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洪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shù)處于青春期,比較叛逆,遇到事情不喜歡與父母和老師進行溝通。如果家長和教師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這些問題的話,那么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會造成很大影響。此外,就目前的學校教育來說,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落實,這就造成了學生在這一方面認識模糊,遇事不能正確面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結合初中生物教學,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上《人的生殖》這一課的時候,首先,給學生解釋清楚每個小生命是怎樣在母親體內誕生的,然后再告訴學生每個母親在生孩子的時候所承受的疼痛是怎樣的,從而教育學生要孝順自己的母親。其次,對學生進行性教育,通過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展示出來的男女生殖器的差異,來引導他們正確面對這個問題,消除學生恐懼、迷惑和不安的情緒。此外,還要教學生正確面對異性,告訴學生早戀的危害,讓學生將精力放在學習上,避免學生早戀。
二、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
教師的工作不僅僅只局限于教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一來,學生有什么事就敢于和老師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日常生活的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有異常,要主動找學生聊天,在聊天的時候盡量以開導為主,避免對學生的責備,必要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了解學生的情況,并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教育。
三、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師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不管在什么時候,教師都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如,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民主的課堂,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而收獲到成功的喜悅。這里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要用激勵性的語言,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
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現(xiàn)在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生物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時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王明珠.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理論觀察,2013(3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