”。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由于扭曲的政績觀使然,對其活動后續(xù)的供給缺少有效保障,致使原本薄弱的體育健身指導力量更加難以滿足農村居民對體育健身指導的需求,讓農村居民對當地體育健身指導不足的現(xiàn)狀倍感不滿??梢姡嘘P部門應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提高農民的滿意程度勢在必行。
該類滿意度得分最高的項目是扶持推廣傳統(tǒng)體育活動,為81.78分。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當地政府為保護與扶持傳統(tǒng)體育活動,將群眾喜愛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進行申報并納入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列,不斷賦予傳統(tǒng)體育活動新的魅力。調查顯示,當地農村居民對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顯得情有獨鐘。
該類項目中,健身器材設施管理與維修、舉辦體育健身咨詢講座、新建體育活動站(點)的滿意度得分分別為:73.69分、69.75分和69.11分。其滿意度得分較高的原因可能是,當地政府歷來重視上述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已有較好的社會輿論和群眾基礎。而在政府部門的重視與建設下,也促進了農村居民對其體育健身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其相應的滿意程度。
第Ⅱ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包括:新建體育場地設施及器材、定期舉辦體育健身活動、體育指導員配置數量和增加農民體育協(xié)會組織。該類主要呈現(xiàn)“高需求,中滿意”的特征。
該類需求度得分分別為:197.8分、170.5分、167.7分和152.3分。該類需求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上述項目均為農村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屬于基本性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所謂基本性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即《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guī)劃》中的體育服務國家基本標準,是保障農民體育健身的基本物質條件,多以體育場地設施的物質基礎為主。[7]然而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諸多地區(qū)的體育場地設施已變得腐朽生銹且無人問津,無奈農村居民仍以打麻將、斗地主等賭博陋習來充實其閑暇時間。誠然,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建設是當前開展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要有所發(fā)展,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物質基礎必須先行。而造成該項需求度得分最高的主要原因是,隨著農村居民對體育健身物質基礎需求的日益增加,當地政府對新農村體育建設的后續(xù)推動十分乏力。而伴隨著新農村建設所樹立起的新農民觀念、塑造的新農村形象,應同體育精神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的體育物質文明建設卻遠遠未能跟上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步伐。可見,隨著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體育場地設施器材匱乏的問題已成為亟需解決并嚴重制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瓶頸。
該類滿意度得分分別為:62.18分、57.45分、58.32分和63.81分。該類滿意度適中主要原因可能是,該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的非科學化決策所致。如上所述,有關政府部門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決策的執(zhí)行不力,或是決策制定的中斷,無疑將會打擊農村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熱情與積極性。以“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為例,該工程是為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隨即國家體育總局下發(fā)《關于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下發(fā)的初衷是對中央文件精神所做出的快速反應和行動落實,也是針對“十一五”時期“體育三下鄉(xiāng)”和“雪炭工程”等惠農政策的一種延續(xù)。不可否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開展對增加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得到了良好的社會輿論。然而,以行政村為單位建設一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的標準依據缺乏廣泛的實證調研。我國的行政村數量龐大,其規(guī)模大小、地理位置、民俗習慣等均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僅憑增加幾塊體育場地就能滿足農村居民的體育健身需求更有待考證。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二五”時期來臨之際,國家體育總局下令廢除該《意見》,就在廢除后也未見其相關部門頒布《新意見》來進一步深化“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可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被中央文件“綁架”后實施的決策,也是脫離農民群體實際需求的非科學化決策。
第Ⅲ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包括:體質測試點開放頻次、體育指導員業(yè)務水平、體質測試點開放數量、體育健身用品展覽和學校體育場(館)開放。該類主要呈現(xiàn)“低需求,低滿意”的特征。
該類需求度得分分別為:66.9分、55.5分、45.8分、32.5分和29.4分。造成該類需求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居民對該類項目的認知不夠及需求表達意識不強。不可否認,相對于上述基本性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普遍認知而言,農村居民對該類項目的認識頗為不足,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居民對該類多數項目表示“不了解”或“不知道”。加之農民群體長期受制于傳統(tǒng)思想的制約、民主參與意識的淡薄、文化水平有限等因素,最終導致農民群體自身的需求表達幾近“失語”。因此,在面對多樣化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時,農村居民極度缺乏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內容的認識和自我需求表達的意識,由此認為該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項目均是多余的、不需要的。調查中半數以上回答“沒有”和“沒聽說過”,可見農民群體對自身民主參與意識不強,以及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內容的認知不足,導致政府部門在提供多樣化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時忽視了農民群體的“消費話語權”,最終造成供非所需、供非所求的情況出現(xiàn)。
該類滿意度得分分別為:53.99分、57.65分、57.91分、49.78分和56.96分。造成該類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群體的利益表達在基層長期不受重視所致。必須承認,相對于義務教育、醫(yī)療保障、社會治安等農村公共服務而言,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fā)展易被眾人忽視且易被做出“犧牲”。換言之,面對“自上而下”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農民群體的需求表達往往被束之高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農村居民對該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需求原本較低,加之政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三難”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導致廣大農民意識深處便萌生出“表達了也沒什么用”的消極思維,也就難以讓農村居民對其產生較高的滿意度。
由于武陵山地區(qū)農村居民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滿意度和需求度的評價相關性不顯著,因此,本研究在確定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優(yōu)先次序時,綜合二維視角采取“需求為主,滿意為輔”的原則進行考慮,最終確定3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優(yōu)先次序為:第Ⅱ類、第Ⅰ類和第Ⅲ類。即:新建體育場地設施及器材、定期舉辦體育健身活動、體育指導員配置數量、增加農民體育協(xié)會組織、健身器材設施管理與維修、新建體育活動站(點)、扶持推廣傳統(tǒng)體育活動、體育指導員指導頻次、舉辦體育健身咨詢講座、體質測試點開放頻次、體育指導員業(yè)務水平、體質測試點開放數量、體育健身用品展覽、學校體育場地(館)開放。
1.不遺余力地推動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重點發(fā)展第Ⅱ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不遺余力地推動武陵山地區(qū)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根據《“十二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guī)劃》要求,到2015 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然而,在2014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為1.46平方米,暫未達到《“十二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guī)劃》的要求。[8]其中,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滯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同樣也阻礙了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fā)展。為此,各地政府應將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提升至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予以重視。特別是將農村居民需求度最高的“新建體育場地設施及器材”,視為體育物質基礎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相關部門應制定科學化的決策部署,遵循其科學性、實效性和延續(xù)性,避免盲目跟風而制定農村居民“看得著,用不上”的“形象工程”。
2.巧借東風深化落實惠農體育政策
大力扶持第Ⅰ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巧借東風深化落實惠農體育政策。近年來,一系列惠農體育政策的出臺,使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迎來了新的春天。但是,各地政府在深化落實惠農體育政策中仍存有急功近利的做法,一陣風式的下基層親民生無疑是添在政績欄上的“絢麗”一筆,更難以讓農村居民感到真正的滿意。值得強調的是,目前我國亟需迫切繼續(xù)推進惠農體育政策,轉變不正確的政績觀。將“體育三下鄉(xiāng)”、“雪炭工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體育惠農政策的深入開展形成一種農民體育健身的新常態(tài),使農村居民滿意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進行得有頭有尾。
3.建立“農民本位”的需求表達機制
加強開展第Ⅲ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建立“農民本位”的需求表達機制。顧客滿意度理論認為,只有商品(服務)滿足了顧客期望(需求),才能使顧客感到滿意。需求表達機制是建立在顧客滿意程度和需求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唯有架起“農民本位”需求表達機制的橋梁,方可充分釋放農民內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農民本位”的需求表達機制必須采取“自下而上”的途徑,尊重和聆聽農村居民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需求的表達。使其真正做到“政府搭臺,農民唱戲”的共同治理,讓農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表達形成“想表達、能表達、會表達”的目的。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是城鄉(xiāng)一體化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縮短少數民族地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差距的有效途徑。不言而喻,需求與供給問題始終乃體育公共服務開展的兩大主題。當前在武陵山地區(qū)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缺口較大而國家現(xiàn)有資源又相對有限的背景下,必須有效利用現(xiàn)有資源予以有效供給。無疑,要實現(xiàn)有效供給,首當其沖的任務則是基于廣大農民的實際需求確立供給的優(yōu)先次序。唯此,方可談及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與供需平衡問題。否則,盲目的供給將造成供非所需、供需分離的畸態(tài)。因此,武陵山地區(qū)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尚需要科學與理性,實有必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供給與投入,以最終達成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需平衡。
[1]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2013-11-1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4-12/22/content_2795307.htm,2014-12-22.
[3]蔡景臺,樊炳有,王繼帥.城市體育公共服務居民滿意度調查分析——以河南省10個城市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06):31-34.
[4]王夢陽.政府公共體育服務滿意度績效評估指標的構建——以上海市為例[J].體育科學,2013,33(10):63-70.
[5]夏俊彪.我國長三角地區(qū)城鄉(xiāng)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04):150-156.
[6]新華網.全國體育系統(tǒng)今年開展“體育三下鄉(xiāng)”活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4-02/26/co ntent_1333675.htm,2004-2-26.
[7]呂 鈳,鄭 浩.論農民需求為導向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08):684-687.
[8]國家體育總局.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60394 10.html,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