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啟秀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改變、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更高的教學效果,教師授課高效才能實現(xiàn)我們所期待的學生知識、能力的有效提升。
我們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形式,但是我認為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教師必須注重自身能力、素質的提升。高效的前提是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能夠清晰地了解學生的不同層面,這樣才能讓課堂有效率。如果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只去思考學生,只去思考教學過程本身,而不去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層次的把握,那么高效課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fā)展。教師要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學生的認知是有局限的,如果語文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自讀或自學,缺乏教師必要的指導,那么學生的自學和討論肯定會不得要領,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終不得到解決。學生終歸還是學生,基礎知識主要還靠教師的傳授才能得到,基本能力還需要教師指導才能養(yǎng)成。
因此,教師對課堂的主導地位不能被剝奪。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的發(fā)揮,但不是對教師作用淡化、降低,而是對教師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接受式學習為主,這樣學生的參與、接受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師行為的左右,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讓學生在一個自主的氛圍里實現(xiàn)個人與知識的交流、融合。比如,學習楊絳的《老王》一文時,文章最后一句話“幾年過去了,我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還是有難度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引導學生先去思考老王的行為,即:為什么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去看望作者,還帶著香油和雞蛋,目的是什么?讓學生感受到老王將楊絳夫婦看作親人,所以,他把最珍貴的東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送給他們。楊絳是怎么做的呢?她想進屋取錢時,老王說:“我們不是要錢?!彼皇莵砀兄x的,像真正的朋友之間的那種感謝。楊絳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時楊絳想著拿錢,說明楊絳當時沒有意識到,從情義上看,他們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楊絳夫婦對老王表達的只是對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而老王渴望的是一種平等的關懷。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感到“愧怍”,那是因為作者意識到真正的關懷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在這節(jié)課中,課前我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生閱讀思路的展開以及思維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在這篇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里,沒有程式化的分析。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其特點是關心學習過程勝于關心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重要意義。
我們總是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那么上完課我們需不需要去做點什么呢?雖然我們的教案上也有教學反思環(huán)節(jié),我們有沒有真正用好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呢?教學完成后,教師靜下心來感受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長期的整理就是對課堂效率最好的提升。
我們的反思不一定要有什么樣的模式,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樣,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就會使我們在反思中不斷成長,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改進,那么我們的高效課堂自然就會實現(xiàn)。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