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生 王靈芝
《儀禮·聘禮》曰:“幣厚則傷德,財侈則殄禮?!笨梢妱虞m大禮厚禮,其實是極其不“禮”的。
《論語·陽貨》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在孔子看來,玉帛鐘鼓,只是禮樂的一種載體,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他更看重的是這種物質(zhì)形態(tài)所承載的道德與禮制,這才是他要“克己復(fù)禮”之“禮”。
在人際關(guān)系中,物質(zhì)形態(tài)的“禮”,是情義的一種載體,但“禮輕情意重”,人們看重的是“情意”。禮重了,傷的或許正是情意。尤其是給掌握著某種實權(quán)的官員送禮,十有八九,都有一定的功利目的,這種大禮厚禮,承載的根本不是什么情意,而是利用對方權(quán)力的期盼與蔑視對方人格的潛意識,在客觀上還會陷對方于不法不義。
后漢時王密贈送楊震的禮是十斤白銀,夠厚夠重的,楊震卻因此而感到遺憾、感到失望,他覺得王密在骨子里低看了自己的人格操守。《禮記·曲禮》有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比羰潜緛頉]有“往來”的,突然冒出“禮”來,而且是大禮厚禮,更容易使正派人警覺。
當(dāng)然,在官場之上,并非都是像楊震這樣的正派人。在禮制之中,歷來都有“進貢”一說,藩屬對宗主國呈獻禮品為“進貢”,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也叫“進貢”,迎來送往之時,還有公款饋贈的陋習(xí),那些與行賄無異的大禮厚禮也就混雜其中。這種寡廉鮮恥的謬種流傳,綿延不絕,而且官風(fēng)殃及民風(fēng),只要心有所圖或有求于人,逢年過節(jié)更不必說,想送禮的恰似八仙過海,總能投其所好送出新意。不送或送得不到位,心里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