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的繽紛和人類桑
有一檔名為《櫻之味》的日本料理專題節(jié)目中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中國人愛熱鬧,喜歡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享用美食,于是發(fā)展成了圓桌大盤菜。雖然同樣是為了開心,但日本人喝酒,聊天,吃小碟菜,又是另外一種飲食習(xí)慣。”
飲食文化存在著差異,但“群享”這一習(xí)慣,卻是中日自古以來所共通的。地區(qū)的發(fā)展和人們的勞作如同兩個相互交合的齒輪,或急或徐,總在相互促進著。漸漸地,因為無暇、無需頓頓群餐,加之觀念的轉(zhuǎn)變。簡便、高效的“獨食”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人們也隨之適應(yīng),甚至享受起屬于自己的饕餮時光,就像風(fēng)靡世界的 漫畫《孤獨的美食家》中的主人公五郎一樣,一個人吃飯旅行。
Q:很多人反映說,看了你的作品后并不覺得“孤獨”,而是看著主人公獨自一人享受食物,自己也覺得很幸福。
A:確實如此。主人公享受一個人吃飯的樂趣。如果大家能夠讀出這份樂趣,我很高興。臺灣版《孤獨的美食家》好像還有一個譯名叫做《美食不孤單》?;蛟S比起《孤獨的美食家》,《美食不孤單》這一標(biāo)題更接近原作的內(nèi)容。
Q:怎樣的契機讓你產(chǎn)生創(chuàng)作靈感?
A:因編輯所托(笑)。原本我就畫了不少美食漫畫。只不過那些漫畫里并沒有涉及食物的味道、食材,以及烹調(diào)方法。我在畫《孤獨的美食家》那會兒,正值日本刮起美食風(fēng)潮,不時會有雜志或者電視節(jié)目做一些“哪家店的哪種料理,又用了哪些稀奇的食材,有多么厲害的大廚掌勺,快去嘗嘗看吧!”之類的專題節(jié)目。厭倦了這些節(jié)目、報道的編輯們,于是委托我去畫一部與眾不同的美食漫畫。
Q:日本表現(xiàn)美食的經(jīng)典作品很多,比如《孤獨的美食家》,再比如《深夜食堂》,你覺得日本料理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A:日本料理最大的特征,我認(rèn)為是菜肴總與米飯相佐。將兩者搭配起來,是日本料理的趣味所在。不過,最近倒是有不少因減肥而選擇忍著不吃米飯的人……此外,日本人在生活中也會去吃世界各國的料理。就算是家境極為清貧的學(xué)生,他們的公寓里都會有裝面的大碗、筷子、叉子、湯匙、飯碗以及盤子。據(jù)我所知,這是日本獨有的現(xiàn)象。在日本,除了日本料理店,還有中華料理店,意大利菜或是法國菜的餐廳,也會重視并且親切對待每一位獨自前來的顧客。但中華料理,得湊上三五好友,大伙兒分享著吃各式各樣的食物。所以,我是絕對不會一個人去逛唐人街的。
Q:你覺得獨自享用食物和家庭/朋友聚餐的幸福感哪個更強烈呢?
A: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幸福感。和家人、朋友或是戀人一起吃飯時,可以共享這份美味,還可以聊天談心,而一個人吃飯,就無需顧忌他人,隨心所欲地選擇喜歡的東西吃,讓人倍感輕松與自由。只是,這種獨食的快樂,我也不清楚能否稱之為“幸?!?。(有些時候,確實能夠感覺到這是幸福的。)
Q:關(guān)于影視劇改編,最大的擔(dān)心是?
A:對漫畫有著極深印象的人,會在看了電視劇后認(rèn)為“這個演員的長相還有身形,和漫畫里的五郎根本判若兩人!”像這樣去否定電視劇。
Q:趙文瑄的形象與你心目中的五郎相符嗎?覺得他和日本版的男主角哪個更接近你漫畫中的原型?對這部劇的期待是怎樣的?
A:光是看了PR視頻,我就非常感動了。很驚喜,我本以為會回歸原作,將原作所蘊含的滋味改編成電視劇。
趙文瑄先生和谷口治郎(《孤獨的美
食家》由久住昌之創(chuàng)作,谷口治郎作畫)老師筆下的主人公非常像(即漫畫中的五郎)。表情,特別是突顯在眉目間的演技非常棒,吃相也很優(yōu)雅,還帶有幾分幽默感。
在我看來,漫畫和電視劇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日劇里松重豐先生,也表現(xiàn)出了五郎獨特的個人魅力,我非常喜歡。不過中國版更接近漫畫原作,讓我大為驚喜。
Q:你對臺灣的美食了解嗎?你覺得日本料理和中華料理的區(qū)別在于什么呢?
A:談不上相當(dāng)了解,但我年輕時尤其鐘愛臺灣美食。剛接觸那會兒,我被香菜給嚇到了。在此之前從沒吃過,所以根本不敢吃。不過現(xiàn)在卻成了我的心頭所好。還有臺灣的拉面、面線湯、醬漬蜆貝、炒豆芽、豬肉相關(guān)的菜肴以及蘿卜糕,我都非常喜歡。
在兩種料理的區(qū)別上,日本料理的用油量比中華料理要少。而且除了沙拉,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生蔬。另外,日本料理里還有刺身,和以海草為材料的菜肴,經(jīng)常會用到醬油,卻鮮有用八角烹調(diào)的。
Q: 如果還有制片方有拍攝同題材影視劇的意向的話,你希望是哪個國家?
A: 第一是中國臺灣,其次意大利,第三是韓國,第四是中國內(nèi)地,第五是法國。
Q:你還記得第一次獨自吃飯的時刻么?獨自在餐館用餐會害羞嗎?
A:第一次獨自出門吃飯,好像是在高中。記得那是一家和朋友們經(jīng)常去的拉面店。
要說只身進入一家陌生的飯店時的心情,比起難為情,總感覺有些擔(dān)驚受怕。明明店里沒人會嗔怪我一個人來吃飯的。但鼓起勇氣走進去,找個位置坐下來后,內(nèi)心也隨之平靜了。
Q:經(jīng)常一個人品嘗美食么?喜歡親自下廚料理嗎?
A:因為是一個人工作,所以工作期間都是獨自在外吃飯。上班地點在吉祥寺附近,周邊有許多價格實惠的餐廳。我自己基本上不怎么做菜。頂多就是做些咖喱飯、味噌湯、炒蔬菜、炒飯、沙拉,還有一些面類而已。
Q:有印象深刻的獨食的經(jīng)歷嗎?
A: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由一對笑瞇瞇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所經(jīng)營的一家古樸且店面不大的日式食堂,想著“里面的菜應(yīng)該很好吃”就進去了,結(jié)果沒一樣?xùn)|西能吃的。
Q:如何判斷一家餐館適合獨食?
A:根據(jù)店的裝潢決定。沒有什么判斷的方法。只能說,依靠從常年選擇餐廳得到的失敗和成功的經(jīng)驗所帶來的……直覺吧。不過時至今日,我仍然會有選擇失敗的時候。但這種失敗,反到幫助我畫出有趣的漫畫。
Q:在你描述的眾多美食中,最偏愛哪款?
A:嗯……無論哪款我都難以割舍……比起自己的口味偏好,我會優(yōu)先考慮“把它畫成漫畫是否有趣”。所以就算是味道再好的店,無法用作漫畫素材的話,也就只能作罷了。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和漫畫所描繪的,其實不盡相同。最喜歡的食物應(yīng)該當(dāng)屬日式旅館的早餐。白米飯、蜆貝味噌湯、烤竹莢魚干、當(dāng)季的小菜、海苔還有涼拌豆腐。在把這些畫成漫畫時,我還會有些興奮呢。但是,我并不喜歡日式旅館的晚餐,量太大了。
看過《孤獨的美食家》漫畫或是同名日劇的人,往往會傾慕于主角——井之頭五郎能夠隨心所欲地選擇,并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蔼毷场辈⒎侨毡镜闹髁黠嬍澄幕?。在過去,一個人進餐館吃飯,會被當(dāng)成“受群體孤立”的象征。與友人一觴一詠,酒過三巡,即可暢敘幽情,大吐不快之事,醉則相與枕藉,其中滋味固然讓人難以抗拒。但人的心緒是復(fù)雜的,有些時候,我們卻更想一個人吃頓飯,不受外界打攪,擁有只屬于自己的味蕾與食物的交流時光。就這樣,《孤獨的美食家》在恰當(dāng)?shù)臅r間里出現(xiàn)了,像是為“獨食”正名的行動宣告:不必為“獨食”感到羞愧,從今天起,你也可以做一個幸福的人。
如同在哈姆雷特的形象分析上產(chǎn)生的歧義一樣,作品題目所提及的“孤獨”二字所要表達的含義,愛好者們各執(zhí)其辭。認(rèn)為“意如字表”者有之,主角始終形單影只地一個人進店、吃飯,刻意減少與他人的交流,多以“意識流”來鋪展內(nèi)心想法,甚至略去了其身世,背景和情感關(guān)系也只是簡單梳理,唯美食不可辜負(fù)的態(tài)度滿溢于作品之中,因此,“孤獨”既為孤獨,是主角的生活情趣,也是他的行為模式。當(dāng)然,認(rèn)為“孤獨恰是非孤獨”者亦有之,誰說交往必須是人際的?能不受打擾地大開全身各種感覺器官,與美食產(chǎn)生共鳴,這是人與自然的饋贈間的對話,何來孤單一說?兩種說法并無孰對孰錯,因為有一個點是共通的,那便是——美食。無論孤單與否,在美食面前,我們總會揚起那不經(jīng)意的一抹微笑,他——井之頭五郎,還有你,都一樣。