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芳
摘 要: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是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英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都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在此背景下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娛樂生活更豐富多彩,斗獸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的斗獸活動得到了女王的大力支持,因而得以一度盛行。雖然斗獸活動在后人看來野蠻、暴力、血腥,但這對當時娛樂活動并不算太多的下層人來說尤為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社會生活。
關鍵詞: 斗獸活動 伊麗莎白一世 娛樂 熊園
西方斗獸聞名于古羅馬時期,在羅馬曾經(jīng)風靡一時,并留下了輝煌的斗獸場。英國斗獸的出現(xiàn)較之晚了一千多年,約起源于約翰王時期,最初作為一種專門的貴族娛樂活動而存在,是狩獵的一種蛻變形式,但是“在倫敦直到十六世紀中期才成為吸引公眾的主要娛樂活動”[1],“凡是到過倫敦的旅行者都認為,在當時,倫敦人最喜歡的地方是劇院、圣保羅堂和斗熊場”[2]。本文旨在對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斗獸活動概況及盛行原因作出分析。
一、伊麗莎白時期斗獸活動概況
伊麗莎白時期的斗獸與前代相比,規(guī)模擴大了,涉及觀眾范圍廣泛得多,而且由斗獸衍生出了賭博活動。
這一時期有專門用做斗獸的場地,被稱為熊園,每個熊園都有一個環(huán)形的由高高的籬笆制成的獸欄,在這里有腳手架制成的簡易看臺可供站立。熊園是劇院的先驅(qū),當時倫敦著名的熊園是巴黎花園,但巴黎花園有時也上演戲劇。當時一位來自威尼斯的游客亞歷山德羅·馬格諾記錄:“每只犬都單獨被關在木制狗舍中,這些犬是我們在威尼斯用做斗牛的犬……場地中間有一個帶有遮陽擋雨篷的站臺圍成的開放的環(huán)形場地,在那里每周日人們都從馴狗中尋找樂趣……這一娛樂活動從黃昏一直持續(xù)到晚上?!币聋惿缀笃陔S著劇院興起,有些劇院同時也用做斗獸場。
斗獸吸引了當時英國社會上下的注意力,上至女王和貴族的庇護,下至底層群眾的追隨。外國大使造訪、女王出游等重要場合往往和斗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有些貴族還專門飼養(yǎng)動物進行搏斗以供自我娛樂,但是圍在斗獸場的主要還是地位比較低下的人群。根據(jù)記載,1583年巴黎花園一個簡易看臺的倒塌造成的傷亡中有“皮革商亞當·斯賓塞,面包師威廉·考克,職員約翰·伯頓、馬修·梅森,南華克的一個仆人和他的主人加蘭德·托馬斯,倫巴第街的取水工,一個無人認識的婦女和她的小孩”[3]。托馬斯·卡特萊特1572年寫道:“如果下午有斗獸活動……牧師會以一種不體面的方式匆忙完成自己的任務,為的就是出席表演?!笨梢姸帆F在當時觀眾面之廣。
除了圍在獸欄外觀看斗獸之外,有點積蓄的觀眾還會對自己看好的動物下賭注,在這些賭徒的歡呼聲中,動物們往往表現(xiàn)得更勇猛,常常斗得遍體鱗傷,然而也有一些動物熬過長時間的血腥生涯最終成為明星。那時候甚至針對斗牛普遍認為,未參與搏斗的公牛的肉質(zhì)難以消化且有損健康,因而取勝的公牛往往非常受歡迎。
伊麗莎白時代的斗獸主要是斗熊和斗牛、斗馬及斗雞,前三種一般指英國獒犬和這些動物間的搏斗。關于斗熊和斗牛的具體情形的記載相對較多,比較詳細的是一個德國旅行家Hentzner1598年的記載:“他們被拴在木樁上,受到一群體型較大的英國斗牛犬的攻擊,但是這些猛犬也是冒著極大危險的,因為常常受到牛角或熊齒的威脅。有時斗牛犬在現(xiàn)場就被斗死,新的斗牛犬馬上會代替受傷的或精疲力竭的斗牛犬?!盵4]斗馬活動則略顯有趣:“它們被帶了進來,一匹綴以馬飾的可憐馬,一只在馬鞍上的猴子,四到六只幼犬,犬和馬進行搏斗。接著這些幼犬被更有經(jīng)驗的犬類代替上臺,在這場搏斗中馬兒奔跑、踢腿和撕咬及猴子緊緊抓住馬鞍、多次被攻擊并大聲尖叫都是精彩的場面。通常因為馬的死亡使管理員不得不介入一段時間,接著把馬移出斗獸場。”[5]“斗雞活動中,公雞的主人會把鋒利的刀片綁在雞腿上,接著把它們放至斗獸場中搏斗。公雞會不停地用它們的刀片廝殺對手直到其中一方死亡”[6]。
這些斗獸活動無不充斥著暴力和血腥,卻成為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活動,它的盛行絕不是偶然的,下面探討這一活動在當時盛行的緣由。
二、斗獸活動在伊麗莎白時期盛行的原因
斗獸在當時盛行的主要三大因素——繁榮的經(jīng)濟和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以女王為首的貴族的喜好及中央和地方的支持。
(一)首先,娛樂活動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人立足于世上,首先必須解決基本生活資料——衣、食、住、行等問題,然后才會尋求心理和生理上的放松。伊麗莎白統(tǒng)治時期在經(jīng)濟上堅持民族自立,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積極推行重商主義,經(jīng)濟得以高度發(fā)展,加上海外擴張活動積累了大量財富,英國逐漸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國家的富強同民眾的努力密不可分,這一時期大部分人尤其城市人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資本積累,促使他們有機會把注意力轉向斗獸這些娛樂活動上。此外,政治上有一個較為安定的國內(nèi)環(huán)境。伊麗莎白統(tǒng)治伊始面對大量統(tǒng)治難題,但是英明的女王最終得以一一解決。最首要的是大刀闊斧地進行宗教改革,牢固樹立英國君主的最高權威,挽救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對于聚集在她身邊又對鞏固統(tǒng)治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各種社會成分的人,女王一律平等視之并加以巧妙利用,做到人盡其才,克服他們的離心傾向,使君主政體得以不斷強化。這些政治上的措施都有利于英國社會秩序穩(wěn)定,而政治的穩(wěn)定為經(jīng)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為斗獸等娛樂活動開展提供了保障。
(二)以女王為首的貴族對斗獸活動的喜愛,就女王個人來講,對斗熊有種特別的狂熱。斗獸曾是伊麗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最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他把這種愛好傳給了他的女兒們,伊麗莎白即位后,斗獸成為宮廷定期舉行的活動之一,還是女王招待外國大使的娛樂活動之一。1559年5月在宴請完法國大使后,就帶他到此觀看斗獸,“高貴的女王和大使站在走廊上觀看表演,一直持續(xù)到晚上六點”[7]。第二天大使和隨從穿過泰晤士河到達巴黎花園,在這里又觀看了一場斗牛和斗熊表演,大使回國時還帶回了一些英國獒犬。二十七年后女王在格林威治會見丹麥大使時,同樣以一場斗獸表演招待。
女王每年的出游活動中少不了斗獸,據(jù)羅伯特·拉納哈姆記載,在1575年女王對他的肯尼沃斯城堡進行的長達十九日的訪問期間,為供她消遣他安排了至少十三只熊同猛犬搏斗?!靶苡盟募t眼睥睨著敵人的到來,而猛犬也敏銳地利用它的有利條件等待著,熊再次利用它的力量和經(jīng)驗躲避攻擊:如果它在一處被咬,下一處就會收縮以避免受傷;如果它一次被攻擊,它會又是咬,又是抓,又是扔,又是摔地掙脫敵人;當它掙脫后,它會帶著滿臉血和口水搖起耳朵”[8]?;适?、貴族本身作為最權威的消費群體起了極大的誘導作用,因此這項活動得以傳播至各個階層、各個地方。但是在倫敦之外的城市,斗獸一般只在節(jié)日上演。
伊麗莎白對斗獸的狂熱自然少不了政策上的支持。1561年10月11日這種娛樂活動被公然認可,女王授予桑德斯·鄧庫姆爵士唯一能在英國境內(nèi)從事十四年斗獸活動的特許狀。1583年巴黎花園發(fā)生看臺倒塌事件后,一直對斗獸持反對意見的清教徒借此機會向議會遞交了一項禁止周日斗熊的議案,然而,遭到了斗熊活動的堅定倡導者伊麗莎白一世的斷然否決,她堅決要求在禮拜日開放斗獸場,這使得當時英國一周七天都可以斗獸,這項史無前例的法令給伊麗莎白留下了一個不朽的惡名,并使她擁有了“斗熊大師”的稱謂。
(三)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伊麗莎白時期是戲劇高度繁榮的時期,戲劇繁榮吸引了大批觀眾,很多人把目光從斗獸轉向了戲劇,熊園在這些劇院面前黯然失色。1591年樞密院下令禁止周四上演戲劇,因為斗獸活動一般都是在那天舉行。四天后倫敦市長發(fā)布了類似禁令,對安息日上演戲劇進行了一番指責,并且補充道:“在許多地方,演員上演的戲劇深深損害及破壞斗熊及這一類的活動,這些活動是女王樂意支持的?!盵9]因此,當時一些劇院,如亨斯婁的希望劇院兼戲劇表演和斗獸活動為一體不足為怪。
此外,這一時期還設置了專門的官職管理斗獸事宜——即熊倌,他的日薪是16便士,女王的國庫則為斗獸提供一切物資,拉爾夫和愛德華·鮑斯是伊麗莎白前期巴黎花園的熊倌。著名的劇院經(jīng)營者菲利普·亨斯婁和著名演員愛德華·阿萊恩自1594年后是此項活動的兩大主要人物,因為巴黎花園后來相繼租給他們管理,于是他們相繼成為熊倌。只要女王有需要,熊倌就必須提供動物并指揮搏斗,他擁有無限權力,如發(fā)布命令、委派下屬到英國各郡抓熊、公牛或犬只。女王常定期召喚熊倌來宮廷取悅一些外國顯要。此外,許多顯赫的家族和市政府也供養(yǎng)自己的熊和熊倌,以此昭顯他們的財富和地位。
斗獸活動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成為當時盛行的一種休閑娛樂,它調(diào)節(jié)著人們的生活。它的觀眾上至女王下至貧民,由此把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同時作為一種娛樂活動,活躍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們短暫地忘卻繁重工作帶來的壓力,放松心情。斗獸活動在伊麗莎白時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之后斗獸活動幾經(jīng)沉浮,最終被永遠禁止。
參考文獻:
[1]Tony Collins,John Martin,Wray Vamplew.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British Rural Sports[M].London:Routledge,2005:43.
[2][英]施脫克馬爾.十六世紀英國簡史[M].上海外國語學院編譯室,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59.
[3]李娜.伊麗莎白時代的游戲:逗熊[J].世界文化,2009(06):52.
[4]Paul Hentzner,Richard Bentley,Horace Walpole,Sir Robert Naunton.Paul Hentzner’s Travels in England: During the Reign of Queen Elizabeth[M].London:Edward Jeffery,1797:29-30.
[5]Giles E. Dawson.London’s Bull-Baiting and Bear-Baiting Arena in 1562[J]. Shakespeare Quarterly, Vol. 15, No. 1,1964:99.
[6]Sonia G.Benson.Elizabethan world:Almanac[M]. Detroit:UXL,2007:167.
[7]Liza Picard.Elizabeth’s London:Everyday Life in Elizabethan London.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2003:219.
[8]Joseph Strutt.The Sports and Pastimes of the People of England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London:Methuen Company,1801:206.
[9]Nathan Drake.Shakespeare and his times[M].Paris:Baudry’s European Library,183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